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229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华病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11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第九届全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等;病理观察的相关文献由6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军、刘璐、周云等。

病理观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290 占比:99.07%

总计:22499篇

病理观察—发文趋势图

病理观察

-研究学者

  • 杨军
  • 刘璐
  • 周云
  • 殷旭东
  • 高文
  • 侯树勋
  • 刘彦
  • 叶婷
  • 周宸
  • 周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建绍; 陆振; 杨求华; 朱志煌; 周宸; 葛辉
    • 摘要: 海盘虫Haliotrema sp.病是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养殖生产上主要致死性病害之一,为深入了解该病,本研究中从2016年6月—2019年6月对池塘养殖的双斑东方鲀海盘虫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形态学观察、几丁质结构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虫体进行鉴定与分析,并观察病鱼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病春末夏初和秋季易发,发病时病鱼主要症状为缓游于水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苍白,体形消瘦,尾鳍、臀鳍缺损,鳃丝上有大量海盘虫虫体,鳃片黏液多,肝脏、脾脏充血;病原虫体经形态学观察和几丁质结构特征分析,鉴定为双裂海盘虫H.bilobatus,双斑东方鲀为其宿主新记录;对该虫体18S rDNA和28S rDNA(C1~D2区)基因片段扩增测序分析显示,其18S rDNA序列(1282 bp)与栉齿刺尾鲷海盘虫H.ctenochaeti、丝蝴蝶鱼海盘虫H.aurigae等序列相似,一致性达97.68%~98.30%,其28S rDNA序列(886 bp)(C1~D2区)与镰茎海盘虫H.sicklocirrus序列最相似,但一致性仅达90.28%;基于18S rDNA和28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显示,双裂海盘虫单为独立分支,为NCBI基因数据库未登记海盘虫属虫种;鳃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虫体寄生导致双斑东方鲀鳃丝机械损伤、鳃上皮组织增生或脱落,甚至引起鳃组织病变、出血,重度感染会引发鳃小片坏死、崩解,大量黏液浸润鳃丝,从而使病鱼呼吸困难而死亡。研究表明,双裂海盘虫为福建池塘养殖双斑东方鲀海盘虫病的感染病原,该病春末夏初和秋季易流行。
    • 林清; 王永军; 王晶钰; 昝林森; 王继儒; 罗顺平; 王菁; 马国锋; 蔡永红
    • 摘要: [方法]宁夏某牛场的安格斯犊牛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死亡率高达28%.经过对死亡病牛剖检,6头进行病理观察,采样病变心脏、肺、肝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送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疫病检测实验室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此次安格斯犊牛腹泻病症特殊,除腹泻症状外,在用药治疗后腹泻症状减轻,但随后出现神经症状,主要为运动障碍和神志不清,之后死亡;实验室检测的致病菌为志贺氏杆菌引起的腹泻;经药敏试验发现不同组织的敏感药物有所差异,但大观霉素具有广泛杀灭该菌的效果.[结论]依据以上试验结果并结合志贺氏杆菌的代谢和致病特征制定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具体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性意见.
    • 陈瑾; 冯秉福
    • 摘要: 犬口腔增生物是犬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近年来在宠物疾病临床上频繁发生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为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实验采用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一例犬口腔增生物进行了病理学的观察与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主要为棘细胞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明该口腔增生物是一种假瘤样增生.
    • 韩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妇科胃镜活检组织的临床病理.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妇科收录的总计300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实施胃镜活检,再实施手术活检,将手术活检的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检测准确率、病变状态、组织类型以及分化情况,分析胃镜活检组织的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活检的检测准确率100.00%,胃镜活检检出率85.67%,胃镜活检检出率较高.300例胃癌患者中,经过胃镜活检检测出86例粘液细胞癌患者,171例腺癌患者,0例未分化癌患者;83例Ⅰ期病变,69例Ⅱ期病变,62例Ⅲ期病变,43例Ⅳ期病变;224例分化型,33例未分化型.经过手术活检检测出94例粘液细胞癌患者,184例腺癌患者,22例未分化癌患者;94例Ⅰ期病变,83例Ⅱ期病变,75例Ⅲ期病变,48例Ⅳ期病变;248例分化型,52例未分化型.结论 通过胃镜活检操作便捷,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和手术活检相互配合,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 童帅旗; 付龙龙; 蒋琦辰; 苗珍; 张晓君; 潘建林
    • 摘要: 为研究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机制,研究首先进行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LC50的测定.结果显示,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3.824,2.779,1.941和1.666 mg/L.然后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观察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和鳃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组共4组,Cu2+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2和0.4 mg/L,48 h后取样并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低浓度组(0.1 mg/L)中Cu2+也会对肝胰腺及鳃组织造成损伤,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毒性呈上升趋势,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及鳃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表现为细胞中出现大量空泡,基膜与肝小管单层柱状上皮分离形成空腔,甚至在肝小管中出现细胞碎片;鳃组织表现为鳃叶不规则增厚,上皮层严重损伤,甚至出现解体.研究初步探讨了Cu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害作用,为进一步评价Cu2+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倩
    •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观察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消化科患者118人,均行胃镜与病理检查,比较在这118名患者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在两组检验方法中,常规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有56人,检出率为47.46%;观察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有87人,检出率为73.73%.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73.7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7.46%.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比于胃镜检查,应用病理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为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该疾病治疗的效率与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李成伟; 王均; 刘嘉惠; 耿毅
    • 摘要: 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自体质量200~500 g患典型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脏、肾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经7 d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病原性,并观察其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心脏、鳃的组织病理学.经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仅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吡哌酸、妥布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阿奇霉素中度敏感,其他20种药物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肝小叶静脉淤血,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甚至局灶性坏死;肾间质广泛性淤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淤血出血;肠黏膜坏死脱落等病变.本试验确定了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疫病的主要病原,其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多组织出血、变性、坏死,功能障碍而死亡,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丁朝霞
    • 摘要: 目的:对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方式、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以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2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被误诊,其中,14例为乳腺癌,4例为乳腺纤维腺瘤,误诊率(18/42)42.8%.在对42例患者进行治疗时,32例患者行乳腺小叶切除术治疗方案;有10例患者脓肿,先行一期切开引流术,一个月后对患者实施二期手术切除术.所有患者中,有6例患者术后复发.结论:在对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误诊率比较高,可对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需对患者实施病理观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 杨钤; 冯玛莉; 朱丽娜; 仝立国
    • 摘要: 目的 阐明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6MV的X射线20Gy单次全胸照射造模,分别于照射后第7、14、28天取材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并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结果 辐照后随时间延长,肺泡萎缩、肺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程度加重,28 d后可见肺泡塌陷实变,轻度纤维化改变.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测量结果差异极显著.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复制的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病理变化过程符合放射性肺炎病程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