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镜诊断

胃镜诊断

胃镜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3034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次全国中毒与危重症救治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宝安急危重症高峰论坛、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等;胃镜诊断的相关文献由6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国、等、苗阳等。

胃镜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034 占比:99.54%

总计:73371篇

胃镜诊断—发文趋势图

胃镜诊断

-研究学者

  • 王建国
  • 苗阳
  • 高淑华
  • 于志伟
  • 于辉
  • 任桓
  • 伍玲
  • 何怀纯
  • 何本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亮
    • 摘要: 目的对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胃炎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抽取该院自2020年5月—2021年4月所接诊的11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予以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检查,再对上述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分析,114例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为7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3.16%),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6.84%);病理结果为7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6.67%),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3.3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9.17%、69.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萎缩、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12.50%、11.11%,明显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58、35.253,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红白相间(白为主)发生率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但红斑、红白相间(红为主)的发生率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较为一致,但为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可采取两种检查方式相结合的诊断方式。
    • 宗鼎法
    • 摘要: 40岁的魏女士此前胃镜诊断为:1.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2.幽门螺杆菌(Hp)阳性。接受三联用药(奥美拉唑+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后复查:1.幽门螺杆菌阴性;2.轻度浅表性胃炎依旧。3年后胃镜检查,Hp却又呈阳性,浅表性胃炎则还是没有完全消失。
    • 陈小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为患者实施胃镜诊断,分析患者诊断结果,指标观察诊断符合率及诊断表现形式.结果:经研究证实,100例患者诊断中,胃镜诊断诊出人数为86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浅表性胃炎30例,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86.00%.且100例患者胃镜表现为胃黏膜平滑较薄、有细颗粒状,且胃黏膜有橘红色变为红白相间状态,黏膜下方血管清洗可见.而病理诊断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变小,有明显的萎缩现象,且有淋巴结细胞弥漫及浆细胞浸润现象,可见黏膜增厚表现.结论:研究证实,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实施胃镜诊断的价值较高,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所以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该项诊断技术.
    • 李慧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 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来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直视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在胃镜检查之后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胃镜直视下均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35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15例伴随肠上皮化生;12例伴随异型增生;8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的诊断得出的结果 和病理的方式诊断出来的结果 ,相似的概率超过了八成.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29例为Hp阳性,11例为Hp阴性;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占66.7%(8/1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的33.3%(4/1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将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 万喜民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顺序分为两组,即病理诊断组(n=64)与胃镜检查组(n=64).病理诊断组患者接受病理诊断,胃镜检查组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对比分析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胃镜检查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9.69%,数据结果明显低于病理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88%,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病理诊断的结果更好.但在胃镜检查下也可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实际诊断中,可结合两种方式来实施联合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效果,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杨丽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胃镜诊断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东丰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拟行胃镜检查,分析胃镜检查诊断及临床特征.结果 胃镜检查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胃癌患者中,胃镜下多表现为充血水肿、黏膜色泽变化、糜烂、萎缩,皱襞粗大、消失、纠集及中断,胃镜下形状不规则溃疡.结论 胃镜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能获得与病理较高的符合率,有利于提高后期治疗效果,避免误诊,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 丁峰
    • 摘要: 目的 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胃镜诊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通过随机法在2018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抽取80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胃镜活检诊断,分析对其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胃镜活检诊断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早期胃癌36例(96.25%),进展期胃癌44例(100%).结论 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而言,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差异较低,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普及价值.
    • 项国伟
    • 摘要: 分析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选择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比较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并分析其相关性.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48例,准确率达100%.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37例,准确率达77.08%,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诊断下的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敏感性在14.67% ~86.62%.敏感性最高的胃镜诊断,三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其敏感性达64.28%.胃镜诊断下肠上皮化生为91.68%、异型增生的特异性诊断为86.62%.加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诊断,并重视其典型部位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提高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有积极作用,可辅助医生及时判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治疗.
    • 张如春
    • 摘要: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用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诊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实施胃镜诊断与病理检查,并对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经胃镜检查确诊CAG总计180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病理检查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总计132例,占比73.33%;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总计35例,占比19.44%,合并出现13例,占比7.22%;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各有80例、12例,分别占比为44.44%、6.67%,胃镜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CAG患者采用胃镜下检查与病理检查具有密切关联,两种诊断方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 李倩
    •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观察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消化科患者118人,均行胃镜与病理检查,比较在这118名患者中,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在两组检验方法中,常规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有56人,检出率为47.46%;观察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有87人,检出率为73.73%.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73.7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7.46%.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比于胃镜检查,应用病理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为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该疾病治疗的效率与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