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界面效应

界面效应

界面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63540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第九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讨论会等;界面效应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学虎、兰忠、周兴东等。

界面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3540 占比:99.67%

总计:63751篇

界面效应—发文趋势图

界面效应

-研究学者

  • 马学虎
  • 兰忠
  • 周兴东
  • 刘超
  • 孙佳姝
  • 宋天一
  • 田飞
  • 吴银忠
  • 张红闯
  • 彭宗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维耀; 李华; 邓庆军; 马启鹏; 刘雅静
    • 摘要: 首先,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型三个方面概述了当前多孔介质细观流动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纳微孔隙中流体流动界面作用与细观力学特性关系及表征、细观-宏观网络仿真模拟、细观尺度流体(油/水、气/水)流动细观动力学机制及数学模型等关键问题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细观流动界面作用与细观力学特性研究情况,明确了细观尺度流体非线性流动机理,构建了反映微观力作用下细观尺度流动的数学模型,形成了网络仿真模拟方法.将为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揭示影响流动细观成因,进一步阐明不同条件下的动用机理,确定高效开发方法提供指导,同时促进渗流力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范东宇; 苏彬豪; 彭辉; 裴晓阳; 郑志军; 张建勋; 秦庆华
    • 摘要: 本文对强动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的动态压溃行为及缓冲吸能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刚性-理想塑性-锁定(R-PP-L)及刚性-塑性硬化(R-PH)两类多孔泡沫材料本构,建立了强动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动态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一维冲击波在多孔泡沫牺牲层中的传播规律;利用Voronoi方法建立了多孔泡沫牺牲层的二维细观有限元模型,获得了冲击载荷下多孔泡沫牺牲层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曲线,讨论了多孔泡沫材料的层间界面效应对多孔泡沫牺牲层缓冲吸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多孔泡沫材料塑性硬化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能够预测入射波在远端的反射及对多孔泡沫牺牲层的二次压缩过程和端部应力增强现象;相比较存在界面的多孔泡沫牺牲层,连续设计的多孔泡沫牺牲层可增强其缓冲吸能能力,但在界面处增加设计刚性面板则能够降低界面胞元不完整对缓冲吸能的影响;相同冲量载荷下,端部应力峰值随冲击能量增大而增大,而端部冲击波的反射可能是端部应力增强的主要诱因.
    • 息剑峰; 李宝河; 刘丹; 李熊; 耿爱丛; 李笑
    • 摘要: 探索LaAlO3/SrTiO3(LAO/STO)界面产生的新奇物理特性对理解关联电子系统中多自由度耦合和设计功能材料器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rTiO3基底上制备了LAO/STO薄膜,研究了正面照射LAO/STO膜面和侧面照射LAO/STO界面时的光伏效应,探讨了LAO/STO界面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光照能量下侧面照射LAO/STO界面产生的光电压远高于正面照射LAO/STO膜面产生的光电压,说明LAO/STO界面对光伏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通过偏压调控可以进一步增强照射LAO/STO界面产生的光电压,当偏压为60 V时,LAO/STO样品的位置探测灵敏度达到了36.8 mV/mm.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场调控位置敏感探测器等新型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 裴晓燕; 李志勇; 史云磊; 曹新华
    • 摘要: 纳米粒子在不互溶两相间的相转移在催化剂的循环利用、药物输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响应性纳米粒子因兼具纳米粒子的优点和刺激响应的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环境响应型纳米粒子相转移的出现使相转移过程更为高效、可逆且智能化,已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响应型纳米粒子在不互溶两相间转移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pH、CO2、温度、光照、离子强度、配体交换和离子交换等刺激诱导的纳米粒子的相转移及其在催化、反应分离耦合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在环境刺激过程中纳米粒子的界面效应、自组装行为以及溶剂化效应等对相转移过程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对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马连华; 周靖博; 曹亚阔
    • 摘要: 当多孔材料的孔洞为纳米尺度时,基体/孔洞的界面效应会对这种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将描述界面效应的传统数学界面模型等效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相模型,并基于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发了界面相材料模型.以此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孔隙率、孔径尺寸及界面残余应力对纳米多孔金属材料宏观弹塑性拉伸-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尺寸和界面残余应力一定时,孔隙率增大引起有效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减小;若孔隙率与界面残余应力保持不变,孔径尺寸增大会引起有效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增大;界面残余应力会导致纳米多孔金属拉伸-压缩曲线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由于界面相的负刚度效应,当纳米多孔金属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呈现出软化现象,即宏观应力随变形增加而减小.
    • 汪旭文; 施祖锋; 李寅瑞; 王鲜; 龚荣洲
    • 摘要: 分别以羰基铁粉和氧化铝粉作为功能填料、丁腈橡胶作为基材制备了系列复合吸波贴片,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电磁参数以及热导率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了羰基铁粉和氧化铝粉用量比例调整对复合贴片吸波与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羰基铁粉含量减小、氧化铝粉含量相应增大,复合贴片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实部、虚部总体上均呈减小的趋势;反射损耗峰的位置移向高频,衰减系数均随频率的升高逐渐增大,同一频率下羰基铁粉含量越高的样品衰减系数越大;复合贴片的热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考察的样品均表现出宽带强吸收特性,样品热导率的相对较高值为~1.66 W/(m?K).通过两种填料的粒径和体积分数匹配设计进行界面特性优化,可有效调控复合贴片的电磁参数、减小界面热阻,实现对复合贴片吸波与导热性能的兼顾提升.
    • 息剑峰; 李宝河; 刘丹; 李熊; 耿爱丛; 李笑
    • 摘要: 探索LaAlO_3/SrTiO_3(LAO/STO)界面产生的新奇物理特性对理解关联电子系统中多自由度耦合和设计功能材料器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rTiO_3基底上制备了LAO/STO薄膜,研究了正面照射LAO/STO膜面和侧面照射LAO/STO界面时的光伏效应,探讨了LAO/STO界面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光照能量下侧面照射LAO/STO界面产生的光电压远高于正面照射LAO/STO膜面产生的光电压,说明LAO/STO界面对光伏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通过偏压调控可以进一步增强照射LAO/STO界面产生的光电压,当偏压为60 V时, LAO/STO样品的位置探测灵敏度达到了36.8 mV/mm.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场调控位置敏感探测器等新型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 黎建华
    • 摘要: 基于郑万高铁湖北段高家坪隧道试验段,开展了三阶法、两台阶法和全断面(带仰拱)开挖工法的全方位现场监控量测试验研究,并采用接触问题的罚函数法对初期支护和围岩间界面效应进行了围岩支护结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台阶法开挖虽然有利于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但全断面带仰拱法开挖对围岩累积变形控制更好;不同工法条件下围岩开挖屈服破坏范围相近,其中全断面法开挖拱顶处受力较小而边墙下部至拱脚受力弯矩和轴力较大,但均能满足施工安全及结构受力要求;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的全断面开挖对围岩扰动次数少,施工进度更快,特别是对于IV、V级围岩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效率.
    • 张鹏; 王继全; 李源; 姜丽莎; 王壮壮; 张高科
    • 摘要: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开发氢气等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己迫在眉睫.光催化水解制氢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技术之一,贵金属(如Pt)可以作为助催化剂提高光催化体系的制氢性能,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助催化剂以替代贵金属助催化剂,对于将光催化产氢技术付诸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以共轭聚合物(SCN)n为前驱体成功地合成了Ni2P/类石墨碳氮化物光催化剂(Ni2P/CN),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使用各种表征技术、光学和光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这些材料的结构组成、形貌特征以及光学性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了合成的Ni2P/CN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Ni2P/CN样品具有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Ni2P纳米颗粒均匀地负载在CN表面.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结果表明,负载Ni2P纳米颗粒有效地增强了CN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光致发光光谱(PL)和光电流测试结果表明,Ni2P的负载有利于促进光生载流子的迁移和分离效率.光催化产氢实验是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的,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结果 表明,Ni2P/CN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还原性能.性能最优的Ni2P/CN复合材料产氢效率达到了623.77 μmol·h-1·g-1,优于以贵金属Pt作助催化剂的CN样品的产氢效率(524.63 μmol·h-1 ·g-1).此外,通过一系列表征、光学以及光电化学测试的分析表明,Ni2P纳米粒子均匀地附着在CN的表面上,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界面效应,从而形成了抑制光生载流子重组并促进电子迁移的电子传输通道,促进电子从CN迁移至Ni2P.此外,根据实验和表征,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光催化机理.这项工作对于非贵金属取代贵金属作为光催化产氢助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东升; 丁锐; 那天成; 阮雪华; 姜晓滨; 贺高红; 肖武
    • 摘要: 以骨架结构极稳定的ZIF-90作为掺杂材料,通过后合成修饰(PSM)技术使用不同链长结构的胺烷对ZIF-90进行表面修饰,并探究不同链长结构的改性剂及其用量对ZIF-90与其Pebax基混合基质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胺烷的改性不仅不会改变ZIF-90的晶体结构,还能够在ZIF-90表面形成"绒毛"状结构,形成有机-有机高相容的界面.除此之外,该"绒毛"结构虽然会降低填料本身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但是在合适的长度与数量下会与聚合物产生某种特殊的有益于气体分离的相互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使用正丙胺改性的PZ90/Pebax系列混合基质膜相较于纯ZIF-90/Pebax,CO2/N2选择性与CO2渗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性程度为20%时分离性能最佳,CO2/N2选择性为70,CO2渗透率达到140 Barrer,与纯Pebax相比分别提高了 45.8%和79.4%,接近2008年Robeson 上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