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56651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中外医疗、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等;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大杰、余杰情、刘新江等。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56651篇
占比:99.96%
总计:756920篇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研究学者
- 于大杰
- 余杰情
- 刘新江
- 吴建军
- 周琦
- 夏韬
- 孙秋杰
- 康守会
- 张传飞
- 张学森
- 文成
- 曹缙锋
- 曾繁余
- 李婷
- 李文俊
- 杨丽
- 杨勇
- 王晓芳
- 石胜利
- 纪祯成
- 苏子腾
- 贺春雅
- 贾政
- 陈来勇
- 雷建如
- 韩旭东
- 马鹏飞
- 魏学黎
- R. Michael Tuttle
- 丁平
- 丁文庆
- 万德培
- 万焱华
- 严俊
- 严建华
- 乌建平
- 乔宏泉
- 买买提江·艾山
- 云叶
- 付利军
- 付金强
- 任亚男
- 任伟
- 何健鸿
- 何平
- 何建忠
- 何水新
- 何涛
- 何立兵
- 何聿波
-
-
杜高锋
-
-
摘要:
目的比较甲状腺微波消融术和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4例.根据电脑随机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状腺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甲状腺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T3和FT4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相较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较好的保留甲状腺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
-
齐旭光
-
-
摘要: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颈前低位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06上蔡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9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腔镜辅助颈前低位小切口组(观察组,47例)和颈前低位小切口手术组(对照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以及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术后COR、ACTH、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前低位小切口比较,腔镜辅助颈前低位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以及对应激反应指标和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势,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
李国权;
付利军;
尚朝阳;
贺奇;
邱新光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I)的结果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研究治疗PTCI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手术治疗的47例PT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切除术的范围,将患者分为三组,甲状腺全部切除术组27例,峡部+一侧腺叶切除术组15例,峡部+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组5例,分析各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手术结果、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肿瘤最大径及是否腺外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甲状腺全部切除术组11例,峡部+一侧腺叶切除术组1例,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峡部+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4例患者出现复发,甲状腺全部切除术组1例,峡部+一侧腺叶切除术组2例,峡部+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组1例,但三组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可作为治疗PTCI的首选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一结果。
-
-
孔祥乐
-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活动展开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择该时间段接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有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及康复指标、甲状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负面心理、睡眠质量、满意度等相关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①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时间明显更短,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少,差异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护理以后再次对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发现,虽然两组患者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之后,再次对上述评分进行评价后,发现两组患者都有改进,但观察组的改进效果更加理想,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⑤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40例(100.00%)]所获得的评价效果比对照组[34例(85.00%)]更为可观,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手术相比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而言具有更好的手术和康复指标,可有助于调整患者的FT3与FT4水平,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得到患者的接受与认可,值得推荐。
-
-
周兰平;
郑燕玲;
苏丽丽;
夏余芝;
曹卫;
宋杨;
杨见明
-
-
摘要:
目的研究预警评分联合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11月30日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1年5月30日的30例实施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以此相关数据来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有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救治反应时间、交接班时间、救治时间、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以及医护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的NRS疼痛评分在术后、术后6h、术后24h三个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施管理模式后,医生对护士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救治反应时间、交接班时间及救治时间均较低(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预警意识与沟通效率,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缓解手术造成的心理影响。
-
-
何涛;
李学庆;
汤承辉
-
-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术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患者疼痛、住院时间及随访复发率的影响,并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波消融术组(n=42)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组(n=28)。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组患者予以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微波消融术组患者予以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值(手术瘢痕、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值[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结果 微波消融术组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组(P0.05),2组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术后,2组FT3和FT4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P0.05)。结论 2种术式均存在复发风险,但相较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微波消融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较小,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小手术瘢痕,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疗效更佳。
-
-
汤云飞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手术术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各42例,即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对照组与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5 d的FT_(4)、FT_(3)、TSH、T_(3)、T_(4)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风险更小,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实现预后质量的提高。
-
-
周学宁;
马小兵;
刘守业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实施过程中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入喉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48例研究对象,均为行到我院开展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4例选择在甲状腺下动脉下方处进行解剖暴露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另外24例开展在喉返神经入喉处实施解剖暴露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耗费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VAS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参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过程中,选择在喉返神经入喉处进行解剖暴露的优势明显,可减轻疼痛,值得加大临床推广力度.
-
-
杨勇;
余杰情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切口扩张器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刀联合切口扩张器组(37例)和传统开放对照组(15例),超声刀联合切口扩张器组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超声刀联合切口扩张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①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比较,超声刀联合切口扩张器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②将超声刀、切口扩张器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
-
-
贾康
-
-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切除法、精细化切除法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患者93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切除法)和精细组(48例,采用精细化切除法).比较两组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08%、甲状旁腺损伤率为2.08%,分别低于常规组的15.56%、17.78%(P<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较术前降低,但精细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常规切除法相比,精细化切除法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能减少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
钟国荣;
谢锋;
李洲成
- 《“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rn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不同方法暴露喉返神经的临床研究.rn 方法:rn 随机收集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于本院甲状腺外科治疗的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暴露喉返神经方法的不同分组,甲腺下动脉区暴露喉返神经为A组,喉返神经入喉处暴露喉返神经法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统计分析,进而比较不同方法暴露喉返神经的优缺点.rn 结果:rn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但是B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P<0.05).rn 结论:rn 甲腺下动脉区暴露喉返神经法和入喉处暴露喉返神经法在手术成功率和喉返神经损伤率无差别,但是入喉处暴露法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较短,故在临床上入喉处暴露喉返神经法的安全性更高,更值得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应用,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
张帆;
曾繁余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改进传统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技术,进行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总结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其在喉返神经保护中的作用.rn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技术、骨骼化移行血管凝闭技术、神经解剖技术为核心的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85例(126侧)的手术资料.rn 结果:全部实现无血术野下解剖出喉返神经,其中111侧(88.10%) Zuckerkandl结节Ⅰ级~Ⅲ级者利用结节为标志进行解剖;共出现2例(1.59%)单侧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于再次手术和Zuckerkandl结节难以辨认者;全组无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病例.rn 结论:通过技术改进,进行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其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
刘勇;
侯昌华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输液针软管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引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引流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输液针软管组15例,使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软管部分作为引流管,切口一端引出.T管组15例,使用T管作为引流管,切口下约3cm另戳口引出.分别比较两组术后24和48小时的引流量.结果:输液针软管组和T管组在术后24和48小时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输液针软管可替代T管作为引流,减少创伤,并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
-
-
周龙翔;
徐军;
沈忠;
吴忠新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必要性.rn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露组235(精细化被膜解剖十显露喉返神经组)与不显露组195例(精细化被膜解剖+不显露喉返神经组),比较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等情况.rn 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28%(3/235);不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54%(3/19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均为一过性损伤;未显露组有1例出现永久性损伤.rn 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以有效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是否需要常规喉返神经显露值得商榷.
-
-
周龙翔;
徐军;
沈忠;
吴忠新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必要性.rn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露组235(精细化被膜解剖十显露喉返神经组)与不显露组195例(精细化被膜解剖+不显露喉返神经组),比较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等情况.rn 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28%(3/235);不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54%(3/19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均为一过性损伤;未显露组有1例出现永久性损伤.rn 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以有效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是否需要常规喉返神经显露值得商榷.
-
-
周龙翔;
徐军;
沈忠;
吴忠新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必要性.rn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露组235(精细化被膜解剖十显露喉返神经组)与不显露组195例(精细化被膜解剖+不显露喉返神经组),比较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等情况.rn 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28%(3/235);不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1.54%(3/19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均为一过性损伤;未显露组有1例出现永久性损伤.rn 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可以有效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单纯甲状腺腺叶切除是否需要常规喉返神经显露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