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9778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家庭医药、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2014年台丽温三地外科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术会议等;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相关文献由385位作者贡献,包括段秀梅、王海莹、田庄等。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778 占比:99.63%

总计:29890篇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发文趋势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研究学者

  • 段秀梅
  • 王海莹
  • 田庄
  • 金美善
  • 于德浩
  • 于洋
  • 何常
  • 刘媛
  • 刘宁
  • 吴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尹艺蓉; 王秀秀; 余霄龙; 赵文娟; 申宝明; 李成乾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LNM)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3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MC患者中有和无淋巴结转移、不同转移区域、不同肿瘤直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MC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92例(35.89%),非淋巴结转移组343例(64.11%),两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年龄0.5 cm、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5 cm组348例(65.05%),与直径≤0.5 cm组比较:直径>0.5 cm组癌灶多发、双侧分布、合并LNM、包膜外侵犯、中/高危复发危险分层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5 cm、合并HT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5 cm、合并HT是PTM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加PTMC复发风险。
    • 黄拔炎; 陈兴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探查对指导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TP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金山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22例cN0期TPM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外科医生术中探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最大转移淋巴结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922例TPMC患者中,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发现302例(32.8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中探查诊断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23.84 %、特异度为77.26 %、阳性预测值为33.80 %、阴性预测值为67.56 %。最大转移淋巴结直径≥5 mm患者的术中探查假阴性率显著低于最大转移淋巴结直径0.05)。结论:术中探查诊断cN0期TP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因此,术中探查指导cN0期TP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有限。
    • 梁随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在矿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0年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矿区PTMC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未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d血清PTH、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远处转移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矿区PTMC患者的远处转移,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于守君; 王冬冰; 林梅; 赵伟伟; 徐庆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癖消口服辅助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PTMC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乳癖消5片/次、3次/天,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微波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行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观察消融结节大小、血供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消融结节体积.微波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检测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炎症因子[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微波消融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波消融术后即刻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两组结节消融区域与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边界清晰,结节消融区域内未见血流信号.两组术后消融结节体积均先升高后降低,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消融结节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癖消口服辅助能够提高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PTMC的临床效果.
    • 吴俊平; 晏军; 黄河; 曾惟标; 孔珊珊
    • 摘要: 目的 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特征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 数据库搜索研究PTMC中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运用RevMan5.3软件分析PTMC中LLNM的临床病理和超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项研究共涉及46610名患者,综合分析显示,年龄小于45岁,男性患者,甲状腺外浸润,肿瘤多灶性,肿瘤>0.5cm,中心淋巴结转移,与包膜接触面积>25%,肿瘤钙化,上部肿瘤与PTMC中LLNM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桥本氏甲状腺炎、实体瘤、肿瘤低回声等临床超声表现与PTMC的LLN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我们的分析发现了与PTMC中LLNM相关的几个临床病理和超声相关因素,PTMC患者术后仍需要重视颈侧区淋巴结.
    • 程盛; 林宁; 唐力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甲状腺被膜接触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4例子我院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单灶性PTMC者的术前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与CLNM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癌灶的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体积,边缘,微钙化,距内、外缘距离均与CLNM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6岁,上下径≥6.1mm,微钙化,边缘不光整,癌灶距甲状腺内侧缘≤2.4mm和距外侧缘≥8.0mm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微钙化的OR值最高(10.224).结论 男性,年龄<46岁,上下径≥6.1mm,微钙化,边缘不光整,癌灶距甲状腺内侧缘≤2.4 mm和距外侧缘≥8.0 mm是无被膜接触PTM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微钙化风险值最大.
    • 黄力营; 林清群; 凌雪君; 李发来; 王木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CD56、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蛋白表达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非典型滤泡上皮增生(AF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CD56、Galectin-3、CK19及HBME-1蛋白在PTMC组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伴AFEP组病例中阳性率和染色强度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CD56蛋白在PTMC组中的阳性率为6.6%,且染色强度呈弱阳性表达模式,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FEP组(P<0.05).而PTMC组中Galectin-3、CK19和HBME-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和88.8%,阳性染色强度中至强阳性分别为95.6%、100.0%和60.0%,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AFEP组(P<0.05).PTMC组中Galectin-3/CK19、CK19/HBME-1和Galectin-3/HBME-1双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45/45)、88.8%(40/45)和88.8%(40/45).在区分PTMC与AFEP的鉴别诊断中,CD56阴性、Galectin-3/CK19双阳性组合诊断PTMC的特异度为93.4%(42/45)且以中至强阳性染色模式为主.结论 在CD56阴性状态下,Galectin-3/CK19或CK19/HBME-1、Galectin-3/HBME-1双组合同时阳性及表达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 王崇杰; 韩冰; 邢海军; 白云; 朱守荣; 季步欣; 陶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7年接受治疗的PTC及PTMC患者共210例,按照其是否伴HT分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PTC组中,伴HT者更多见于女性(92.1%vs 77.0%,χ2=3.891,P=0.039),而其肿瘤多灶性亦多于不伴HT者(55.3%vs 36.5%,χ2=3.615,P=0.045),但具有较低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47.4%vs 66.2%,χ2=3.711,P=0.043)及更低的BRAFV600E突变率(55%vs 73%,χ2=3.56,P=0.048);PTMC组中,伴HT者具有更低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3%vs 55.7%,χ2=9.229,P=0.002),而且在BRAFV600E突变的病例中,伴HT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低(35.2%vs 65%,χ2=5.797,P=0.016).结论:伴HT的PTC和PTMC,其恶性程度相对不伴HT的病例较低,HT对PTC和PTMC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 高尔立; 周好; 王捷; 王阿军; 董凤林; 过兆基; 姜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结合超声评分体系及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基因突变检测提高术前精准筛选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方法 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及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MC患者.分析术前超声表征(有无钙化、肿瘤边界的清晰度、肿瘤位置、肿瘤与甲状腺被膜之间的关联)并予以评分,同时结合术前穿刺标本BRAF突变检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超声评分体系、术前BRAF基因检测、以及结合两种方法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筛选模型,并根据三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对高侵袭性PTMC的术前筛选价值.结果 术前超声评分体系及术前穿刺标本BRAF检测均能作为高侵袭性PTMC的独立预测因子,超声评分体系在≥2.5分作为临界点,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7.3%.术前穿刺标本的BRAF突变检测也可以提高侵袭性PTMC确诊率,其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77.8%.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模型:Logit (P)=1.523×超声评分+2.555×BRAF突变结果(1突变,0未突变)-5.189.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730,选取截断值0.48.诊断效能92.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7.3%.结论 超声评分体系以及细针穿刺标本的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高侵袭性PTMC均有提高部分术前筛选价值,结合两者能提高诊断效能,为进一步指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