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央区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3680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近海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环渤海会议等;中央区淋巴结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金旺、何伟、姜涛等。

中央区淋巴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680 占比:99.87%

总计:63766篇

中央区淋巴结—发文趋势图

中央区淋巴结

-研究学者

  • 丁金旺
  • 何伟
  • 姜涛
  • 宋方彬
  • 张煜
  • 张艳
  • 彭友
  • 徐军明
  • 时晶晶
  • 杨卫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伟; 安树才; 王磊; 王智浩; 李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MC)与单灶性PTMC转移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8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灶性251例,多灶性115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侵犯被膜、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等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PTMC患者相对于单灶性PTMC患者更易侵犯被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灶性PTMC相对于单灶性PTMC更易侵犯甲状腺被膜,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建议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徐洁; 牛飞; 程尧; 朱涛
    • 摘要: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V600E突变是否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经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状态,术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统计其BRAF基因V600E突变状态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分析其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BRAF基因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状态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不存在相关性(P=0.136,OR=0.387)。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BRAF基因V600E检测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不具有预测价值。
    • 黄拔炎; 陈兴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探查对指导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TP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金山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22例cN0期TPM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外科医生术中探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最大转移淋巴结大小、转移淋巴结数目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922例TPMC患者中,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发现302例(32.8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中探查诊断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23.84 %、特异度为77.26 %、阳性预测值为33.80 %、阴性预测值为67.56 %。最大转移淋巴结直径≥5 mm患者的术中探查假阴性率显著低于最大转移淋巴结直径0.05)。结论:术中探查诊断cN0期TP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因此,术中探查指导cN0期TP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有限。
    • 栾艳艳; 郑云; 王玉玲; 王春光; 王映人
    • 摘要: 目的探讨评价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78例126枚中央区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值,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对各组淋巴结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Emax、Emean、Emin值)进行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并找出良恶性中央区淋巴结SWE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26枚颈部中央区淋巴结中,PTC转移性淋巴结7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47枚。PTC转移性淋巴结的Emax、Emean和Emin值均大于无转移组淋巴结,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mean值诊断效能最大,诊断阈值为27.8 kPa,其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0.68%,特异性为88.37%。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Emean值可为cN0期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性质的判定提供诊断依据。
    • 郑涛; 王蓓; 袁杰; 王群; 王耕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增高是否会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中央区(VI区)淋巴结转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单中心收治的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的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分析不同自身抗体组合状态是否是影响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0例DTC患者,年龄≤45岁80例,>45岁120例;男性67例,女性133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24例;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29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27例;TGAb阳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23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阴性者14例;TGAb阴性、TPOAb阳性、TRAb阳性者17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阴性者48例;TGAb阴性、TPOAb阴性、TRAb阳性者18例。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状态更倾向于双侧肿瘤(P0.05)。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112例,阴性者8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多灶性、双侧性、自身抗体均阳性组合状态(TGAb阳性、TPOAb阳性、TRAb阳性)以及术前TSH降低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DTC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均增高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因素,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安宁; 罗雁; 满国栋; 王军; 张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清扫术中应用纳米碳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和甲状旁腺辨别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57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纳米碳分为观察组(注射,28例)和对照组(不注射,29例).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两组在中央区淋巴结标本中甲状旁腺的检出数目.结果:观察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更有利于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增加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减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许玉春; 李飞; 陈强; 王金津
    • 摘要: 目的 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及术后淋巴结复发转移是甲状腺癌术后的关键问题.本临床回顾性分析纳米碳对于高危分化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全甲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以下称CLND)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科2017年10月31 日-2019年10月31日术后病理为高危分化型的甲状腺癌病例86例.按是否术中注射纳米碳分为两组.分析术前、术后1/2 h、术后45 d Ca2+及PTH,CLND数目,CLN转移数目,腺体癌灶数目,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标本见甲状旁腺组织病例例数,口角手足麻木抽搐例数情况.计算两组间相关数据.分析在全甲切及CLND中纳米碳使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注射纳米碳组与未注射组在术后1/2 h Ca2+、术后1/2 h PTH、CLND数目、旁腺误切例数、口角手足麻木抽搐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岁数、术前Ca2+及PTH、术后45 d Ca2+及PTH、手术时长、出血量水平观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进行纳米碳混悬液的应用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全甲切除及CLND中更有利于旁腺保护及CLND.
    • 单立群; 崔传友; 孙景福
    • 摘要: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胰腺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手术治疗的121例HT合并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HT合并PTC患者中,男性7例(5.8%),女性114例(94.2%);年龄5 mm者81例(66.9%);肿瘤位于单侧腺叶者90例(74.4%),双侧腺叶者31例(25.6%);多灶肿瘤45例(37.2%),单灶肿瘤76例(62.8%);有包膜侵犯56例(46.3%),无包膜侵犯65例(53.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10.7%),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08例(89.3%);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52例(43%),中央区淋巴结无转移69例(5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5 mm、包膜侵犯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T合并PTC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5 mm、包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相开放; 刘春萍; 赵顺林; 张长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甲乳外科的205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5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5%(8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多灶性、多发癌灶直径之和(total thyroid diameter,TTD)>1 cm、包膜侵犯等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1 cm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单灶组以及多灶且TTD≤1 cm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需按甲状腺乳头癌(PTC)处理;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5 mm、包膜侵犯、多灶性、TTD>1 cm、包膜侵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吴聪; 吴立旋; 廖观生; 甘天育; 李德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 ~2021年3月笔者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4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及多灶临床病理学的差别,并分析多灶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灶PTMC患者与单灶PTMC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灶最大径及是否合并H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灶PTMC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8)及包膜侵犯(P=0.015);多灶PTMC患者中,癌灶个数≥3个、具有包膜侵犯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癌灶个数为2个(P=0.002)、无包膜侵犯的患者(P=0.000);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灶个数增加(OR=4.869,95%CI:1.720~13.781,P=0.003)及包膜侵犯(OR=4.869,95%CI:2.596~20.952,P=0.000)为多灶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灶PTMC较单灶PTMC侵袭性更强,更易发生包膜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对多灶PTMC患者行甲状腺切除的同时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