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长形态

生长形态

生长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111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地质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福建林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等;生长形态的相关文献由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继东、吴健松、戎海龙等。

生长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1116 占比:99.71%

总计:51265篇

生长形态—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烨子(文/图)
    • 摘要: 约16亿年前,肉眼可见的多细胞植物出现;约6亿年前,肉眼可见的多细胞动物出现。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纷纷在地球上诞生,主要有海藻、海绵、水螅的祖先。水螅与水母是同一生物的不同生长形态。在6亿年前的海洋里,我们找到了疑似水螅的生物,但水母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
    • 张瑶
    • 摘要: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水稻图片,感知水稻根、茎、叶、穗的局部特征和放射状的生长形态。2.能够用团、搓、捏、压、刻等方式将彩泥塑成型并组合出水稻形象,平涂金色丙烯制成水稻仿铜画。3.喜欢动手制作泥工,乐于参加水稻仿铜画的艺术创作活动。
    • 赵天瑶; 刘保全; 薛文通
    • 摘要: 该文选择我国主要绿豆产区的10份绿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表型性状的描述、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同时测定其发芽后的生长指标,筛选出具有芽用特性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豆品种。通过对优质绿豆品种进行发芽,并在其生长过程中采用乙烯处理,研究乙烯对其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0份绿豆品种粒长、粒宽、百粒重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9 mm~5.75 mm、3.30 mm~4.16 mm、4.65 g~7.42 g,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09 mg/g~9.76 mg/g、6.55 mg/g~11.56 mg/g;10份绿豆芽下胚轴长、下胚轴粗、根长和产出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89 cm~13.20 cm、1.78 mm~2.34 mm、5.07 cm~7.84 cm、9.00~13.72。最终筛选出的优质绿豆品种为白绿8号。经过乙烯处理后的绿豆芽,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其生长指标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根长和单株鲜质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3 cm~8.70 cm、3.04 mm~3.53 mm、2.71 cm~4.81 cm、0.28 g~0.82 g。与对照(CK)相比,乙烯处理抑制了绿豆芽的下胚轴和主根的伸长生长,促进了绿豆芽下胚轴的横向生长,提高了其单株鲜质量,有效地改善了绿豆芽的外观品质。
    • 李晓丽; 刘勇; 乔栋; 冯雪瑾; 王凯; 鲜李虹; 陈佩青
    • 摘要: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0、-40、-60、-8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常规灌溉为对照,共5个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个生长季后,研究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幼树保存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造林3个生长季后,木质化期灌溉起始阈值为-40 kPa处理的毛白杨保存率最高,为9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保存率与苗期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2)-40 kPa处理的毛白杨造林1~3生长季的树高增量和胸径增量最大,分别为0.60 m、2.32 m、2.91 m、8.55 mm、54.58 mm、78.79 mm,分别显著高出对照0.47 m、1.40 m、1.29 m、5.55 mm、43.83 mm、48.83 mm。(3)木质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苗木在造林3个生长季后的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4)苗期木质素含量与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后3个生长季结束时,除-20 kPa处理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木质化期对毛白杨苗木进行合理灌溉是有必要的,可在不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木质化期合理灌溉所造成的木质化程度降低以及生理影响在造林后会得到恢复。在与本试验地条件相似地区培育毛白杨苗木时,木质化期最适宜的灌溉起始阈值为土壤水势-40 kPa。
    • 王艺; 杨凯来
    • 摘要: 【目的】研究5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幼苗在持续干旱和复水后生长、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优良菌根幼苗,为马尾松抗旱栽培育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幼苗为宿主,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褐环乳牛肝菌1 (Suillus lute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以未接种的幼苗作为对照(CK),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接种和未接种处理幼苗进行持续干旱7 d、14 d、21 d、28 d、35 d处理和持续干旱14 d、21 d、28 d后复水处理,比较分析幼苗的生长情况、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情况。【结果】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菌株幼苗高度、地径、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菌株幼苗的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胁迫的21 d达最大值;5种菌株幼苗的各项指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7.8%和36.5%,生物量提高48.3%,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分别提高67%、45%、204%、122%、450%,N、P、K含量分别增加129%、111%、212%。复水后菌株幼苗的恢复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14~21 d)后复水有利于菌株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重度干旱胁迫(28~35 d)对幼苗产生一定伤害,复水后生长难以恢复;复水后褐环乳牛肝菌1显著促进幼苗根长和侧根数生长,胁迫14 d复水后达最大,增幅为59.6%、23.5%。持续干旱及复水后幼苗的生物量与P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接种彩色豆马勃复水后的幼苗生物量与根长、>5 cm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了幼苗生物量,促进其根部生长及养分吸收,增加持续干旱和复水后幼苗的抗逆性。在轻度干旱地区选择褐环乳牛肝菌1进行菌根化育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苗木对干旱的适应性。
    • 林楠
    • 摘要: 灵感来自植物的生长形态,选择了白桦和玫瑰两种植物。树木最坚硬的地方是它结疤的伤口。希望在成长中也能把每一道伤口都凝成坚硬而璀璨的宝石。——生长.
    • 林楠
    • 摘要: 灵感来自植物的生长形态,选择了白桦和玫瑰两种植物。树木最坚硬的地方是它结疤的伤口。希望在成长中也能把每一道伤口都凝成坚硬而璀璨的宝石。——生长.
    • 林楠
    • 摘要: 灵感来自植物的生长形态,选择了白桦和玫瑰两种植物。树木最坚硬的地方是它结疤的伤口。希望在成长中也能把每一道伤口都凝成坚硬而璀璨的宝石。——生长.
    • 林楠
    • 摘要: 灵感来自植物的生长形态,选择了白桦和玫瑰两种植物。树木最坚硬的地方是它结疤的伤口。希望在成长中也能把每一道伤口都凝成坚硬而璀璨的宝石。——生长.
    • 王艺; 涂桂英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干旱及复水后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马尾松幼苗为材料,开展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S1)、褐环乳牛肝菌7(S7)、鸡油菌(G)、彩色豆马勃(C)和土生空团菌(T)5种菌种的盆栽试验,未接种苗木作对照(CK),在温室内进行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1)持续干旱及复水过程中,在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作用下,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提高(P0.05);菌根化苗木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达109%,降低了脯氨酸含量,降幅最大达66.5%(P<0.05);复水后苗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恢复程度与胁迫时间有关,菌根化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恢复能力大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干旱及复水后外生菌根能够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促进其根系形态形成,改善水分利用状况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其中S1的苗木抗旱能力最强,而根系形态是影响马尾松不同苗木抗旱性的关键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