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杀虫剂
生物杀虫剂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1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916846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农药科学与管理、农业科技与信息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2011海峡两岸生物防治研讨会等;生物杀虫剂的相关文献由165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顺桂、倪晋仁、常明等。
生物杀虫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6846篇
占比:99.92%
总计:917573篇
生物杀虫剂
-研究学者
- 周顺桂
- 倪晋仁
- 常明
- C·埃尔德伦
- 余露
- 邓金保
- D·詹斯
- 刘刚
- 卢娜
- 孙伟
- 朱丽梅
- W·赫姆佩尔
- 刘波
- 宛吉斌
- 徐敏
- 朱遐
- 王振宇
- 等
- 陈玉国
- A·图尔伯格
- A·希尔林
- A·普兰特
- A·苏提-海因茨
- B·舒尔慈
- G·拉布迪特
- H·亨格伯格
- M·沃佩尔
- O·汉森
- W·蒂勒特
- 丁学知
- 不公告发明人
- 任启均
- 何永梅
- 关雄
- 冯国明
- 卞佳林
- 吴长应
- 夏立秋
- 孙修炼
- 宰学明
- 尾崎正美
- 平野忠美
- 庞晓华
- 弓田隆司
- 张用梅
- 曹亭
- 朱江
- 杨廉勇
- 林国宪
- 桂艳男
-
-
冯磊;
唐圣松;
刘芳;
戴长庚;
邢济春;
李鸿波
-
-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二者在田间混合发生,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筛选同时控制草地贪夜蛾与粘虫的高效生物杀虫剂,采用饲料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7种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的LC_(50)分别为0.0080μg/mL和0.0006μg/mL,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 NPV对两种害虫的LC_(50)则分别为8.75×10^(4) PIB/mL和5.71×10^(3) PIB/m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高于粘虫(1.10×10^(6) cfu/mL VS 1.40×10^(8) cfu/mL),而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对粘虫的毒力高于草地贪夜蛾(3.00×10^(8) cfu/mL VS 4.63×10^(7) cfu/mL),Bt-1和Bt-2对两种害虫的毒力相似,而Bt-3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高于粘虫(40.46 IU/mL VS 158.57 IU/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对两种害虫的防效最好,均在80%以上。短稳杆菌和3种Bt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大于75%,均显著高于金龟子绿僵菌;而短稳杆菌、3种Bt和金龟子绿僵菌对粘虫的防效均低于51.00%。药后7 d,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对草地贪夜蛾和粘虫的防效均在88%以上;3种Bt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在62.01%~88.47%之间,对粘虫的防效在66.43%~80.05%之间;短稳杆菌对两种害虫的防效分别为64.37%和46.24%。综上,多杀霉素和甘蓝夜蛾NPV可以作为同时防治两种害虫的应急药剂,3种Bt和短稳杆菌对两种害虫的防效相对较低,建议在两种害虫种群密度较低且虫龄较低时使用,达到轮换用药和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
-
王佐林;
熊小军;
杨彬
-
-
摘要:
为了验证生物杀虫剂10%多杀霉素防治蔬菜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笔者在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银桥合作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与当地常用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7天,10%多杀霉菌素可分散粒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为86.7%,比对照药剂5%甲维盐乳油高20.3个百分点。
-
-
-
-
摘要:
Seipasa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刺激素和肥料开发、配制和生产的企业。该公司最近宣布,在获得植物检疫登记后,将在法国推出生物杀菌剂Fungisei。此举将使Seipasa在控制众多作物的灰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病害方面为农民提供一种具有差异化价值的独特解决方案。除了法国,Fungisei已在墨西哥、美国、秘鲁、土耳其、摩洛哥或科特迪瓦等国获得登记。Fungisei是一种利用高效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开发的微生物杀菌剂,Seipasa已为其配方申请了专利。Seipasa微生物部门负责人Inmaculada del Castillo博士指出:“Seipasa采用的独家Furity技术,可确保产品在植物检疫产品要求的2年货架期内保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产品为液剂,不含化学防腐剂。”
-
-
类晶晶;
公茂庆;
刘丽娟
-
-
摘要:
蚊虫不仅骚扰人类,还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疟疾、登革热为代表的蚊媒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迫使人们更加重视蚊媒防制。大量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蚊虫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技术能够避免抗药性产生,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等媒介蚊虫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机制以及杀虫效果进行综述。
-
-
李欣湲;
李文红
-
-
摘要:
我国南方稻作区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殖田螺的传统,近年得益于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带动,稻螺养殖在广西山区迅速发展。生产实践中通过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以确保水稻稳产,目前在稻渔生产中常用诱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杀、建立天敌群落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虫害。绿僵菌属的一些菌作为真菌型生物杀虫剂,具有广谱性、安全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等优势。
-
-
阳丹彦(整理);
郭巧玲(指导);
王双进(指导)
-
-
摘要:
cqvip:姓名:刘睿学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花坪街道雨山完全小学出生日期:2010年7月30日绰号:小鳄鱼,因为我敏捷、高明、含而不露。我的闪光点: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睿智、含蓄、有想法个人作品:《一组生物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给予的启示》、由松针对蜜桔的保鲜功效而创作的松针精油纸、便携式可移动人工彩虹最得意的作品:《一组生物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给予的启示》曾获荣誉:第40届、第41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创新小窍门: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微妙变化,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点燃思维的火花。勤于实践,查阅资料。
-
-
-
马丽;
董现义;
刘刚
-
-
摘要:
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是由原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生物杀虫剂,是由放线菌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是多杀菌素的换代产品。2009年首次在我国临时登记,2012年转人正式登记,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和缨翅目害虫(蓟马)等。乙基多杀菌素具有杀虫谱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和非耙标动物安全、对环境无毒害等优点,已进入《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目录,特别适合绿色高端蔬菜生产。
-
-
王勇;
关学柱;
王元中;
杨正英;
张磊;
张廷金
-
-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宜玉龙县马铃薯金针虫防治的生物杀虫剂.[方法]选取5种生物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出苗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和CK处理,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个处理出苗率最高,分别达98.74%、99.71%;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保薯效果和对马铃薯金针虫的相对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保薯效果和相对防效均最高,分别为30.07%和44.06%;5个生物杀虫剂处理小区均产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产量最高,达36016.80 kg/hm2.[结论]5个生物杀虫剂中,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见效快且持效期长,最适于马铃薯金针虫生物防治;其次是20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保薯效果20%以上,相对防效30%以上;再次是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100亿孢子/g绿僵菌微粒剂,保薯效果12%以上,相对防效30%以上.
-
-
-
-
摘要: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由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杀虫剂创制与应用创新团队与生物公司联合研制的Bt工程菌G033A可湿性粉剂,可以同时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特别是对玉米草地贪夜蛾展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害虫的绿色防控和化药的合理减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孙明
- 《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能够产生多种杀虫活性或其他活性成分,杀虫晶体蛋白是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还有一些其它的杀虫蛋白和代谢产物。Bt已广泛用于生物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已成功用于转基因作物,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蕴藏着种类繁多的杀虫活性成分和其他活性成分,发掘新活性和新基因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现已发现70多群杀虫晶体蛋白基因.从基因组测序和注释以及分析可以获得一些与昆虫发生相互作用的基因,这些基因可具有杀虫活性或杀虫增效作用。Bt还产生一些杀虫代谢产物,并推导和验证了合成途径。还存在一些抗植物病害因子,检测并验证了Aii蛋白的新功能。近年来,除了专注对昆虫的活性外,对植物寄生线虫的活性备受关注,新型杀线虫基因的发掘,杀线虫机制的研究发展迅速。新型活性基因的应用,除了在新型生物杀虫剂的研制中发挥作用外,还可在转基因作物新功能以及克服可能产生的昆虫抗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