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命诗学

生命诗学

生命诗学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608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北方论丛、广东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等; 生命诗学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吴投文、王艳等。

生命诗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6086 占比:98.67%

总计:6168篇

生命诗学—发文趋势图

生命诗学

-研究学者

  • 王兴
  • 吴投文
  • 王艳
  • 刘长华
  • 张泽鸿
  • 彭勋
  • 朱兴和
  • 李继凯
  • 毕光明
  • 王永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西渡
    • 摘要: 戈麦的诗歌创作是当代生命诗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生命诗学最早在骆一禾、海子、陈超等的诗论中得到较为集中的论述。骆一禾、海子的生命诗学都表现出情感本体论的倾向,对人类理性都有某种怀疑和不信任。与骆一禾、海子以情感对抗理智不同,戈麦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其诗歌方法论也体现了把理性和感性、理想和想象加以熔铸的特点,并从中发展出智性想象、工程幻象学等独特的创作方法。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其理性信念很快遭遇了生命的悖论处境,而这一信念又促使他以理性为这一悖论处境寻找出路,乃至以肉身撞击悖论的坚厚高墙,探寻超越悖论、澄明生命意义的可能。这是其诗歌中弥漫死亡主题和死亡意象,乃至最终自戕的根源。戈麦的生与死都与他的这一形而上焦虑和探寻紧密相连。最终,戈麦以他的死证实了人类理性的限度,也证实了骆一禾、海子的预感。
    • 王永祥
    • 摘要: 陈超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诗歌评论家,更是一名优秀的诗人。陈超的诗歌创作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路径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其少而精的诗歌作品中,展现出陈超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批评家陈超和诗人陈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锻造,成就了陈超在当代诗坛的独特地位。
    • 李兰; 李昕宇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陈寅恪晚年诗作的分析,探究其生命诗学观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独特的精神世界。主要以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为例,采用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结合书中所引诗歌及其他重要史料,离忧悲苦的诗学表征,“思”“诗”对话的诗学内涵,不仅可以见出陈寅恪晚年尤其是最后20年的曲折经历与生命形态,更能深刻理解贯穿陈寅恪一生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命脉所在,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胡铁生
    • 摘要: 露易丝·格丽克的生命诗学以生命的个体存在和个体体验为基础,形成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特殊性,并在古典神话和宗教典故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互映方式的基础上,将生命体验、表达、理解和生命意义融会贯通,使其生命诗学为人类了解自身精神世界和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视角和表达方式,探讨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形成了其生命诗学审美的全新途径,进而使其生命哲学美学由个体体验的特殊性上升到集体意识的普遍性.在各种文艺思潮影响下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语境中,其诗歌的生命哲学美学价值为回归文学经典和肯定文学审美传统做出了贡献.
    • 王永; 杨洋
    • 摘要: 陈超自觉的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都始于20纪80年代初,因建构了以"生命诗学""个人化历史想象力""求真意志"以及"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为中心的诗学体系而影响诗坛.对于陈超诗学的批评与研究,始于20纪80年代末,随着2014年他的遽然离世,更是呈现持续升温的趋势.这些批评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诗歌的研究;二是对其诗评理论的研究;三是对于创作主体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有助于确立陈超在中国当代诗歌史、文学批评史中的形象与地位,同时对当代诗歌的写作和认知亦有助益.
    • 孙晓琳
    • 摘要: 作为当代诗坛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与杰出的诗人,陈超老师在他的“生命诗学”中以“生存”“时代”“传统”三个维度处理着现代诗歌的当代题材,吁求着对噬心主题的介入和揭示,彰显了其在诗学思想上的真知灼见与良知真诚。
    • 刘玄德; 房伟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小海以《狗在街上跑》《村子》等作品登上诗坛,被冠以"早熟的天才诗人"称号。其早期诗歌带有"抒情的唯美调式","乡村"和"田园"是他诗歌的母题。《村子》里的"房屋""烟囱",《田园》里的"黑夜""土地",《村庄组诗》里的"海安"和《北凌河》里的"北凌河",这些意象已成为小海诗歌固定的情感载体,抒情表达往往借助对客观物象的及物性叙事,(1)使轻盈的文字和流动的情感落脚于坚实的土地。
    • 朱星雨
    • 摘要: "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中期的重要诗歌运动,是汉语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生命诗学的立场出发,把握"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一,"第三代诗歌"有着原始欲望的表达诉求,注重行走的生命体验;其二,"第三代诗歌"反对虚假的生命观,它通过去蔽与还原的诗学策略赋予诗歌真实的生命内容;其三,"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领域的开掘,是独特而深入的,但它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干扰、阻碍着汉语新诗的健康发展.
    • 张灵
    • 摘要: 夏商的几部先锋姿态的长篇作品突出地表现出"故事的逊退,讲述的凸起"的特点,时间中流淌的社会生活故事或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以及原生态般的社会生活风貌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中被多重切割,又重新立体交织起来,于是作品内部变得像是充满了断茬的迷宫。作为"能指"的"叙述"通过"叙述行为"实际上主宰了作品,故事这个"所指"成了"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艺术"祭品"。《乞儿流浪记》把夏商小说的这种写作者的"霸道性"发挥到了极致,但其背后埋下的是作家关于人性的血淋淋的拷问。作为一部具有浓郁先锋味道的作品,它将因为对现实生活多了一层沉痛有力的描绘必然拥有更为沉实的艺术分量。就这部小说来说,蔫耗子这个诚实本分、勤劳智慧、有着植物一般的温情、坚韧的态度与情怀的悲情角色,正面呈现了作品对人性和生活的态度与期许。他在特殊的命运安排下葬身于自己种下的一望无际的麦田,象征着人对生命的大地、对生命的麦田的至死不渝的守望的姿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