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

第三代诗歌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专利文献415792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学术、作家等; 第三代诗歌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白杰、李商雨、林平乔等。

第三代诗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15792 占比:99.95%

总计:416006篇

第三代诗歌—发文趋势图

第三代诗歌

-研究学者

  • 白杰
  • 李商雨
  • 林平乔
  • 沈奇
  • 于坚
  • 刘波
  • 周礼红
  • 杨庆祥
  • 罗振亚
  • 罗文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文亮; 黄艺兰
    • 摘要: 自古以来,巫性、诗性和女性三者之间就存在着一而三、三而一的同源关系,世纪之交在成都诗坛出现的“女巫文化圈”印证了这一点。身为“女巫圈”的一员,“非非”诗派的女诗人小安创造了“幻听”的诗学法则,带领读者在混乱的声音丛林中寻找着居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小安的诗歌通过调用动物语言的力量,使得“书写之物”发生位移;在“摆弄”碎片的占卜过程中,以拼贴画的技术手法展示了诗思的流动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小安以她的天真和童心重新诠释了古老神秘的巫术仪式,赋予日常生活以游戏的意义,实现了“诗性”对“巫性”的游戏性回返。在普遍推重严肃理性诗思的中国诗坛,这种独特的巫术式写作自有别样的意义。
    • 刘波
    • 摘要: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兴起,继承了朦胧诗时代《今天》杂志传统的民间诗歌刊物大量涌现。民刊是一种没有正规出版或发行刊号的诗歌刊物,带有内部交流性质和“地下”色彩。因发稿程序相对简洁,民刊对“第三代”诗人在文本传播和经典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刊发年轻诗人带有实验色彩和先锋精神的作品上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民刊虽然有其特殊的时代价值,但由于办刊经费不稳定、圈子化倾向等现实问题,也面临很多局限,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且容易夭折;而因其同仁性质,也易于陷入同质化和封闭化困境。
    • 张洋
    • 摘要: “莽汉主义”作为第三代诗歌中极具个性的诗歌流派,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创作面貌。李亚伟是“莽汉主义”的创立者和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念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李亚伟以其诗歌和诗论中“莽汉”般左冲右突的豪气为“莽汉主义”奠定了文学地位和基本框架。但李亚伟后期诗作中呈现出了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的质素,展现出了“莽汉”柔情似水的一面。
    • 于翠梅; 吕周聚
    • 摘要: “第三代”诗歌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叙事化倾向。“第三代”诗人摒弃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宏大题材的呈现,将诗歌写作转向了微小的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他们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里书写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相比于政治抒情诗来说,“第三代”诗歌的叙述视角显示出外向化的特点:从“大我”抒情向“小我”叙事转化,从内在的情感向外在的生活转换。此外,“第三代”诗人运用对话式的诗句结构进行戏剧化的诗歌写作,不做主观评价地记录个人的日常生活事件,在诗歌里做片段的场景描述,因而其叙事化的诗歌写作还表现出情感上的零度化。“第三代”诗歌的叙事化倾向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转型,另一方面与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潮流一起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转向,共同推进了中国文学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书写的转变。
    • 吕德安
    • 摘要: 主持人点评:2021年开始,"韩东读诗"栏目扩版,每期可刊载两位诗人的作品。第一期尤为重要,我推荐心目中仰慕不已的两位大诗人,吕德安和杨键。吕德安是"第三代诗歌"一路写法的先行者,一出手即呈现出大师之相。后来的写作日趋成熟圆满,但由于去国多年也由于其性情的木讷反倒在诗坛隐逸了。
    • 张光芒; 陈进武; 赵磊
    • 摘要: 一、归来者的诗与第三代诗歌的变革这一时期的南京诗歌创作异常丰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而且南京地域文化的滋养,推动了第三代诗歌的变革,使这一时期南京的诗歌创作成为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恢复发展期和创新期。1976年至1984年为恢复发展期,化铁、赵瑞蕻、高加索、丁芒、文丙、沙白、杨苡、叶庆瑞等一批诗人复出。经过对"文革"的短暂控诉后,他们逐渐摆脱了公共性的、集体化的情绪抒发和精神回望,开始各自寻找独特的创作基地,书写自我的性灵。
    • 薛世昌
    • 摘要: "非虚构"背景下的诗歌世界不可能独"是"其身.从当年阿吾倡导的"不变形"到于坚的"拒绝隐喻",到伊沙"事实的诗意",包括2016年冰峰的《非虚构诗歌宣言》,中国当代诗歌"回到事物本身""呈现就是一切""回到常识"的"非虚构"诗作,早已是风景这边独好.伊沙"事实的诗意"理念的基本内涵有:文化的与生命的,生命更重要;写出来的与活出来的,活出来的更重要;心灵的与身体的,身体也重要;类我的与个我的,个我更重要;事实的与想象的,二者要对接,事实更重要."事实的诗意"主要通过叙述而呈现事实与事件(包括所有的客观之物),并追求"深度事实".在"事实的诗意"感召下,涌现了许多奔向现实、直面现实、介入现实的"事实"诗写者,他们正纷纷在"非虚构"的天空振翕试翼."非虚构"在终极的意义上是"唯物主义"艺术观对"唯心主义"艺术观的冲击.
    • 朱星雨
    • 摘要: "第三代诗歌"是80年代中期的重要诗歌运动,是汉语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生命诗学的立场出发,把握"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一,"第三代诗歌"有着原始欲望的表达诉求,注重行走的生命体验;其二,"第三代诗歌"反对虚假的生命观,它通过去蔽与还原的诗学策略赋予诗歌真实的生命内容;其三,"第三代诗歌"对于生命领域的开掘,是独特而深入的,但它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干扰、阻碍着汉语新诗的健康发展.
    • 李商雨
    • 摘要: 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研究诗人柏桦的文献里,几乎没有针对他的诗学、诗艺的研究。柏桦作为当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同时,由于他的写作的独特性,有必要专文来讨论他的诗学和诗艺。在学术界和诗歌界,往往将柏桦视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这个代际定位,更像是一个僵硬、窄化和空洞的标签。也许对柏桦的诗歌写作实际情况作具体的讨论,比标签化更能理解这位诗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