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47765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西南宠物医师大会暨第九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学术交流大会、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等;牙体预备的相关文献由104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玉春、王勇、于海洋等。

牙体预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7765 占比:99.93%

总计:548153篇

牙体预备—发文趋势图

牙体预备

-研究学者

  • 孙玉春
  • 王勇
  • 于海洋
  • 周永胜
  • 王磊
  • 叶红强
  • 白鹤飞
  • 李俊颖
  • 吕培军
  • 张玉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佳琴; 何虹; 汪颖; 邓晓桐; 孙铭婕; 刘啸晨; 陈怡
    • 摘要: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全冠和超嵌体的改良型,兼具粘接固位和髓腔机械固位。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是口腔修复体最常见的评价标准,笔者就近年来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如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及树脂基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基本都具有临床可接受的边缘密合性;氧化锆是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但有不可再修复的根折风险;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相比,树脂基陶瓷、玻璃陶瓷如二硅酸锂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较少出现不可再修复的缺陷,但其强度不及氧化锆。同时,牙体预备方式如髓腔固位冠类型、髓腔固位深度、髓腔洞形轴壁外展度以及[牙合]面厚度均对髓腔固位冠的机械强度存在影响。釉锆作为一种新型氧化锆材料,与传统氧化锆有相似的弹性模量(210 GPa),但美观性更佳,且与髓腔固位冠一样适合于咬合空间不足的短冠患者。如何进行改良以降低氧化锆制作髓腔固位冠修复失败后的根折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王佳琴; 何虹; 汪颖; 邓晓桐; 孙铭婕; 刘啸晨; 陈怡
    • 摘要: 髓腔固位冠是一种全冠和超嵌体的改良型,兼具粘接固位和髓腔机械固位。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是口腔修复体最常见的评价标准,笔者就近年来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和机械强度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临床常用的修复材料如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及树脂基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基本都具有临床可接受的边缘密合性;氧化锆是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但有不可再修复的根折风险;与氧化锆陶瓷材料相比,树脂基陶瓷、玻璃陶瓷如二硅酸锂陶瓷制作的髓腔固位冠较少出现不可再修复的缺陷,但其强度不及氧化锆。同时,牙体预备方式如髓腔固位冠类型、髓腔固位深度、髓腔洞形轴壁外展度以及[牙合]面厚度均对髓腔固位冠的机械强度存在影响。釉锆作为一种新型氧化锆材料,与传统氧化锆有相似的弹性模量(210 GPa),但美观性更佳,且与髓腔固位冠一样适合于咬合空间不足的短冠患者。如何进行改良以降低氧化锆制作髓腔固位冠修复失败后的根折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张艺瑶; 杨振宇; 马赛; 李芳; 高婧
    •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预备方式对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患者,共计131颗变色前牙进行瓷贴面修复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患牙分别进行了超薄不备牙(A组,n=16)、超薄备牙(B组,n=53)、传统备牙(C组,n=62)3种不同方式的贴面修复,患者随访1年。采用改良的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瑞格(CDA/Ryge)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估,同时观察牙周状况及术后敏感等情况。结果:修复后1年的随访观察中,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A、B、C组修复体的脱落分别为7、0和0例(P<0.05)。术后敏感在A、B、C组为0、3和11例(P=0.055),继发龋为0,1和2例(P=1.00)。结论:微创的患牙预备方法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 田小溪; 侯晓薇
    • 摘要: 边缘适合性是评价修复体临床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修复技术具有数字化的工作流程,因此其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因素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并不完全相同,如口内扫描仪精度、CAD/CAM系统特性、CAD/CAM材料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AD/CAM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然而,无论是椅旁CAD/CAM修复体还是传统间接修复技术制作的修复体,牙体预备及粘接因素都对其边缘适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临床医师在进行椅旁修复时,牙体预备及粘接因素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又该如何把控牙体预备及粘接环节来改善椅旁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 常爱增
    • 摘要: 目的探讨Fair Grader 2000系统在口腔修复学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菏泽医专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40名,2019级为研究组,2018级为对照组,每组20名。在仿头模上进行3次前牙烤瓷熔覆金属全冠牙体预备,每次预备完成后采用Fair Grader 2000系统进行评分,并反馈给研究组学生,而对照组无法看到Fair Grader 2000系统评分。每次牙体预备完成后,对两组牙体预备分数进行比较,最后对研究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第2次和第3次牙体预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的学生认为使用Fair Grader 2000系统能更好地提高牙体预备水平。结论Fair Grader 2000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前牙烤瓷金属全冠牙体预备的效果。
    • 张凯丽; 吴学薇; 吴文慧
    • 摘要: 无髓后牙即指行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的后牙,因其缺少牙髓组织的营养供应,容易变脆,导致牙齿劈裂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对其行进一步的修复治疗,以降低牙齿劈裂的风险,延长使用寿命。随着近年来微创修复理念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切削制作的髓腔固位冠在临床上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后牙的冠修复治疗。临床上常用于制作陶瓷髓腔固位冠的陶瓷材料有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及树脂基陶瓷等,上述材料各有其优缺点:氧化锆陶瓷材料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其弹性模量高达210GPa,但其仍存在不可再修复性的风险;釉锆与传统氧化锆具有相似的弹性模量,并且美观性更佳,但目前对其性能研究较少;相较于氧化锆陶瓷材料,玻璃陶瓷及树脂基陶瓷较少出现不可再修复性风险,但二者弹性模量远低于氧化锆陶瓷。此外,髓腔固位冠的边缘设计亦会影响其远期效果;并且牙体预备方式如咬合面高度、面厚度、髓腔固位深度、轴壁外展度等均会对髓腔固位冠的修复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就CAD/CAM陶瓷髓腔固位冠用于修复无髓后牙时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材料的选择、边缘设计、牙体预备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无髓后牙的修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赵林箫; 裴锡波; 王剑
    • 摘要: 全冠修复是大面积牙体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式。随着材料的发展,氧化锆陶瓷的出现解决了口腔传统全瓷材料强度不足的问题。全解剖式氧化锆冠(以下简称全锆冠)的机械性能比起传统玻璃陶瓷全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应用时仍沿用烤瓷冠或传统全瓷冠的牙体预备原则。已有研究表明,咬合面厚度为0.5 mm的全锆冠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轴面预备量、牙合向聚合度、颈缘形态和宽度等方面相关文献报道有限且结论尚不统一。此外,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快速发展,其牙体预备原则更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该文通过综述全锆冠的牙体预备原则的研究进展,为全锆冠的临床牙体预备提供参考。
    • 杨雷宁; 秦行林; 张静; 韩晓鹏
    • 摘要: 冠、桥修复需要对基牙进行定量调磨,如何更加精准地进行牙体的定量预备是微创修复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报道1例上、下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病例,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为指导,在正畸、牙周多学科联合治疗后,制作个性化牙体预备数字化导板辅助精准牙体预备,完成固定桥修复,最终为患者恢复了上颌牙列的完整、美观和功能。该病例提示,在TRS指导下,牙体预备数字化导板能有效提高牙体预备的准确性。
    • 杨柏楠; 张敏; 何利邦; 董博; 李继遥
    • 摘要: 后牙复合树脂直接修复中,咬合面外形的重塑是严重困扰牙医的临床难题。以堆塑为特点的树脂修复,要求医生扎实的解剖知识、精湛的堆塑技艺,技术敏感性高;同时树脂修复后,修复体咬合调改繁琐费时、容易误伤切削修复体边缘牙体组织、增加修复后患牙敏感风险[1]。探寻微创、精准的修复技术,提升树脂修复的质量、降低技术敏感性和术后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数字化口腔技术发展迅猛,3D打印导板在牙体修复领域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如数字化定深孔导板引导的精准牙体预备[2],3D打印舌侧导板辅助中切牙Ⅳ类洞直接树脂修复[3,4],此类技术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案以磨牙龋源性缺损修复为例,采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导板,3D打印技术制备导板,在导板辅助下完成磨牙窝沟龋咬合面解剖外形的精准恢复,现报告如下。
    • 陈惠; 岑蓉; 张成飞
    • 摘要: 随着粘接技术与牙科材料的发展,髓腔固位冠(endocrown)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或者临床牙冠过短的病例,提供了另一种保存牙体组织的治疗手段。对于单颗后牙,髓腔固位冠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牙冠相似,较桩核冠修复发生毁灭性折裂的风险小。髓腔固位冠最大的优势是临床操作简单、牙体预备相对较少、能够保留更多的颈周牙本质。本文主要探讨髓腔固位冠的临床应用现状,分别从适应症、禁忌症、牙体预备要求、材料选择、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广大同行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