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泵空调系统

热泵空调系统

热泵空调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119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93205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制冷技术、制冷学报、制冷与空调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制冷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等;热泵空调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94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梅娇、陈雪峰、翟晓强等。

热泵空调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2051 占比:100.00%

总计:3932156篇

热泵空调系统—发文趋势图

热泵空调系统

-研究学者

  • 叶梅娇
  • 陈雪峰
  • 翟晓强
  • 苏林
  • 李康
  • 李隆
  • 巫江虹
  • 邹慧明
  • 李明
  • 田长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旭阳; 苏林; 李康; 方奕栋; 盛雷; 杨忠诚; 穆文杰
    • 摘要: 为了提高某微型电动汽车有效续航里程,对其原有空调系统及换热器进行了改进设计与研究,新热泵空调系统采用4个电磁阀对其冷暖模式进行切换,通过焓差室对换热器和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比较了两种不同流程布置室外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进而分别将原空调系统换热器和所设计换热器应用于该热泵空调系统,试验研究了压缩机转速和环境温度对两系统制热/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流程换热器压降较小、换热能力较强,优于3流程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两系统性能相近,而在制热模式下新换热器系统与原换热器系统相比其COP最大提升约75%,制热量最大提升约160%,出风温度最大增加约8.2°C,且能满足微型电动汽车在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下的热需求。
    • 张文超; 邹慧明; 韩欣欣; 唐明生; 田长青
    • 摘要: 本文针对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衰减问题,通过换热器设计优化,研发出基于喷射补气的余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准二级压缩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制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C,车内温度为20°C,余热量为1.8 kW的制热工况下,相比于无余热回收工况,系统制热量和COP分别提升了33.15%和9.94%;在环境温度为35°C,车内温度为27°C的制冷工况下,电池散热量为2.0 kW时,相比于无电池冷却的单级压缩系统,优化后的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的总制冷量和COP分别提升了4.58%和3.72%。
    • 张弘韬; 陈焕新; 郭亚宾; 李冠男; 申利梅
    • 摘要: 传感器发生故障会影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还可能缩短器件寿命,并产生能耗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用于检测和诊断非稳态运行工况下传感器故障(FDD)的优化策略:采用将减法聚类K-均值聚类结合的分类方法对非稳态运行工况的建模数据进行识别与分类.以一个实际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案例分析对象,验证该改进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融合聚类的主元分析(PCA)统计模型在各种故障条件下改善了传统PCA处理多样工况数据能力的性能,表现为对漂移故障的检测效率约能提升50%;平方预测误差(SPE)和T2统计量指标对于同一变量的同一故障过程的故障检测能力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 章伟; 李康
    • 摘要: 为了降低PTC在加热条件下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热泵系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利用热泵系统为车厢供热的方法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在冬季的行驶里程,井以可接受的成本和运行可靠性取代PTC加热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设计的三换热器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在环境温度为-10~0°C区间的工况条件下,通过实验采集系统零部件的温度和压力、出风温度、计算制热量和COP,对本设计系统在冬季气候条件下的性能和能效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本文所提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方案,既可增加整车续航里程,又能提供较高的制热量满足车厢舒适性.评估了冬季条件下两种制热方式对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提出了使用热泵系统的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比使用PTC加热器的提高25%~31%.
    • 章伟; 李康
    • 摘要: 为了降低PTC在加热条件下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热泵系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利用热泵系统为车厢供热的方法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汽车在冬季的行驶里程,并以可接受的成本和运行可靠性取代PTC加热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设计的三换热器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在环境温度为-10~0°C区间的工况条件下,通过实验采集系统零部件的温度和压力、出风温度、计算制热量和COP,对本设计系统在冬季气候条件下的性能和能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方案,既可增加整车续航里程,又能提供较高的制热量满足车厢舒适性。评估了冬季条件下两种制热方式对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提出了使用热泵系统的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比使用PTC加热器的提高25%~31%。
    • 张欢欢
    • 摘要: 文章基于公司某款纯电动汽车,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工作模式、控制系统架构,详细说明了以热泵空调为中心的车内制冷、电池制冷、车内和电池同时制冷、车内制热、远程遥控空调等主要工作过程及热泵空调控制策略.
    • 杨静; 曹晓玲; 袁艳平; 曾超; 孙亮亮
    • 摘要: 针对地下工程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提出采用地埋管与换热水箱并联的方式作为复合冷热源,可同时实现红外伪装和节能要求.为探讨该复合冷热源系统的运行换热特性,基于TRNSYS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水箱数理模型,首先对流体流速、进口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速情况下,增大流体流速可明显提高地埋管和换热水箱和换热效果;管内、外换热温差越大,换热器换热效果越好;在相同流速下,螺旋盘管的传热系数DN15> DN20> DN25> DN32.随后针对3种不同平、战负荷比工况,对复合冷热源的流量配比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只要流量配比控制适当,复合冷热源可满足战时空调系统的供冷需求.复合冷热源之间存在最佳流量配比,β值越大,最佳流量配比的值越小,且不受环路流量与进口水温变化的影响,当β为1.0、1.5、2.0时,最佳流量配比依次为4/6、3/7、2/8.
    • 张婷; 邱家彩
    • 摘要: 本文研究基于单片机STM32F103C8T6新能源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硬件及软件系统设计的原理。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环保零污染、应用前景好等优点。
    • 齐湘斌
    • 摘要: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改善驾驶员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汽车安全性及为乘员营造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的重要手段,对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对热泵型汽车空调系统需要既高效节能又满足其变负荷运行特性。
    • 郑淳允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针对纯电动汽车所设计的冷暖一体热泵空调系统,测试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系统的制热效率以及制热量,然后将测试效果和PTC制热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系统压力会减小,热泵的制热量也会有效减少,制热效率明显降低,而热泵的制热效率较PTC的制热效率要大得多,足以证明,热泵空调系统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