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硫化胶
热塑性硫化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28751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橡胶参考资料、合成橡胶工业、塑料工业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汽车橡塑制品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温橡”杯2012年橡胶制品新技术交流暨信息发布会等;热塑性硫化胶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群、田洪池、田明等。
热塑性硫化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8751篇
占比:99.93%
总计:228904篇
热塑性硫化胶
-研究学者
- 张立群
- 田洪池
- 田明
- 伍社毛
- 王兆波
- 韩吉彬
- 宁南英
- 宗成中
- 汤琦
- 佘庆彦
- 侯家瑞
- 张建明
- 段咏欣
- 康海澜
- 花月庆
- 姚鹏军
- 李尚清
- 赵静
- 邱桂学
- 陈文泉
- 冯予星
- 张文乾
- 方庆红
- 米永存
- 赵杏梅
- O·O·常
- 于晓宁
- 刘力
- 刘恒
- 卢珣
- 孙颖涛
- 张世甲
- 张凯
- 张纪凯
- 施凤莲
- 杜芳林
- 王瀚彬
- 王立斌
- 胡潇然
- 蒋志成
- 魏东亚
- 刘情情
- 刘菲菲
- 吴卫东
- 吴汉光
- 夏琳
- 廖珂锐
- 张严严
- 张建
- 张星烁
-
-
李佳欢;
吴少微;
韩利硕;
康海澜;
方庆红
-
-
摘要: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的热塑性硫化胶(TPVs),具备弹性、热可塑性及回收再利用性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大多数TPVs为石油基热塑性硫化胶,所选用的原材料来源于石化资源,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符,因此由生物基聚合物(生物基橡胶、生物基塑料等)制备的TPVs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中主要综述了TPVs的制备工艺和近年来基于塑料相为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橡胶相为杜仲胶(EUG)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基材料制备的生物基TPVs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基热塑性硫化胶的发展进行展望。
-
-
马原;
王琦;
夏琳
-
-
摘要: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硅橡胶(MVQ)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HDPE与MVQ的质量比及压片工艺对TPV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及表面亲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VQ用量的增加,TPV的动态硫化程度逐渐升高。随着压片时间的延长,TPV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大幅提高。随着MVQ用量的增加,TPV与水的接触角逐渐增加,相应的表面张力逐渐减小。
-
-
崔子文;
景元蓉;
刘广永;
杜爱华
-
-
摘要: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增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TPV力学性能及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TPV的力学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比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与乙酸乙烯嵌段共聚物,用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增容剂时TPV的力学性能更为优异。3种增容剂均能提高TPV中MVQ相与TPU相的相容性。当POE-g-MAH的用量为6份时,TPV中MVQ相与TPU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靠近程度最大,两相界面较为模糊,增容效果最佳。
-
-
董晓坤;
韩笑;
邓涛
-
-
摘要: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聚偏氟乙烯(PVDF)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动态硫化过程中转子剪切速率对TPV微观相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过程中转子的剪切速率越快,AEM和PVDF更易发生相转变,微观相态结构更加精细,形成具有“海-岛”结构的TPV。随转子的剪切速率加快,TPV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少。当剪切速率为75 r/min时,AEM/PVDF 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14.84 MPa,扯断伸长率为246%,TPV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热油和热空气老化性能。
-
-
-
-
摘要:
申请专利公布号CN111574797A介绍了一种耐油耐高温丙烯酸酯橡胶/聚丙烯热塑性硫化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的热塑性硫化胶配方为:丙烯酸酯橡胶30~100,聚丙烯5~40,相容剂(马来酸酐共聚物)0~20,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0~10,氧化锌0~10,硬脂酸0~10,增塑剂0~60,抗氧剂0~5,硫化剂0~10,通过与聚丙烯共用,改善了丙烯酸酯橡胶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添加马来酸酐共聚物,使丙烯酸酯橡胶与聚丙烯相容性良好.该热塑性硫化胶综合了丙烯酸酯橡胶和聚丙烯的优点.
-
-
汤琦;
崔勇胤;
颜桐桐;
曹兰;
宗成中
-
-
摘要:
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制备了石墨烯(Ge)/聚丙烯母粒,然后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与丁基橡胶共混制备Ge/热塑性硫化胶(TPV)复合材料,研究了Ge/TPV 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热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丁基橡胶交联颗粒以微米级长条状分散在聚丙烯母粒基质中,Ge 表面褶皱明显,片层厚度较薄,均匀分散在聚丙烯母粒相和橡塑两相界面中.丁基橡胶交联颗粒能够排斥Ge,从而提高Ge/TPV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与纯TPV 相比,Ge/TPV 复合材料(Ge 质量分数2%) 的交流电导率增加了1 个数量级, 介电常数增加了1.6 倍,热导率增加了44.2%.Ge/TPV 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及力学性能因Ge 的存在而大幅提高.
-
-
汤琦;
刘雅煊;
孙豪;
索嘉辉;
宗成中
-
-
摘要:
通过熔融接枝共混制备了石墨烯(Ge)/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丙烯(PP)母粒,然后与丁基橡胶动态硫化制备了Ge/MWCNTs/热塑性硫化胶(TPV)复合材料,考察了Ge/MWCNTs/TPV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热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e/MWCNTs作为异相成核剂能够提高PP的结晶温度;Ge/MWCNTs/TPV复合材料呈现"海-岛"结构,Ge和MWCNTs在PP相和橡塑两相界面分散均匀、与基体结合能力强.加入质量分数均为3%的Ge和MWCNTs时,Ge/MWCNTs/TPV复合材料的直流电导率提高5个数量级,热导率提高了36.7%,拉伸强度达17.3 MPa,扯断伸长率达260%.
-
-
李嘉豪;
孙颖涛;
陆逊;
王兆波
-
-
摘要: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EMA/NBR TPV),研究了系列EMA/NBRTPV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讨论了压缩模式下不同橡塑比、变形温度和回复温度对EMA/NBR TPV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观察其微观形貌并提出了形状记忆行为机制.结果 表明,EMA/NBRTPV具有典型的"海-岛"结构,压缩后其内部存在明显的取向结构;动态热机械分析结果显示EMA和NBR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EMA/NBR TPV熔融温度约为98°C;随着塑料相的增多,EMA/NBR TPV形状固定率升高、形状回复率降低,而橡胶相的增多则导致形状回复率升高、形状固定率降低;当变形温度为95°C、回复温度为100°C时,EMA/NBR TPV的形状记忆性能最好.
-
-
-
-
He Maoyong;
贺茂勇;
Li Yingchun;
李迎春;
Bai Peikang;
白培康
- 《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采用线性酚醛树脂(HY-2045)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废旧轮胎胶粉(GTR)热塑性硫化胶(TPVs).研究了不同交联剂体系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凝胶含量、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E-HD/GTR(40/60)共混物中加入4份HY-2045和0.3份DCP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比没有添加任何交联剂制备得到的PE-HD/GTR共混物有了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97 MPa,56.73 kN/m和198.02%,分别提高了88.78%,50.16%和211.35%.凝胶分率测试结果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CP和HY-2045的加入,引发了共混物的界面交联,增强了界面强度,提高了其相容性,最终使其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另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共混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加共交联剂体系制备得到的PE-HD/GTR热塑性硫化胶总体均匀性较好,分散度较小,界面塑性变形较大,表明了其较高的界面强度和较好的相容性.
-
-
-
-
-
-
潘泳康;
王庆海;
唐颂超
- 《2004年国际橡胶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以酚醛树脂/氯化亚锡作为硫化体系,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对PVC/NBR共混体系进行了动态硫化.研究了工艺条件和硫化体系对PVC/NBR热塑性硫化胶的硫化速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PolyView软件确定了硫化起始温度、硫化速度和最大转矩.实验结果表明,PVC/NBR热塑性硫化胶的交联程度和硫化速度分别由酚醛树脂和氯化亚锡的用量所决定,在PVC、NBR和DOP的配比为100:100:60的情况下,当酚醛树脂用量为3~6份,氯化亚锡/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4%~6%,混合温度为180°C,转子速度为60r·min-1时,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PVC/NBR热塑性硫化胶:断裂强度大于15MPa,断裂伸长率大于350%,压缩永久变形小于30%.
-
-
王兰;
韩吉彬;
张建;
伍社毛;
田明;
张立群
- 《“温橡”杯2012年橡胶制品新技术交流暨信息发布会》
| 2012年
-
摘要:
研究了三乙烯四胺(TET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和羧基丁腈橡胶(XN-BR)对NBR/PP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研究了增容剂的制备工艺、用量,采用SEM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增容机理.结果表明:TETA/MP/XNBR是NBR/PP共混体系较理想的增容体系,TETA与MP在170°C下反应,与XNBR生成PP~NBR嵌段共聚物达到增容效果;通过双螺杆挤出机预先制备MTC后与XNBR反应生成增容剂的制备过程更稳定;当MTC/XNBR用量分别都为5~8份时增容效果最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