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酚
游离酚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452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铸造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2013中国木结构绿色产业大会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工作会议暨第七届木结构学术交流会等;游离酚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名位、克里斯蒂安·普里贝、宋家乐等。
游离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521篇
占比:99.59%
总计:24622篇
游离酚
-研究学者
- 张名位
- 克里斯蒂安·普里贝
- 宋家乐
- 布赖恩·韦弗
- 康明
- 张瑞芬
- 景晨丽
- 菲利普·施奈德
- 陈伟伟
- 陈立新
- 马克·斯坦克利夫
- 黄仁和
- 侯泽豪
- 刘富明
- 刘磊
- 姜微波
- 孙坤坤
- 孙来银
- 张宝平
- 念红丽
- 方正武
- 曹建康
- 朱彦涛
- 李诚
- 王佳祥
- 王彩霞
- 王思超
- 王文清
- 王汝敏
- 王玉芝
- 王珊珊
- 程安玮
- 臧一瑾
- 赖婷
- 赵东方
- 邓媛元
- 郁志芳
- 魏奇
- 魏振承
- 魏淑东
- HAN Shuguang
- HU Xinzhong
- LI Xiaoping
- LI Zicheng
- LING Ajing
- LIU Liu
- MA Zhen
- SHEN Da
- SHEN Weijie
- ZHAO Guomin
-
-
杜笑;
郭杨昪;
常明昌;
孟俊龙;
邓冰;
刘靖宇
-
-
摘要:
研究热风(60°C)、远红外辐射(50°C、48 h)和真空冷冻(-20°C、12 h,-80°C、12 h,-80°C、1 kPa、48 h)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多酚提取效果、体外抗氧化和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组的游离酚、结合酚的提取得率(0.319%、0.035%)和纯度(20.784%、87.165%)较高。在3种干燥处理组中,游离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以热风处理组最佳,而不同处理组的结合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差异不显著,其总抗氧化能力则以热风处理组最佳;与体外抗氧化检测结果不同,猴头菌子实体游离酚与结合酚对H;O;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效果均以真空冷冻处理组最佳。
-
-
丰程凤;
崔文玉;
夏智慧;
罗凯云;
程安玮
-
-
摘要:
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是一种典型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通过高温高压蒸汽瞬间释压破坏细胞壁结构,促进植物活性成分的释放。适宜的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助于显著提高可溶性多酚的提取率,有效促进多酚物质的释放,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将蒸汽爆破技术引入植物及加工副产物预处理中,可以明显提升天然活性成分提取率和功能活性。本文从蒸汽爆破技术对植物中结合酚、游离酚的含量及组成,以及对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利用提供指导。
-
-
汪瑞敏;
吴箫;
刘丹丹;
周玲;
李博岩
-
-
摘要:
该研究以刺梨渣为原料,分别经酸水解、碱水解以及酶水解得到刺梨渣提取液,测定提取液中多酚含量组成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并比较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梨渣提取液中游离多酚、游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84.44 mg RE/g和136.67 mg RE/g);碱水解得到的结合酚、结合黄酮含量最高(2.04 mg RE/g和5.89 mg RE/g)。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游离酚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ABTS^(+)·清除能力、还原铁离子和铜离子的能力分别达到854.87μmol TE/g、995.35μmol TE/g、336.24μmol TE/g、1212.08μmol TE/g。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较强的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刺梨渣富含酚类物质,且碱水解处理刺梨渣能释放更多的结合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
李媛丽;
洪玥;
孔霄;
林琳;
张天阳;
李望;
刘青;
高春燕;
卢跃红
-
-
摘要: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地参游离酚对CCl_(4)所致肝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试剂盒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含量和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程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环氧化酶-2(COX-2)、白介素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地参游离酚能显著降低CCl_(4)引起的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8的含量并阻滞Caspase-3的活化程度(P<0.05),并不同程度降低COX-2、IL-6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地参游离酚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CCl_(4)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
-
-
裴敏佳;
王晓雅;
熊华;
王凤新;
孙永
-
-
摘要:
以两种不同颜色小扁豆豆壳为研究对象,通过凯氏定氮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氨基酸分析仪、化学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2)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豆壳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红色和绿色小扁豆豆壳总游离酚含量(TPC)分别为(8.32±0.24)和(12.75±0.12) mg GAE/g DW,总黄酮(TFC)含量分别为(5.28±0.49)和(8.44±0.23) mg CAE/g DW,总结合酚含量分别为(3.68±0.05)和(4.30±0.10)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87±0.05)和(3.62±0.13) mg CAE/g DW,豆壳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2=0.969~0.999);豆壳中含有12种游离酚,包括羟基苯甲酸、羟基肉桂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化合物,含有9种结合酚,包括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
-
-
-
谭敏华;
廖志强;
冯卫华;
于立梅;
陈海光
-
-
摘要:
以紫色百香果果皮为材料,采用两项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分离百香果果皮的游离态、酯化态及结合态多酚,测定其多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对3种形式多酚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中游离酚含量最多,为0.6413 mg GAE/g DW;酯化酚次之,为0.5290 mg GAE/g DW;结合酚最少,为0.1533 mg GAE/g DW;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1%、39.5%、24.8%;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der,FRAP)值分别为140、117、86 mmol/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0%、22.9%、18.3%.不同存在形式百香果果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大小表现为游离酚>酯化酚>结合酚;百香果果皮中3种形式多酚在种类和组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
刘国艳;
李思童;
梁丽;
朱雯绮;
周婉丽;
徐鑫
-
-
摘要:
本研究首先对油茶籽油中游离酚(free phenolics,FP)、酯化酚(esterified phenolics,EP)及不溶性结合酚(insoluble-bound phenolics,ISP)含量及主要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测定铁离子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β-胡萝 卜素漂白能力对其中FP、EP及ISP的抗氧化活性及互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籽油总酚含量为(137.97±5.14)mg/kg,其中ISP含量显著高于FP及EP(P<0.05),占油茶籽油总酚的47.74%.另外,FP中以苯甲酸衍生物含量较高(主要为异香兰素及甲基香兰素),EP中主要为水杨酸,ISP中主要为3,4-二羟基扁桃酸.3种形态酚类化合物在不同机制下的抗氧化能力不同,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效应.FP+ISP组合及EP+ISP组合在抗氧化互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且后者复配组合的抗氧化活性更强;而FP+EP组合和FP+EP+ISP组合则表现出拮抗或相加作用.
-
-
田怀香;
陈霜;
陈小燕;
于海燕;
黄娟;
袁海彬;
陈臣
-
-
摘要:
为了研究超声、酶解-超声以及发酵-超声3种不同提取方式对萱草花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形态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明黄、桔黄、桔红、朱红、大红5种颜色的萱草花为原料,检测不同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游离态、共轭态和结合态3种形态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各不相同,其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红鹦鹉"、"63#"、"健壮力兰"、"玫瑰犀牛"、"太阳舞".不同品种和不同提取方式的萱草花抗氧化性均存在显著(P<0.05)差异,发酵-超声提取方式下"红鹦鹉"、"63#"、"健壮力兰"、"玫瑰犀牛"、"太阳舞"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为44.32、40.63、38.24、37.64、35.60 mg/g,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为39.74、36.24、30.88、28.38、24.88 mg/g;"红鹦鹉"对DPPH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由超声时的38.24 mg/g升高到酶解-超声后的41.49 mg/g和发酵-超声后的44.32 mg/g;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由超声时的31.82 mg/g上升到发酵-超声后的39.74 mg/g和酶解-超声时的35.12 mg/g;可知发酵-超声提取下萱草花的抗氧化性优于酶解-超声和超声.在萱草花酚类物质的3种形态中,游离态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75%以上;经酶解和发酵后显著(P<0.05)提高了"红鹦鹉"中大部分游离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新检出了对香豆酸,发酵后游离态槲皮素含量是超声提取时的3倍;游离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维生素C当量分别从超声时的40.53和35.57 mg/g升高到了发酵-超声时的48.20和47.40 mg/g.游离态中的绿原酸、芦丁、咖啡酸和槲皮素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高,对抗氧化活性贡献大.研究为萱草花在食品和化妆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
-
康明;
王文清;
戴绪绮
- 《12届汽车材料年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壳型/芯覆膜砂用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现状,并通过调查研究及大量的试验取证指出了我国壳型/芯覆膜砂用热塑性酚醛树脂存在的问题及应努力研究的方向.随后,简介了作者在低游离酚酚醛树脂方面的研究情况及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开发了游离酚含量低(≤1.5%),标准比抗拉强度高(≥1.74MPa/1﹪)的低游离酚酚醛树脂.
-
-
LI Zicheng;
李子成;
ZHOU Ying;
周颖;
SHEN Da;
沈达;
ZHAO Guomin;
赵国敏;
SHEN Weijie;
申伟杰;
ZHOU Xiaoyan;
周晓燕;
HAN Shuguang;
韩书广
- 《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花生壳苯酚液化工艺条件,选取液固比、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以残渣率、甲醛结合量和游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Design-Expert8.0.6进行4因素5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液化工艺条件:液固比3.0,液化温度120°C,液化时间80min和催化剂用量10g/100g花生壳,测得残渣率为34.11%,甲醛结合量0.65g,游离酚含量30.25%,与预测值非常接近,可以为花生壳在木材胶黏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