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文化
浙东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专利文献3844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宁波论坛、寻根、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
浙东文化的相关文献由68位作者贡献,包括傅祖栋、陈方竞、徐定宝等。
浙东文化
-研究学者
- 傅祖栋
- 陈方竞
- 徐定宝
- 张如安
- 徐亦蓓
- 徐季子
- 曹屯裕
- 潘起造
- 牛殿庆
- 蔡罕
- 一文
- 万之
- 俞奕秋
- 傅璇琮
- 冯国祥
- 冯晓霞
- 刘树元
- 刘玲
- 劳力
- 包小云
- 史昇可
- 史树青
- 季学原
- 张波
- 张淑芳
- 张蔚
- 张骁飞
- 心浩
- 怡江
- 敖运梅
- 方牧
- 朱惠民
- 朱晨凯
- 李海雅
- 杨飞
- 林靓靓
- 梁一群
- 梁旭东
- 楼劲
- 汪婧
- 熊和平
- 秦弓
- 穆艳霞
- 竺建新
- 羊涤生
- 聂辽亮
- 胡蓉
- 茅冥家
- 虞杭
- 蛰泰
-
-
无
-
-
摘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1-5124,CN 33-1133/C,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体育学研究等,并根据实际需求增设相关专题研究。本刊不收取版面费,优稿优酬、优稿快刊。坚持质量第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
-
-
-
摘要: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是由宁波市教育局主管、宁波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99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9-2560 CN 33-1241/G4,双月刊,140页,全国教育院校学报优秀期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开放的办刊理念,突出学前教育、儿童研究特色,关注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及中小学教育等前沿理论研究成果,面向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理论研究者。主要设有学前教育研究、儿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思政教育研究、浙东文化论坛、教育管理与实践、中小学教学研究、语言与文学、体育与健康等栏目,广泛征约选题科学、论据充分、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引用规范、论述流畅的具有问题意识和社会价值的学术论文,热忱欢迎广大学人惠赐稿件。
-
-
林靓靓
-
-
摘要:
梁祝传说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是由几个省共同申报的。作为梁祝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浙江,以其具有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形成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梁祝文化在浙东文化中处处可窥见其缘起,本文对梁祝传说中的浙东文化原型做了梳理,对梁祝文化内涵结合浙东地域文化进行阐述。本文以宁波镇海地区的梁祝下凡(挖花调)为主要文本进行人类学的原型分析。通过梁祝故事构建经验追溯出其原型,揭示经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
-
聂辽亮
-
-
摘要:
随着蒙古大军的铁蹄横扫中国和欧亚,海陆丝路广为拓通,西北游牧族群史无前例地内迁中原,逐渐深入到江南核心区域.出身浙东台州的蒙古伯牙吾台氏泰不华,浙东理学构成其教育背景的重要部分,成为他学养的根源和底色.在浙东文化的涵醇茹和下,内化为他的儒者气象,进而形成“温靓和平”的诗歌风貌.最终,创作上“温规和平”的特征实现其对“游牧”气质的真正背离.
-
-
李海雅;
汪婧;
郭黎腾;
史昇可;
谢华春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地区的经济随之得到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层面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作为城市宝贵财富而存在的历史文化空间,发扬、发展当地文化更是终极目标.文章以宁波市为例,就浙东文化加以分析,并对如何整体提高、发展历史文化空间提出建议.
-
-
无
-
-
摘要:
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依托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年获批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2010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MTI),2010年获批浙江省高校“英语海洋文学与国际交流”创新团队,2016年获批浙江省一流学科,2017年取得教育部学科评估“B”等成绩,2018年获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浙东文化研究院、浙江省高水平创新团队——经典浙江翻译与国际传播。
-
-
包小云
-
-
摘要:
宁波,古称“明州”,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时改称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是一座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浙东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体现了鲜明的宁波地城特色.浙东文化在明清这一历史时期对于宁波的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近现代也对宁波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浙东文化的梳理、挖掘、传承,得出以浙东文化打造宁波创新文化标识的对策与建议,并引发浙东文化传承与宁波文化标识建设的若干思考.
-
-
楼劲
-
-
摘要:
"浙东唐诗之路"是在六朝浙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与此期浙东的一系列人文积累分不开的.会稽侨、旧士族名士的活动、浙东地志及山水记咏之作、道教、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及其与儒学、玄学的交流,即代表了这种发展和积累的一些重要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方面诸多事态的相互关联和综合作用,奠定了唐以前浙东地区特有的若干人文特点和优势,渲染并放大了浙东山水及诸多名胜的举国声誉,从而吸引了深受六朝文化影响的唐代诗人纷纷前来探幽览胜.这就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合理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