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田制
两田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7656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经济研究参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城市国际化论坛、2008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两田制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寇浩宁、李平菊、张懋修等。
两田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7656篇
占比:99.88%
总计:227937篇
两田制
-研究学者
- 寇浩宁
- 李平菊
- 张懋修
- 张红宇
- 朱振辉
- 刘振江
- 吕华南
- 吴昭仁
- 周兴成
- 成庆炎
- 朱重权
- 李继祥
- 林昌明
- 游何保
- 王景和
- 甘信忠
- 章霍生
- 赵凤昆
- 赵奎
- 逯锦逢
- 邓小飞
- 韩元钦
- 黄耀德
- 丁天禄
- 丁锡国
- 万学远
- 万旺根
- 中共河北省委联合调查组
- 中央纪委六室、四川省纪委联合调查组
- 于正才
- 任仁康
- 但光辉
- 但夕凡
- 何国松
- 何崇亮
- 何康
- 何江林
- 何长锐
- 余枫
- 余艳琴
- 佟光焕
- 俞华茂
- 俞可平
- 修琪
- 倪建新
- 傅建勇
- 储诚胜
-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课题组
- 冯周安
- 刘健
-
-
高海
-
-
摘要:
农垦已形成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与其上派生之职工国有农用地承包租赁权的双层使用权制度,职工国有农用地承包租赁权又因“两田制”类型化为基本田承包经营权和规模田租赁权.从法政策和实践特征看,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职工规模田租赁权分别被定性为用益物权和债权异议不大,但职工基本田承包经营权尚存定性争议和适法困惑.基于农民集体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学界论争、《民法典》中土地经营权的规定和基本田实践,宜从否认与肯认双层用益物权权利结构的不同视角,分别阐释职工基本田承包经营权之债权和权利用益物权的定性,并从登记公示、期限延长和处分权能等方面进行债权物权化和权利用益物权的制度构造;比较而言,债权定性和债权物权化构造,更值提倡.
-
-
吴义龙
-
-
摘要:
法律之外的各种力量决定了法律如何形成、演变和运作。文章以土地家庭承包制早期运作的历史演变为考察对象,重点解释其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并对其进行适当评价。解释强调的是制度安排和变迁受到外部环境中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将导致制度随之变化。评价侧重于将制度本身看成决策者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从而通过手段是否适宜于目标实现这一方式而给予其评价。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演变轨迹的启示是,一种事关大局的制度形成,需要有群众创新加上政治组织支持这两方面的因素一起发生作用。
-
-
寇浩宁;
李平菊
-
-
摘要:
对河北省北镇的调查发现,当地农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存在由村集体主导的持续性大规模土地流转,而这种流转的出现可能与该地独特的耕地承包制度——“两田制”有关.两田制通过区分平均承包给农民个人的“口粮田”和由集体直接掌握且不平均承包的“承包地”,强化了村集体的土地权利,使村集体可以集中大片地块予以整体发包、流转,因而便利了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开展.但是,在北镇农村面临大面积征地开发的背景下,两田制与土地流转的耦合关系却也为少数承包大户谋求高额征地补偿的短期投机性土地流转行为——“倒地”提供了机会.倒地谋利行为不仅冲击正常的土地流转,而且恶化了征地补偿分配秩序,引起了普通村民的不满.
-
-
寇浩宁;
李平菊
-
-
摘要:
本研究关注以"两田制"为特征的农村地权制度安排对征地补偿款分配产生的影响.以冀东S市农村为例,在"两田制"制度安排下,存在与地权制度相联系的三类不同的土地收益权——源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集体收益权、 源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家庭承包农户收益权和源于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非家庭承包农户收益权.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这三种土地收益权造成了村集体、 家庭承包户以及非家庭承包户分别成为征地补偿款分配对象且获得相差巨大的分配份额.
-
-
李平菊;
寇浩宁
-
-
摘要:
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衍生了源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集体收益权、源于农户承包权的承包收益权、源于土地经营权的经营收益权.在大规模土地征用开发过程中,巨额的土地补偿款作为土地收益的集中表现形式,在集体与农户以及不同权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三权分置"对征地补偿款分配具有决定性影响,它使村集体、普通承包农户以及承包大户(经营性农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补偿款分配差距,并有可能带来农户之间土地收益(收入)分配的非平均化,进而造成农户之间的收入分化.
-
-
李平菊;
寇浩宁;
王茂福
-
-
摘要:
冀东北镇农村"两田制"的独特地权制度安排对征地补偿款分配产生的影响机制在于,与地权制度相联系的三类不同的土地(征地补偿)收益权——源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集体收益权、源于家庭承包经营的家庭承包农户收益权和源于其他方式(专业化、经营性承包)承包经营的非家庭承包农户收益权的分化。三权的分化造成了冀东北镇农村的地权制度安排对土地补偿款分配产生了直接影响,使村集体、家庭承包户以及非家庭承包户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补偿款分配差距。
-
-
贺雪峰
-
-
摘要:
如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当前学界的热点问题。中国色的土地制度体系,是经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形成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它得到进一步丰富,是支撑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保障。然而和实践相背离的是学界立场先入的研究,学界主流希望用具有根本否定特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来改革土地制度,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必然问题,尤其是"三农"问题。这种激进的改革方案走偏了方向,罔顾几十年来革命和改革的制度建设成果,急需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进行纠正。
-
-
沈斌
-
-
摘要:
土地所内含的资源与财产双重属性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兼顾土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率功能的实现.而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与流转实践,在没有后继保障措施条件下片面追求流转的经济效率价值,面临诸多问题,不具有可行性.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理论演进对解决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可逆性,兼顾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意义重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下的"两田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在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利益诉求、克服承包经营权流转障碍方面优势明显,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变农村土地的直接保障为间接保障,纯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效率价值,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最终选择.
-
-
邹涛
-
-
摘要:
通过收益均等、社区融合,土地股份社化,优先确权,多寡结,土地找利,土地找差等手段破解园区村、两田制城郊村确权难题.
-
-
湛中林
-
-
摘要: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按照中央和全省统一部署,南京市从2014年起,制定了"一年扩大试点,两年全面启动,三年基本完成"行动计划。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启动48个镇街、532个村、48万农户、212万亩承包地的确权登记工作。
-
-
-
-
-
隋凤富
- 《2007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正确处理土地经营制度,对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改革进行了回顾,提出要实行“两田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与解决的几个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