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44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05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98559篇;相关期刊178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暨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股份合作制的相关文献由7931位作者贡献,包括晓亮、等、刘刚等。
股份合作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559篇
占比:92.11%
总计:107007篇
股份合作制
-研究学者
- 晓亮
- 等
- 刘刚
- 本刊编辑部
- 程建平
- 林善浪
- 许经勇
- 严闻广
- 王可侠
- 许惠渊
- 傅晨
- 姚康镛
- 季龙
- 张建国
- 邓又拓
- 刘伟
- 刘建华
- 勒晓阳
- 吴凯泰
- 彭晓峰
- 戎文佐
- 李保明
- 杜道新
- 樊纲
- 邹育文
- 郭书田
- 顾成成
- 刘锡荣
- 杨炳源
- 柏志英
- 沈立人
- 王亚平
- 王军
- 郑士贵
- 马恩成
- 马津龙
- 高尚全
- 于吉
- 刘国光
- 吴振坤
- 张辉
- 曹建伟
- 李卫平
- 李超
- 杨启先
- 林文益
- 王平
- 王建国
- 王玉丛
- 王祖强
-
-
朱惠蓉
-
-
摘要: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川东居委会近年来紧扣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目标,牵头创办川鹿农业园区,通过股份合作形式与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2021年,川鹿农业园实现盈利416万元,参股农户分红300万元,村集体分红33.3万元。川东居委会在发展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园建设中,重抓“四个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
-
谢志根
-
-
摘要:
传统行业的中小国有、集体企业大多创建于20世纪50~60年代,是与新中国一块成长。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建立了以国有集体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有、集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国有、集体企业逐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通过兼并、联合、改造、拍卖、转让、重组等途径,实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这些传统的中小国有、集体企业也为社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承担了社会保障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
-
刘晓玲
-
-
摘要: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模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集体产权关系明晰为核心特征、以股份合作为基本形式、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基本方式,实现了农村统分结合经营的有机平衡。基于湖南省若干个实践样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可归结为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为农服务型和资源开发型等四种模式。这些实践样本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经验启示,即要充分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构“村社合一”的经济管理模式、形成共享共富的集体收益分配机制和统筹用好中央、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
-
-
杨彩玉
-
-
摘要:
如今,农村建设的重点集中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革新方面。其本质是根据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原则,把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到农民,将农民共有产权机制转变成农民按照份额共有的产权机制。中央政府对于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予重视,在反复强调这项改革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中央政府积极颁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制度,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进一步要求。
-
-
赵联飞
-
-
摘要:
“新经济”涉及一、二、三产业,并不仅仅指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情况。按照这一解释,新经济在当前更多的是笼统指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涌现出的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带来了新就业。
-
-
燕传林
-
-
摘要:
浙江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自发探索到试点示范、从引导鼓励到全面推进的发展历程.到2015年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后转入到对改革的完善深化阶段.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一种积极探索,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生动践行,创新了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体现了共同富裕思想,从不同路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柴瑞娟
-
-
摘要:
在各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革的进程中,很多地区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作为改革目标,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股份制的本质并不相容,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公司化会带来一系列冲突,如资产管理者与财产所有权人的冲突,与《公司法》各项制度的系列冲突等,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股"≠公司中的"股",故股份制改革只适合商主体.股份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相悖,我国的经济改革历史亦证明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在我国生存空间均并不乐观,股份合作制也并不适合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故无需一刀切强行改革全国所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分设应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回归集体资产管理者本位且自身不可公司化,其具体改革路径应多元化.在以农业为主且并无多少集体资产可以经营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村经合一;在工商业发达、有集体资产可用于商业经营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村经分立.在经营资产并不庞大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以特别法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无需下设公司;在经营资产庞大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下设子公司开展具体经营,其自身仅作为下设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也即采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的结构和经营体制.
-
-
-
阎其华;
吴迪
-
-
摘要:
自2013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心,各地相继开展具有创新意识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试点,盘活了亿万级沉睡中的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力量,促进农村走集约化、现代化道路.同时,农村集资产股份合作制在改革期间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境与难题,诸如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法律不明、集体经营收益分配不透明、集体成员收益分配权缺乏制度保障等.对此,在制度设计上应围绕农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资产折股量化工作、保障入股农民集体资产股份的合法权益等内容展开.
-
-
刘丽菊
-
-
摘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为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一些地方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不明、经营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着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对于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发展实效,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
XU Jian-chun;
徐建春;
LI Chang-bin;
李长斌;
LI Cui-Zhen;
李翠珍
- 《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本文利用浙江杭州4区38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模型厘清尚未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地区的参与影响因素和已经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树模型,探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对尚未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地区来说,村庄位置,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土地利用想法,职业,年龄,电视、广播、报纸,家庭收支情况等自变量对村民加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准确度达到83.0%;对已经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地区来说,分红的重要性,股份合作社领导班子的选举,政策法律出台,新生人口股权获取,土地价格估算方法等自变量对参与股份合作制农户满意度有显性正向影响,准确率达到62.4%.结论:从推进区域、人群和传播媒介选择等方面提出农地股份制的推广建议,从制度设计、经营管理、股权配置等方面提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完善建议.
-
-
蒙柳;
许承光
- 《湖北省农业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南湖 中国农村法治狮子山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农村股份合作制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产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产权界定的依然模糊性、股权的较差流动性和平均持股造成的股权结构凝固性等等.由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基于此,本文从产权入手,针对现行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产权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以期不断促进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培育市场主体.
-
-
-
吴俊安;
刘翔;
杨敏;
余向克;
慕楠
- 《2012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缺陷已逐渐显现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涉及土地制度,关系着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一次制度性变革,必将带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本文从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不足出发,认为中国农村的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户经营规模小,以及不利于土地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相比之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意义在于:既实现了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又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且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分化机制的建立.通过调研发现,成都市周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取得了以下成效:①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组织载体;②促进了土地整理,使农地使用效率迅速提高;③促使社会资本投入大幅度提高;④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⑤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笔者针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三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的治理结构;四是向农户大力宣传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
-
潘伟光;
彭杨贺;
段巧凤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现阶段中国正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本文以嘉善县李家村为例,通过审视李家村12年改革发展历程提出"确权、固权、保权、活权、优权"为内涵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升级版模式,并针对面临的发展制约,提出要抓住清产核资、社员成员界定两大基础环节,抓住集体经济发展这一核心,把赋权活能作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以及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同步,提升村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建议举措.
-
-
蒋晓岚
-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文章从安徽农村改革的延续性和系统性角度,提出"三变"改革是历次改革动能的释放,成果的提取;基于"因地制宜、尊重意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的原则,对"三变"改革的实施要点和关键环节进行总结;进而从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实现形式,建立财政支农机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的长效机制、精准扶贫的实现机制等8个方面对"三变"改革的成效及意义进行提炼,并提出从生产力总体部署角度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6个对策建议.
-
-
XU Jian-chun;
徐建春;
LI Chang-bin;
李长斌;
LI Cui-Zhen;
李翠珍
- 《2014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换届大会暨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利用浙江杭州4区38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树模型对尚未实行农地股份制地区的推广影响因素和已经实行农地股份制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尚未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地区来说,村庄位置,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土地利用想法,职业,年龄,电视、广播、报纸,家庭收支情况等自变量对村民加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准确度达到83.0%;对已经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地区来说,分红的重要性,股份合作社领导班子的选举,政策法律出台,新生人口股权获取,土地价格估算方法等自变量对参与股份合作制农户满意度有显性正向影响,准确率达到62.4%.最后从推进区域、人群和传播媒介选择等方面提出农地股份制的推广建议,从制度设计、经营管理、股权配置等方面提出农地股份制的完善建议.
-
-
黄延信
-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各项改革要于法有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需要从法律上理清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内涵.我国《宪法》第8条规定,“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建立在产权清晰基础上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应加快改革步伐,将农村传统集体所有制经济改造为产权清晰基础上的股份合作经济。此外,《物权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其中集体所有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是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只是代表成员管理运营集体资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农村集体资产权能缺失的状况,应通过调整政策、修改法律法规,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权能,这也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