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地制度

农地制度

农地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9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82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湖湘论坛、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2011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等;农地制度的相关文献由793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建平、何炼成、孔凡文等。

农地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6 占比:52.98%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1.41%

专利文献>

论文:582 占比:45.61%

总计:1276篇

农地制度—发文趋势图

农地制度

-研究学者

  • 柳建平
  • 何炼成
  • 孔凡文
  • 林卿
  • 赵振军
  • 韦鸿
  • 傅晨
  • 申红卫
  • 马小勇
  • 何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玲
    • 摘要: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与人民的生计息息相关,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百年农地制度变迁先后经历了探索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四个阶段。 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历史的梳理可以明晰其动因、方式和特征,理解现阶段农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的变迁方向。
    • 余永和
    • 摘要: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是近年“三块地”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考察“平罗经验”“余江样板”与“义乌智慧”等试点改革模式,可以看出试点地区在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收费对象、收费标准与收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各地征费政策不一、征费难度较大、倒逼效果(使用人退出宅基地)欠佳等。因此,完善“三权分置”框架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应是今后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科学高效的宅基地管理体系才能为宅基地有偿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 张元洁
    • 摘要: 从本源论上来看,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内含着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农业使用权、劳动收益权和生态发展权等四项彼此统一的本源性权利。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农户承包权和流转经营权便直接由集体所有权衍生出来,并通过三权合约建立统一性,同时受到农业土地用途管制、农地劳动权益保障和生态保护的约束。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业劳动收益率相对降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地抛荒或者变更用途,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由此我国农地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集体所有权这一本源性权利的虚置和弱化,也使当前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所依赖的三权合约出现结构性失灵,并连带其他三项本源性权利程度不同的受到影响。农地制度本源性权利的虚置弱化和三权合约的结构性失灵,要求农地制度的合约论应以本源论为目的导向和约束条件,通过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地的本源性权利。
    • 陈阳; 张玉臻; 叶剑平
    • 摘要: 基于社会演化的视角,引入观念和权力,构建“变异—选择—遗传”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分析和解释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垦国有农地制度的建立、存续与变迁。研究结果表明:(1)在集权化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执政者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贯彻其土地观念,建立了农垦国有农地制度。(2)国家权力与制度结构对农垦国有农地制度进行了强化,并制约了整个社会层面新观念的形成,从而维持了农垦国有农地制度的存续与稳定。(3)农垦国有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是新观念替代旧观念的过程。新观念由学习产生,并得到了执政者的支持。执政者在既有的制度基础上改进了农垦国有农地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变革。
    • 郭熙保; 吴方; 查科
    • 摘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也掀起了家庭农场研究的热潮并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家庭农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给家庭农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有必要对已有的家庭农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家庭农场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CSSCI收录的题目包含“家庭农场”的382篇论文,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特征与地位作用、形成原因与发展条件、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适度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率(绩效)、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等5个方面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1)家庭农场是介于企业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农业经营主体,既有“家庭”的特征,也有“农场”的属性;当前,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力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之一。(2)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不均衡催生了家庭农场;我国家庭农场的产生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密切相关,而制度改革是家庭农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土地流转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投资保障和社会保障等。(3)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模式;各地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家庭农场实践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4)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要“适度”,而“适度”的标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具有显著差异;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但经营效率普遍不高,尤其是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和绩效受到农场主及其家庭特征、农场经营方式和技术水平、经营环境和配套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和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影响。(5)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比如:农场主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农场经营规模或方式不当、投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有待完善,融资较为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应从土地流转、农地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培育、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加以完善。我国学者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如:截面分析较多,长期跟踪分析不足;经济学角度分析较多,多学科分析不足;国内分析较多,国际比较分析不足。
    • 马文武; 苗婷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都带来了农村的巨变。透视农地制度演变逻辑,分析演变的政治动因与经济动因,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探索阶段(1949—1978年),二是以效率为优先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改革阶段(1978—2012年),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目标的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阶段(2012年以来)。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去分析这一历程,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和深刻启示:一是社会主义农地制度安排是可以将农民土地权利公平与农村生产力解放有机协调和统一的,二是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三是要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四是农地制度改革关键是对农村土地除了所有权的其他权项的合理安排,五是农地制度改革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意愿。这些对于我们推进农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李辉
    •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我养老呈现出扎根中国大地、承载国家制度体系与资源配置的显著特征。农村集体成员权、农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乡村秩序以及乡村自组织共同构成自我养老的制度配置,彰显其在提升老人自养水平、协调老人自养与家庭发展、稳固国家乡村蓄水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然而,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及其实践中,仍存在忽视自我养老价值功能、制度体系配置不完善等瓶颈问题。推进“以人为本”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须在构建包括自我养老在内多元养老体系的同时,从优化集体成员权、创新农地制度、细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自组织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 皮婷婷; 郑逸芳; 许佳贤
    • 摘要: 农地制度变迁70年来,学界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的演进历程如何?该演进是否有其内在规律?学界对此还缺少更为科学客观的文献梳理分析.因此,本文基于30年间CNKI收录的5799篇关于农地制度的核心论文并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发现该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创新与完善(1992-1997),农地承包经营权与承包关系(1998-2003),农地纠纷及其仲裁(2004-2008),农地流转制度(2009-2011),农地抵押与金融制度(2012-2014)和农地"三权分置"制度(2015-2019),认为中国农地制度研究是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走向和地方实践经验在不断探索中向前推进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趋势.
    • 高瑞; 费罗成
    • 摘要: 以2001—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 034篇农地流转主题的文献为样本,通过关键词、作者、机构、时区演化图谱来揭示21世纪以来中国农地流转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展望农地流转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交易费用""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制度""三权分置"等是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研究成果较集中,学术交流较分散,已形成以同一机构为主体的作者群体;21世纪以来农地流转研究历经早期、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研究主题多元化、研究视角多样化、政策导向化的特征。展望未来,农地流转研究热度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研究前沿的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优势仍可能保持,需进一步关注政策延续性,紧密联系学界研究与政策实践。
    • 高瑞; 费罗成
    • 摘要: 以2001—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034篇农地流转主题的文献为样本,通过关键词、作者、机构、时区演化图谱来揭示21世纪以来中国农地流转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展望农地流转领域研究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交易费用""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制度""三权分置"等是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研究成果较集中,学术交流较分散,已形成以同一机构为主体的作者群体;21世纪以来农地流转研究历经早期、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研究主题多元化、研究视角多样化、政策导向化的特征.展望未来,农地流转研究热度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研究前沿的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优势仍可能保持,需进一步关注政策延续性,紧密联系学界研究与政策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