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界

法界

法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宗教、法律、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等;法界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磊、马宇尘、施建辉等。

法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74.4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55 占比:25.11%

总计:219篇

法界—发文趋势图

法界

-研究学者

  • 杨磊
  • 马宇尘
  • 施建辉
  • 付亮晶
  • 任乐
  • 侯君儒
  • 傅旭东
  • 刘培根
  • 刘红梅
  • 卢继忠

法界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崑威
    • 摘要: 《元始天尊说无上内秘真藏经》融汇佛教"法界"学说思想成果,构建了大乘道教的"法界观"."真藏"意味着法界,真实存在于众生自性本具的"道性"之中,所谓"道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真藏法是超越有无二边、"一真一切真"的最究竟境界;一切众生都与天尊本性平等.《真藏经》的"法界"之说并非华严学"一真法界"义理的翻版,实际上是为了回护、彰显符合道教精神特质的"道"身有相学说,为诠释"道"的真常、实有之理论特质,论证"道性"的本体意蕴服务的.他不仅凸显"身"为实体,而且强调"心"亦是实体.在这一点上,《真藏经》又融会贯通了佛教天台宗圆教学说的"法身有相"命题.《真藏经》法界学说的理论特征与中国佛教"性空妙有"的思想特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邢鹏
    • 摘要: 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悲斋会、水陆无遮大会、天地冥阳水陆大会、放焰口等。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修持法,也是汉传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会。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载:"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所谓水陆,即取在水陆两处施食而普度众生之意。
    • 悟一法师
    • 摘要: 道高路迥绝人知,心清神凝气韵独。空一法师,余方外之挚友也!辛卯之春,一居士携一花鸟册页相访。展开谛视,笔墨粗疏,秀润古雅,一枝一叶,不染纤尘。余不觉击节赞叹,继而拍案叫绝,盖知作者之风骨,绝非逸品,实神品也!后知此绘者乃一方外之人,大为惊奇,法界有此俊才,实佛门之大幸也!乃有相交之意,居士告余,法师已闭关月余,暂不能识,余嘱其多加留意,仁者出关时,当即相见。
    • 韩焕忠
    • 摘要: 唐代高僧悟空是西游天竺的著名高僧。他在出使过程中因病出家,得以巡礼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回国时携归佛牙舍利一颗及佛经三部,于龟兹、北庭等地参与佛经的翻译,将汉文译本带回唐朝,被安置在章敬寺,赐号悟空法师。他携归的《佛说士力经》以及他委托圆照法师撰写的《大唐新译士地等经记》,成为人们理解彼时西域、罽宾和印度状况的非常宝贵的资料。
    • 韩焕忠
    • 摘要: 唐代高僧悟空是西游天竺的著名高僧.他在出使过程中因病出家,得以巡礼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回国时携归佛牙舍利一颗及佛经三部,于龟兹、北庭等地参与佛经的翻译,将汉文译本带回唐朝,被安置在章敬寺,赐号悟空法师.他携归的《佛说士力经》以及他委托圆照法师撰写的《大唐新译士地等经记》,成为人们理解彼时西域、罽宾和印度状况的非常宝贵的资料.
    • 昌如
    • 摘要: 学界一般的观点是“地论学派”为华严宗所吸收,因为华严宗二祖智俨的著作中大量使用了“地论学派”典型的术语。但是,笔者发现,智俨、法藏等人的华严宗思想在根本上是一个生成论,这与“地论学派”南道系思想是不相符的。那么,“地论学派”南道系的思想被谁继承了?笔者发现,智之性具、一念三千、佛具恶性等与“地论学派”南道系之自体缘体、融、法界缘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就“地论学派”与天台宗智■、湛然等思想学说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天台智与“地论学派”南道系的紧密关系,以及湛然思想的变异等。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 敖英
    • 摘要: 中国佛教宗派华严宗思想在唐代就由新罗入华求法僧义湘、胜诠等人传到朝鲜半岛.伴随着《华严经探玄记》和《华严一乘教分记》等著作的传入,华严宗三祖、实际开创者法藏的思想也传入了新罗,并经义湘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他的著作和思想在新罗传播开来,尤其是他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华严宗的核心概念——法界.从义湘三传弟子之后的华严宗僧人所遗留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发现,法藏对"法界"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尽与不尽"问题的讨论被较多引用.而法藏有关"法界"的定义、法藏的五法界说与元晓四法界说的同异等则受到新罗皇龙寺僧人表员的重视.这可能也反映了新罗不同的华严宗僧人当时所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 昌如
    • 摘要: 本文以敦煌S3441“明众生入法界”的部分为中心,首先对于S3441作了简要地考察,认为其大致出现的时间为公元592—626年。其次,本文依据S3441底本,参照日本学者青木隆的录文,对S3441“明众生入法界”部分做重新校录和注释。最后,依据新校录文,对于S3441文献中的“众生界义”、“入法界义”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发现S3441所论述的众生界与法界同体无二、不出不入、不增不灭的理论依据,就是建立在“地论学派”之大乘通宗圆教的教判,及自体缘集说等最具“地论学派”代表性的学说之上。通过分析发现,S3441强调众生界与法界的无二、生灭与不生灭的无二,是从众生如何成佛的方法论的角度进行论述,也就是因圆顿众生界与法界同一无二、因圆顿生灭与不生灭无二,而不是从现象与本体的关系进行论述,这其中有佛教界话语转移的问题。
  • 9. 法界宝藏论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尹邦志
    • 摘要: 《法界宝藏论》是藏传佛教大圆满法的精髓.论中以不住于相的语言,以清净自在、光明无相的胜义菩提心来阐述法界要义,界定了法界作为一切法的本初根源、一切因之因、一切果之果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无修之道.论中以“任运成就”的修行之道,揭示了佛教的自由观、中道观;以“自然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佛教的智慧观;以自然圆满、轮涅一味的大圆满果位展现了佛教的生活观、解脱观、成就观.
    • 张正
    • 摘要: 文殊教法或文殊法门,是从与文殊相关的主要经典中整理出来的一系独特的佛学.在义理上,"专依胜义,重视法界";在实践上,"但说深法,不拘一格".文殊法门的思想特色与行为风格十分鲜明.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殊法门也日益开放与包容,整个体系也日趋完善,为更广泛的群体所信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