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专利文献8789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人人健康、上海预防医学、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 沙门菌属的相关文献由532位作者贡献,包括崔红玉、王笑梅、郭云昌等。

沙门菌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87893 占比:99.84%

总计:88032篇

沙门菌属—发文趋势图

沙门菌属

-研究学者

  • 崔红玉
  • 王笑梅
  • 郭云昌
  • 张秀丽
  • 李薇薇
  • 乔昕
  • 于修平
  • 何冬梅
  • 刘美真
  • 刘能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原
    • 摘要: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沙门菌与志贺菌的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开封市某医院腹泻患者510例粪便标本,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下沙门菌及志贺菌检测结果,并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7.8%高于传统培养法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8.8%,检测志贺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7.0%.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沙门菌及志贺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检测结果客观、可靠,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贺小桔; 张生梅; 陈婉秋; 张彦亮
    • 摘要: 硬膜下脓肿(subdural abscess)是指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的脓肿,往往继发于颅内化脓性感染,多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但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硬膜下脓肿极为罕见.本例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20 d,体温最高达39.0°C,伴意识障碍、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表现,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脓肿,引流液培养提示为沙门菌.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硬膜下血肿引流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周明明; 史秋橙; 张秀彩; 梅玲玲; 叶义花; 方潮; 尚世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非A~F群血清型分离株的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明确其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针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7-2020年收集的11株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非A~F群血清型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而对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本院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非A~F群血清型分离株检出率较低,占比1.13%.11株菌株中,包含长湾尼血清型3株,非丁伏斯血清型2株,汪兹沃思、波摩那、凯杜古、厄班那、浦那、库马西血清型各1株.11株非A~F群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分离株中除2株多重耐药株外,其余菌株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敏感,且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处于较低水平.11株菌共检测出9种ST型,3株长湾尼血清型菌株均为ST3918,其他分离株分别为不同的ST型.通过核心基因组构建进化树显示3株长湾尼血清型菌株亲缘关系紧密.11株菌株共检测出毒力基因103种,包含分泌系统相关基因78种,黏附相关基因21种,镁吸收相关基因2种,抗菌肽耐药性相关基因1种,伤寒毒素相关基因1种.结论 本院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非A~F群血清型分离株的检出率较低,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ST型及亲缘关系呈多样性分布.临床实验室应关注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非A~F群血清型分离株的检出,并持续关注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变化.
    • 朱继华; 张皓; 舒高林; 金文军; 王瑞琴
    •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成年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谱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检测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常见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 520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483份,检测阳性率为31.8%;其中细菌样本360份,阳性率23.7%,病毒样本123例,阳性率8.1%.细菌性病原体中,副溶血弧菌最高(22.2%)、其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9%)和沙门菌(19.7%);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15.7%)和轮状病毒(9.7%)检测阳性率较高;各年龄组中以21~30岁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最高(30.8%);疾病主要流行于夏春季;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最高(67.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44.2%)为多;志贺菌以宋氏志贺菌(86.5%)为多.结论 2014-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副溶血弧菌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沙门菌感染也是腹泻常见病原菌;病毒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加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常规监测,在流行季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工作,以指导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 朱立苇; 孙淼军; 刘晋辉
    • 摘要: 目的 评价快速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AA)在采供血机构沙门菌生物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加热快速裂解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提取DNA,采用沙门菌RAA荧光型检测试剂在小型Genchek荧光检测仪内37°C条件下识别并扩增沙门菌的特异基因片段,20 min内实时读取荧光检测值,根据扩增曲线判定结果.评估RAA法的检测灵敏度,同时采用RAA法检测13个标准菌株和5个实验室分离的沙门菌株验证其特异性.采集51份样本,分别接种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以及无沙门菌污染的空白对照,营养琼脂平板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同时采用国标GB 4789.4-2016的方法和RAA法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 RAA法在37°C20 min的条件下对肠炎沙门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9×102 CFU/mL,和非沙门菌无交叉反应.使用中消毒液和血液运输箱内壁沙门菌生物学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相同,Kappa值均为1.结论 RAA技术可快速、灵敏、特异性地检测沙门菌,可应用于采供血机构沙门菌的生物学监测.
    • 罗璇; 陈中举; 田磊; 闫少珍; 孙自镛; 朱旭慧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和粪便标本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属细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后分离鉴定沙门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8年标准判读,数据统计用WHONET 5.6和SPSS 20.0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沙门菌属细菌220株,标本类型主要为粪便和血液,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居多,夏、秋季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占45.0%,其次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粪便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A、B)以及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达90%以上;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为0~6.3%;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在30%左右;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27.4%~36.4%,其耐药性不容忽视.结论 该医院沙门菌属细菌感染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A、B),血液和粪便中不同血清分型菌株的耐药性有差异,应尽量准确分型,随着沙门菌耐药性不断增加,需要引起临床及感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对沙门菌流行病学监测力度.
    • 王月; 陈晓; 王若南; 成军; 孙长贵; 曹红翠
    • 摘要: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和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7年浙江省9个地区临床分离的463株沙门菌,依据沙门菌属Kauffmann-White抗原表对比确定沙门菌属的血清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的11种毒力基因.结果 463株沙门菌共检出35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41.90% (194/463)]和肠炎沙门菌[22.25% (103/46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66.52%(308/463)]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46.87%(217/46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24%(15/463)]较低;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多重耐药菌株188株(40.60%).毒力基因hilA、ssrB、marT、sIiD、sopB、pagN在所有沙门菌株中都存在.毒力基因vexA只在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中检出;毒力基因icmF主要存在于肠炎沙门菌中;毒力质粒基因spvB和pefA表现为成对出现,且主要分布于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中;毒力基因cdtB则主要分布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结论 浙江省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多重耐药形势严峻,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 萧潇
    • 摘要: 家属关注孩子的成长,常常忽略不了对大便的关注,大便也往往能反映孩子近期身体的一些情况。每当孩子的大便出现异常,家属就会很烦恼,常常反复回忆孩子究竟是不是吃了什么脏东西。以下我们就简单谈下常见的腹泻病。一、什么是腹泻病?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大便次数的增和性状的改变为主要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根据致病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二、常见的感染性腹泻病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可以是病毒感染,也可以是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多见。小儿腹泻病在我国每年可以看到两个高峰,夏季6-8月,以细菌感染为主,包括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秋冬季10-12月,以病毒感染为主,主要为轮状病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