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甲苯酸

氨甲苯酸

氨甲苯酸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371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档案时空、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第八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八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等;氨甲苯酸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李明慧、黄楠等。

氨甲苯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3713 占比:99.92%

总计:123814篇

氨甲苯酸—发文趋势图

氨甲苯酸

-研究学者

  • 刘勇
  • 李明慧
  • 黄楠
  • 侯奇伟
  • 刘连鹏
  • 岳艳辉
  • 张瑞琛
  • 彭一培
  • 熊伟
  • 王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引平; 崔平; 张明
    • 摘要: 研究建立氨甲苯酸原料药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以0.2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0.1 mol,加水800 mL溶解,加三乙胺8.3 mL混匀后,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2.3 g,振摇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 H=2.5,加水至1000 mL,摇匀)-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C。结果表明:在选用的条件下,对氨基苯甲酸、3-(氨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2-(氨甲基)苯甲酸4种杂质分别在浓度范围0.02~0.56μg·mL^(-1)(r=0.9999)、0.02~0.49μg·mL^(-1)(r=0.9999)、0.02~0.46μg·mL^(-1)(r=0.9999)、0.02~0.51μg·mL^(-1)(r=0.9999)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各杂质平均回收率在92%~103%之间。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回收良好,可以很好的控制氨甲苯酸原料药的有机杂质。
    • 扈晓娇
    • 摘要: 目的:观察氨甲苯酸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凝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甲苯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苯酸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凝血酶治疗.
    • 杨晋源
    • 摘要: 目的 考察江门市人民医院经常使用的不同比例混合调配的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与pH值变化,探讨其处方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江门市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7-2019年临床开具的氨甲苯酸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联合使用的静脉输液处方.统计常用的混合比例处方,并对其进行实验,观察6 h内微粒、pH值、颜色以及澄清度的变化,分析其安全性与合理性.结果 氨甲苯酸注射液0.3 g、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分别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以及氨甲苯酸注射液0.4 g、酚磺乙胺注射液2 g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3种常用配比的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混合输液,在0~6 h内,其微粒、pH值、外观基本稳定.结论 此3种常用配比的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混合输液在6 h内稳定,在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 袁瑞连; 吴仲笑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应用氨甲苯酸联合缩宫素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干预,研究组接受氨甲苯酸+缩宫素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产妇应用氨甲苯酸联合缩宫素干预,可起到显著产后出血预防作用,可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机制,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 彭文宗
    • 摘要: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氨甲苯酸进行治疗.结果: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有效率为86.84%,比采用常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0.53%较高,同时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7.4±3.8小时,而采用常规治疗的有效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36.7±4.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氨甲苯酸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郑新春
    • 摘要: 局部刺激性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钠(包括其他各种碱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磷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阿昔洛韦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如果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均不适宜肌内注射。
    • 董焕乐; 李杨雪
    • 摘要: 目的 研究内镜下止血联合氨甲苯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联合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抑酸、禁食、心电监护及输血等处理,包括药物止血口服氢氧化铝凝胶.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内镜下止血联合氨甲苯酸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抗利尿激素(AD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hs-CRP、Cor、NE、TNF-α、IL-6及ADH水平值低于手术前(P<0.05);联合组手术后hs-CRP、Cor、NE、TNF-α、IL-6及ADH水平值低于对照组手术后(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后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呕血消失时间及隐血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下止血联合氨甲苯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 陈镇辉; 赖亮华; 林明煌; 吴高明
    • 摘要: 目的:探究为半髋置换术患者创腔局部使用氨甲苯酸治疗对术后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半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做3组各20例,分别为A、B、C组,各组分别采用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生理盐水作为创腔局部止血用药,统计各组术后引流量、出血量、输血量等基本手术指标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TC)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同时统计输血例数.结果:A、B2组术后24小时切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比较上无明显性差异(P>0.05),C组相比A、B组各项指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指标均降低,较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比A、B组HGB指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腔局部应用氨甲苯酸能够获得与氨甲环酸相一致的用药效果,安全性表现较优.
    • 缪永生; 谈金凤
    • 摘要: 目的:观察:痔疮患者(包括外痔、内痔、瘘管)在住院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引起大出血,分别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和氨甲苯酸+酚磺乙胺进行治疗,并通过所得数据进行科学比较。方法:将32例痔疮手术后大出血患者年龄分别在18岁-62岁之间,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等基础疾病。患者数据被随机分成2组,1组以注射用血凝酶1单位出血点周围肌肉注射,1单位静脉注射;另一组使用氨甲苯酸0.3g+酚磺乙胺0.5g加入250ml 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天早晚各一次,3d为一个疗程,为避免干扰,除上述止血药物外无再使用其他血液系统药物,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2组的有效率为100%,但大出血停止时间和手术以后7d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在治疗痔疮手术后大出血的疗效要优于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