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浓度

氨浓度

氨浓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791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体育科技、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形势下SCR(SNCR)脱硝系统运行管理及氨逃逸与空预器堵塞技术交流研讨会、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等;氨浓度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吉钏、王尔中、陈建忠等。

氨浓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912 占比:99.86%

总计:68010篇

氨浓度—发文趋势图

氨浓度

-研究学者

  • 任吉钏
  • 王尔中
  • 陈建忠
  • 余萍
  • 商云岭
  • 邬建敏
  • 吉河波
  • 孙涛
  • 张萌
  • 李振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平; 傅江南
    • 摘要: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独立通风笼盒系统(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s,IVC)内环境的舒适性,保证笼盒内实验动物的生存和健康,对笼盒内的温度、湿度及氨浓度进行测试,并对笼盒内传热传质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为实验动物生存环境(密闭建筑空间、设备)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小鼠75只,按数量递增顺序随机分为5组,饲养于同一架IVC设备内,分别对笼盒内的温度、湿度和氨浓度进行连续7d的测试.结果 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笼盒内和房间内的温度差变化基本一致,相对湿度差和氨浓度差逐渐增大;同时笼盒内、外的氨浓度差同动物数量和时间均相关,有显著差异(P<0.05),即动物只数越多,时间越长,氨浓度差越大.结论 IVC笼盒内温度受设施内温度的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主要与送风空气相对湿度和换气次数有关;氨浓度与换气次数和动物只数有关.
    • 王昌耀; 钱丹萍; 孔庆学; 邵奇鸣
    •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分析垫料装填倾倒和过程中工作区域内空气粉尘以及氨气的浓度,来评估工作环境的气体危害,以帮助实验动物机构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方法 选定有垫料的工作区域,连续采样3 次.自检了工作状态时垫料倾倒工作区域空气中的氨浓度并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了垫料装填和倾倒过程中的空气粉尘浓度.结果 检测结果发现,工作状态时垫料倾倒工作区域空气中的平均氨浓度为0.19 mg/m3,垫料分装过程中的平均空气粉尘浓度为0.55 mg/m3,倾倒过程中的平均粉尘浓度为0.27 mg/m3.上述结果均远远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结论 根据GBT18664-2002的标准,判定理论上使用动物垫料添加机或垫料倾倒机的实验动物机构,在操作时无需使用N95口罩.建议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单位配备动物垫料添加机或垫料倾倒机并按照国标做职业健康检测及风险评估以保护工作人员及环境,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备不同的呼吸防护用品.
    • 童良怀; 周文; 石秀珍; 常波; 孙伟明
    • 摘要: 针对有限空间内的氨泄漏情况,采用FLUENT软件选择合适的模型对不同泄漏压力下有限空间内氨气扩散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模拟与现场试验分别得到的氨气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比较,两者趋势吻合,最大误差不超过1 5%,认为该有限元模型可以为工程提供参考.
    • 周文; 童良怀
    • 摘要: 针对近年来密闭环境中氨泄漏事故频发的情况,本文开发了一套密闭环境下的氨制冷管道安全联锁装置.根据开发的装置设计了一套试验平台,通过试验成功实现了对房间内氨浓度监测和联锁装置的运行.这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对密闭环境内氨浓度的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 王贵平; 薛智谋; 周正宇; 吴强; 华晨; 王婧
    • 摘要: 目的 动态检测屏障环境中用于小鼠的新型排气通风笼具(EVC)的微环境指标.方法 测定两种饲养小鼠的EVC笼盒内通风风速和笼盒体积,计算笼盒换气次数.使用刨花垫料时换笼周期设置为7d,使用玉米芯垫料时换笼周期设置为14d,分别在每种换笼周期内每日连续检测笼盒内的噪声、压差、温度、相对湿度和氨浓度指标.结果 两种EVC笼盒内噪声分别为54.2士3.4 db和55.6士4.1 db,笼盒与屏障环境压差分别为-23.1±9.2 Pa和-27.5±11.6 Pa.从换笼周期第1日起,饲养小鼠的EVC笼盒内的温度差、相对湿度和氨浓度都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使用刨花垫料的两种EVC笼盒其第6日的氨浓度分别达到1.28±0.08 mg/m3和1.33±0.15 mg/m3,笼盒内温度分别为23.5±0.27°C和22.8±0.15°C,湿度分别为67.8%±2.2%和70.2%±1.1%;而使用玉米芯垫料的两种EVC笼盒内第12日达到氨浓度分别为1.95±0.46 mg/m3和2.17±0.33 mg/m3,笼盒内温度分别为23.8±0.4°C和24.1±0.2°C,湿度分别为70.3%±1.8%和69.6%±1.8%.结论 使用EVC笼盒饲养小鼠时,刨花垫料采取每6日换笼及玉米芯垫料采取每12日换笼的方案,可以使笼盒内的微环境指标:噪声、压差、温度、湿度和氨浓度,均符合国标GB 14925-2010要求.提示EVC与玉米芯垫料相结合,有助于维持笼盒内微环境稳定,可用于实验动物的生产和相关研究中.%Objective To dynamically assess the micr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new type exhaust ventilated closed-system cage (EVC)for mice.Method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ventilation velocity and volume in EVC cages with mice,the air exchange rate were calculated.The parameters of noise,temperature,differential air pressure,relative humidity,micro-environmental ammonia concentration and macro-environmental ammonia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continuously for a 7-day-cycle with wooden shaving bedding and for a 14-day-cycle with corncob bedding.Results The noise in two type EVC were 54.2 ± 3.4 db and 55.6 ± 4.1 db.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tween EVC and room were-23.1 ± 9.2 Pa and-27.5 ± 11.6 Pa respectively.Since the first day of caging change cycle,the micro-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humidity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has raised gradually in cages.On the sixth day,ammonia concentration in two type of cages reached 1.28 ± 0.08 mg/m3 and 1.33 ± 0.15 mg/m3 respectively with wood shaving beddings,the temperature were 23.5 ± 0.27 °C and 22.8 ± 0.15 °C respectively,the humidity were 67.8% ± 2.2% and 70.2% ± 1.1% respectively.On the twelfth day,ammonia concentration in cages reached 1.95 ± 0.46 mg/m3 and 2.17 ± 0.33 mg/m3 with corncob beddings,the temperature were 23.8 ± 0.4 °C and 24.1 ± 0.2 °C,and the humidity were 70.3% ± 1.8% and 69.6% ± 1.8%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current experiment,during 6-day and 12-day caging change-cycle respectively,the micro-environmental parameters,such as:noise,differential air pressure,temperature,humidity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met the GB 14925-2010 requirements.EVC system with corncob bedding are highly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stable micro-environment,that could be used in animal research and animal production.
    • 王中伟; 刘艇安; 李响; 于丽新
    • 摘要: 通过对某电厂SCR脱硝系统出入口烟气流速、NOx浓度以及氧含量等参数测试,调节喷氨量,进行氨分布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厂SCR脱硝系统氨均布调整试验前A、B侧出口烟气中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较大,分别为80%和78%,烟气中NH3浓度分布与NOx浓度分布不匹配;氨均布调整试验后烟气中NH3浓度分布与NOx浓度分布相匹配,A、B侧烟气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较小,分别为14%和17%,脱硝效率和脱硝出口烟气中NH3浓度满足性能保证值.
    • 杨传美
    • 摘要: 自2014年至2016年间,各地区对制冷企业进行普查和隐患治理,在安全检查期间,对现场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检查和问询,发现现场技术人员对氨气浓度检测报警值的设定值不清楚或不了解.涉及相关报警值的设定要求更是不详.因此就关于制冷企业涉氨作业场所氨浓度报警值的设定值进行探讨.
    • 诸葛晓静; 汪奔流
    • 摘要: 通过氨浓度测定的误差来源,本文对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测定实验条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吸收波长和显色利用量等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董丽
    •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强度和高速传输电子的能力而倍受关注,但它还能用于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在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研究中,添加了硼原子的石墨烯传感器能监测到非常低含量的有害气体分子,监测氮氧化物浓度达到ppb水平以及氨浓度达到ppm水平。与纯石墨烯相比,硼掺杂石墨烯对氮氧化物的灵敏度高出27倍,对氨的灵敏度高出10000倍。来自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主校区的研究人员相信,依据研究结果能开发出高性能传感器,监测到很多其它分子痕量的浓度。这些传感器能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界,对氨或氮氧化物进行监测。
    • 宗阿南; 吴腾飞; 杨葳; 王光; 赵文
    • 摘要: 目的 在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动物室氨浓度检测时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取十份样品分别用氨标准样品与实验室配置的氨溶液进行平行实验,同时绘制氨标准曲线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室配置的氨溶液标准曲线与氨标准样品标准曲线的偏差为-1.79%.结论 氨浓度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得以保证,应进行实验室验证、校准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