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乳头

毛乳头

毛乳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1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父母必读、现代班组、初中生世界(八年级读写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毛乳头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常敏、李宇、黄铿等。

毛乳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3.3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315 占比:96.62%

总计:2396篇

毛乳头—发文趋势图

毛乳头

-研究学者

  • 林常敏
  • 李宇
  • 黄铿
  • 蔡湘娜
  • 郝飞
  • 李国强
  • 宋志强
  • 纪影畅
  • 胡志奇
  • 蔡博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信华
    • 摘要: 老年人的头发之所以会变白是因为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由于头发基部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因此老人的头发会变白。与老年人不同的是,青少年生白发是由于头发髓质和皮质里黑色素颗粒减少或被空气填空的缘故。正常情况下,头发毛乳头内丰富的血管可以为毛乳头、毛球部提供充足的营养,黑色素颗粒就会顺利合成。若黑色素颗粒在毛乳头、毛球部的形成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虽然形成但因某种因素不能运送到毛发中时,便会造成毛发髓质、皮质部分的黑色素颗粒减少或消失,就会出现白发。
    • 蔡博治; 倪娜; 袁燕平; 陈先才; 傅从从; 陈乐; 黄铿; 林常敏
    • 摘要: 目的 建立毛乳头体内再生诱导模型,利用大鼠触须毛囊培养液作为促进毛乳头再生的诱导信号来源,观察毛囊培养液对毛乳头再生率的影响以及再生过程毛囊干细胞的迁移模式.方法 分离大鼠触须毛囊,切除毛球部并拔除毛干后,将毛囊上段用毛囊移植笔种植至裸鼠皮下,注射毛囊培养液,定期观察毛球部再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无干预情况下毛球部再生过程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 β-catenin、毛囊干细胞标记物K15和K17、毛乳头细胞标记物 α-SMA的表达.结果 移植术后第29天,实验组裸鼠的移植部位长出触须样的毛发,毛囊上段向下生长形成完整的毛球部并可见毛干生长,毛乳头再生率为88%;对照组未见毛发长出,毛乳头再生率为75%.再生过程中,β-catenin全程持续表达,毛囊干细胞标记物在新生毛母质区呈强阳性表达,毛乳头细胞标记物呈先散在、后聚集的表达模式.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单个大鼠触须毛囊上段裸鼠移植诱导毛乳头再生的模型,可以作为研究毛乳头体内再生的良好平台;使用毛囊培养液在移植部位皮内注射可促进毛乳头再生.毛球部再生过程中Wnt信号通路被激活,毛囊干细胞向下生长形成新生毛母质区域.
    • 蔡博治; 傅从从; 陈乐; 刘喆汇; 李先蕾; 倪娜; 林常敏; 黄铿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代数人头皮毛乳头(Dermal papilla,DP)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及其形态学差异.方法 从人头皮分离DP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至第9代,观察、记录不同代数细胞形态、多层聚集性变化.结果 1~3代DP细胞呈梭形,具有明显的多层聚集生长特性;而4代以上形状不规则DP细胞逐渐增多,细胞传代时间从低代的2~3周延长至6周以上,多层聚集性逐渐消失.结论 体外培养的DP细胞随着代数次数增加,其生长速度、形态、多层聚集性等特性发生显著改变.
    • 蔡博治; 陈先才; 倪娜; 林伟深; 袁燕平; 林常敏; 黄铿
    • 摘要: 背景:Wnt5a是唯一在真皮高表达,与毛囊真皮成分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分子。目的:通过观察E12.5-E15.5胎龄的大鼠胚胎皮肤和大鼠触须毛囊上段裸鼠移植诱导毛乳头再生过程Wnt5a的表达,初步研究毛乳头胚胎发生和体外再生的启动机制。方法:将孕SD大鼠在E12.5、E13.5、E14.5、E15.5麻醉后处死,取出完整胚胎制作石蜡切片;另取单个SD大鼠触须毛囊切除毛乳头,毛囊上段拔除毛干后移植至Nu/Nu裸鼠背部皮肤;分别取以上胎龄的大鼠胚胎皮肤及裸鼠背部移植部位的毛囊标本,用酶标免疫组化法观察Wnt5a在大鼠胚胎皮肤及大鼠触须毛囊上段裸鼠移植诱导毛乳头再生过程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触须毛囊上段移植后毛囊下段的再生情况。动物实验均已获得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E12.5 Wnt5a在表皮细胞表达;E13.5 Wnt5a在表皮细胞表达增强;E14.5 Wnt5a表达由表皮转移至真皮,在真皮细胞浆明显表达;E15.5 Wnt5a表达在真皮结缔组织明显增强,在表皮的表达消失;②大鼠触须毛囊上段移植后第3天开始至第9天,毛囊上段向下形成新的毛球部,恢复完整毛囊结构,再生过程相关组织Wnt5a均呈强阳性表达;③Wnt5a在胚胎毛囊发生前后和毛囊下段再生模型毛乳头形成的部位呈现高表达,说明Wnt信号通路与毛乳头再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Wnt5a可能扮演了非常主要的角色。
    • 张国强; 易娟; 赵璐; 程毅; 高顺强
    • 摘要: 目的 确定重组腺病毒p21(rAd5-CDKN1A-1p2 shRNA)在人毛乳头细胞(HDPCs)转染中的转染效率及最佳滴度.方法 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分子的重组腺病毒rAd5-CDKN1A-1p2 shRNA确定DPCs对腺病毒的敏感性;以不同感染系数(MOI)值稀释rAd5-CDKN1A转染DPCs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及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检测每组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增殖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证实rAd5-CDKN1A转入DPCs后p21基因沉默目的达到.结果rAd5-CDKN1A转染DPCs在MOI为100~500的转染效率均大于95%,当MOI为100、200和500时,各组转染效率升高不明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I=200及MOI=500组对DPCs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明显(P<0.05);而MOI=100组对DPCs细胞增殖促进效果显著(P<0.05),MOI=25和MOI=50组对DPCs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rAd5-CDKN1A转染后的DPCs较正常DPCs中p21基因的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转染DPCs的模型,并确立了最佳转染滴度:MOI=100,获得较高且稳定的转染效率.
    • 康博士1
    • 摘要: 关于白头发的流言,仿佛一直就没有停过,尤其是有白头发不要拔,因为白头发拔一根长十根。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山东冯××冯读者:人类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人体的头发从下向上可分为毛乳头、毛囊、毛根和毛干四个部分,毛乳头是毛囊的最下端。
    • 陆基宗
    • 摘要: 毛发的色泽与毛发中黑色素多少有关。黑色素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当毛发根部的毛乳头功能发生障碍时,便会影响黑色素的产生,从而出现白头发。均衡的营养是黑发的根本之道。头发的外观虽然是没有生命的角质化蛋白质,但它之所以会不断地生长,是因为头发上的毛乳头吸收血液中的营养,供给发根之故。饮食和营养状况与毛发的色泽密切相关。毛发是皮肤的附属器,它需要充足的营养。黄种人头发的色素颗粒中含有铜、锌、铁和钴等微量元素,
    • 张旭; 杨希川
    • 摘要: 头发是我们身体熟悉的部分,但是,我们真正对自己的头发又了解多少呢?日常生活中,大家对自己头发的质地、数量……会有疑问么?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或者只是有过一闪而过的念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些头发里的小秘密吧。秘密一:头发长了会分出很多小叉叉,很多人认为头发分叉是因为头发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的,头发很容易缺营养么?
    • 林常敏; 蔡湘娜; 蔡博治; 李宇; 黄铿
    • 摘要: 目的 建立可靠的、异种毛乳头诱导毛发形成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局部注射方式将毛乳头细胞微囊移植至大鼠足垫.移植后第2周至10个月期间定期取材,观察毛囊结构形成的过程,免疫组化追踪毛囊形成过程K15(Keratinl5,角蛋白15)的时空变化.结果 移植后第10周,移植部位皮肤出现肉眼可见的毛发纤维.表皮干细胞标记物K1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处于毛乳头细胞微囊上方的表皮干细胞逐渐向皮下组织迁移.结论 本研究完全排除了受体动物自身毛囊细胞的干扰,为研究毛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与真皮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