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能量
比能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053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0316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河南科技、新材料产业、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11第九届全国轻型纯电动车会议、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比能量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超、王伟等。
比能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316篇
占比:99.57%
总计:50531篇
比能量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超
- 王伟
- 郭宏彬
- 陈龙
- 李伟
- 王磊
- 张勇
- 李敏
- 李勇
- 李平
- 靳北彪
- 张伟
- 王勇
- 王杰
- 张涛
- 张磊
- 张鹏
- 李斌
- 于洋
- 刘洋
- 李军
- 李强
- 王鹏
- 李鹏
- 张明
- 王健
- 王军
- 李吉成
- 李杰
- 陈伟
- 陈涛
- 潘华
- 王萌
- 王涛
- 谢飞跃
- 初亮
- 张健
- 陈有孝
- 张超
- 刘刚
- 王智慧
- 凌和平
- 张祖涛
- 张鑫
- 王敏
- 张军
- 李宁
- 杨帆
- 朱春波
-
-
万伟华;
戴长松;
朱星宝
-
-
摘要:
针对锂空气电池实际能量密度低、倍率性能不足及循环性稳定能差等问题,以三维石墨烯/生物质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极,设计柔性锂空气电池,研究电池的搁置性能、柔性及不同活性物质载量的放电性能。随着搁置时间的延长,开路电压从2.23 V增大至3.13 V,逐渐趋于稳定,阻抗呈现同样的趋势,在5 h后稳定在4.28Ω。柔性电池在空气中可正常工作,将整个电池折叠近90°时,仍可正常工作。随着活性物质载量从52 mg增加到168 mg,放电容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电极中活性物质总载量为140 mg时,全电池的比能量为1100 W·h/kg,是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的3倍以上。以5 mA的电流按200 mAh/g的比容量在空气环境中循环152次,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平台分别稳定在4.38 V、2.51 V。
-
-
戴兵;
单启伟;
陈英;
罗鑫尧
-
-
摘要:
针对隧道或城市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复爆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在不同轴压等级和冲击荷载作用下,利用带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含横向孔洞的花岗岩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冲击试验研究,分析了花岗岩试件在动态循环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质和能量吸收规律特性。通过建立基于在能量耗散的岩石损伤度的判定准则,利用累计比能量来表征岩石在冲击过程中的损伤能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加轴压条件下,冲击试样的反射波形表征为“双峰”现象,并随损伤值的增加逐渐向“单峰”状态过渡。试件的动态峰值应力随冲击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再降低,当轴压为21 MPa时抵抗外部冲击作用的能力最强,岩石的比能量随应变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能量耗散建立的损伤值准则通过试验证明可以很好地表征损伤随冲击次数的关系,表现为缓慢增加-平稳增长-高速增长,且损伤值主要由最后一次冲击造成。试件冲击破坏形态在不同轴压水平作用下,均为轴向劈裂破坏模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试件吸能增多,单位破裂面逐渐增多,破碎程度加剧,碎块尺寸减小;当应变率较小时,破碎效果不明显;当应变率较大时,破碎效果显著。
-
-
马晓燕;
陈安国
-
-
摘要:
以活性炭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以掺杂不同比例活性炭(AC)的钛酸锂(LTO)材料作为负极,通过涂布、辊压和卷绕等一系列步骤制备得到了活性炭/钛酸锂@活性炭锂离子电容器(LIC).通过对LTO材料进行不同比例的AC掺杂制备得到了多种LTO@AC极片,对制备得到的LTO@AC极片组装的LIC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LTO@AC极片对LIC比能量和比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TO中掺杂AC可以在不明显减小LIC比能量的同时,明显提升LIC的比功率;当LTO:AC=1:1(质量比)时,LIC达到了相对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比能量达到46.06 Wh/kg,比功率可以达到6.5 kW/kg.
-
-
-
赵清江;
张贵锋
-
-
摘要:
以钛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以商业化硬碳为负极同时将其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然后制备得到了预嵌锂硬碳//钛酸锂@活性炭锂离子电容器(LIC).本工作通过对硬碳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备得到了多种预嵌锂硬碳极片,然后,通过对所制备得到的预嵌锂硬碳极片组装的LIC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硬碳极片的嵌锂量对LIC比能量和比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硬碳与锂粉进行复合可以在不明显减小LIC比功率的同时,大幅提升LIC的比能量,其中当硬碳与锂粉的质量比为3:1时所组装的LIC其能量密度最大可以达到29.69 W·h/kg,功率密度最大可以达到7.57 kW/kg,在电流密度为2 A/g时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能够达到83.11%.
-
-
麻姗姗;
杨刘倩;
王炜;
胡淑婉;
贺狄龙
-
-
摘要:
放电容量和比能量是评价锂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文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进行室温恒流放电容量测试,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试验中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当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为95%,求出得到当蓄电池的容量和比能量分别为132.54 Ah和155.77 Wh/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16 Ah和2.54 Wh/kg。
-
-
-
郝星辰;
李祥元;
卢海
-
-
摘要:
以商业化活性炭(AC)为正极材料,钛酸锂(LTO)为负极材料,通过"Z"型叠片方式制得LTO-AC锂离子电容器.考察负极/正极容量比(N/P比)对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P=0.95时,正、负极材料的利用率最好,电容器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分别可达43.7 Wh/kg和2.2 kW/kg.化成曲线和dQ/dU曲线显示,此时锂离子电容器没有出现明显的电压平台,主要表现为电容特性.
-
-
-
柯尚伟
-
-
摘要:
在国家全力推进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稳定发展.从新能源汽车角度来看,电池作为其动力来源,在电力驱动下,具有噪声小、排放量低、运行效率高等优势,得到了各界的认可.现结合当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重点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创新.
-
-
ZHOU Yilong;
周亦龙;
TAN Lixin;
檀立新;
MING Wencheng;
明文成;
PANG Hui;
庞辉;
WANG Miao;
王淼
- 《2014年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氢镍蓄电池是比镉镍蓄电池更新的一种贮能体系,属于更新换代的产品,主要用作卫星和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的储能设备.它的突出优点是: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承受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能力强;电池内部氢气的压力对应电池荷电状态.与更高比能量锂离子蓄电池相比,氢镍蓄电池具有成熟的飞行经验和高可靠、长寿命特性.同时,氢镍蓄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它仍会在未来空间飞行器上发挥其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近期,通过长寿命正极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制出一个大容量浅充浅放型氢镍蓄电池(Ni-H2)系列,包括2QNY1G60氢镍蓄电池、QNY1G100氢镍蓄电池、QNY1G150氢镍蓄电池3个产品.经鉴定测试,该系列电池比能量超过57Wh/kg、循环寿命达到40000次(DOD40%),特别适于长寿命低地球轨道(LEO)等浅充浅放条件下应用.
-
-
-
郭隆;
郁百超
- 《中国电源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千网水平电池源自美国航天局有关复合材料的一项专利技术,以玻璃纤维为芯体,外面包敷铅合金,编织成网构成蓄电池的双极性极板,并将传统电池极板的竖直码放改为水平码放;与传统铅酸蓄电池相比,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等都有重大突破,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可30C以上倍率大电流快速充、放电,因此受到各国电动汽车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势必引发二次电池的一场技术革命,现产品广泛应用于美国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系统储能等领域。
-
-
-
刘羽熙;
金政;
任晓敏;
秦川丽;
白续铎
- 《第八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常压干燥法以间苯二酚(R)、甲醛(F)为原料制备RF炭气凝胶,用SEM、 XRD等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与RF气凝胶密度的关系。并采用适量苯酚(P)代替间苯二酚合成PRF炭气凝胶。将RF炭气凝胶与氢氧化镍复合得到的炭气凝胶复合材料作为正极,分别采用RF炭气凝胶、PRF炭气凝胶以及活性炭材料作负极,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常压干燥法制备的炭气凝胶呈现珍珠串式的网络结构,属于典型的无定形碳。RF气凝胶的密度随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中电极材料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容特性。RF炭气凝胶作负极的比容量和比能量明显高于活性炭作负极的电容器,工作电压可以提高至1.6V。在30mA的测试电流下,PRF炭气凝胶比容量可达243F/g,比能量达86.4Wh/k9,略高于RF炭气凝胶。
-
-
-
李建华;
刘燕朝;
曹贵发;
刘建军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届全国铅酸蓄电池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铅酸蓄电池的研究者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高效的板栅生产方式,在铜、塑料、玻璃纤维等材料上电镀任意成分的铅合金,可以大大减小电池的重量、提高比能量.然而,由于一些瓶颈的技术问题未能够很好解决,至今未能商品化.本研究测试了国内某公司的电镀板栅在SLI汽车电池上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改进建议.
-
-
檀立新;
鲁文东;
周亦龙;
任学颖;
杨德智;
乔学荣
- 《第九届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150Ah氧镍电池的轻量化、放电电压平台、长寿命和耐深度放电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进行了电性能试验和恒定DOD 78﹪的加速寿命试验.研制的单体电池比能量超过68Wh/kg,安全系数2.7,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热特性,97.5A放电72min电池温升只有20°C,低温区放电电压平台高,低温特性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