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1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1077282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北方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代音乐等;
歌曲处理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程胜、万琳、何昆等。
歌曲处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7282篇
占比:99.99%
总计:1077360篇
歌曲处理
-研究学者
- 程胜
- 万琳
- 何昆
- 朱影
- 李丽萍
- 袁奔
- 郝晓蓉
- 钟智敏
- 魏文文
- 鲁桂莲
- 严伟
- 乔俊义
- 印海洋
- 叶韵
- 吴毅
- 吴玉会
- 吴继东
- 周晓红
- 姚珊珊
- 孙兴友
- 崔秦勤1
- 张凤玲
- 张文奇
- 张春晖
- 张晓明
- 张贤
- 张馨
- 徐健
- 徐敏
- 徐枫
- 曹灵林1
- 李亚慧
- 李劲松
- 李小妲
- 李德永
- 李桂英
- 李胜华
- 李芳珺
- 杜超
- 杨少雯
- 杨琛
- 林吟
- 沈娟
- 温秀红
- 潘泽园
- 王帅
- 王沛
- 王继兰!山西
- 王聪
- 王菁1
-
-
徐敏
-
-
摘要:
―、民族声乐艺术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在民族声乐歌唱艺术中,生动清晰的语言和鲜明清晰的咬字吐字,是概括和表达歌曲中心思想、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塑造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历来十分讲究歌唱发声语言的清晰、准确与动听,强调“字正腔圆”。
-
-
贺洁
-
-
摘要:
我国作曲家青主于1929年所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备受歌唱家们所喜爱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这首作品音乐旋律流畅、雅致,情感细腻、含蓄,被许多中外优秀歌唱家们作为交流形式展示在世界各地的国际舞台上.其中最为让人感叹的是德国著名花腔女高音达姆娆在中国巡回独唱音乐会中的演唱,和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黄英站在法国巴黎舞台上对《我住长江头》的演唱.同样一首作品,一个是外国人站在中国舞台上的演绎,一个是中国人站在国际舞台的诉说.本文将从发声技巧、歌曲处理两方面进行对比,并提出对两位歌唱家演唱对比后,所得到的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启发与思考.
-
-
叶韵
-
-
摘要:
歌曲《关雎》中的选词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第一首描写关于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歌[1].全诗第一次将那种男女之间的微妙之情描写出来,包括纠结、无奈、甜蜜、追求、释怀.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运用我国第一首爱情诗词《关雎》将其与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相结合而创作出具有古风古韵的艺术歌曲.其歌词优美,曲调韵味十足、感人至深、清新华丽、抒情惆怅,立意与形式皆美的现代少有的优秀古风民歌.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欣赏,该曲是我国现代民歌与传统诗歌创作的完美结合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对于这样优秀的作品,演唱者该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以及正确地咬字吐字.古风民歌中最关键的换气,在本曲中应当巧妙处理和运用.歌曲进入中心段落时,要用饱满的激情、圆润的歌声演唱,重复展示女高音的音色与技巧.通过了解和浅析本歌曲,使我们可以更切实地了解目前我国古风民歌的发展情况.
-
-
李德永
-
-
摘要:
声乐作品《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一首典范之作,流传甚广,并成为了声乐专业中经久不衰的教学曲目.本文从歌曲的伴奏、演唱中的咬字、气息、作品处理等方面对三位歌者的不同演唱做了粗浅的分析.通过对同一首作品不同演唱版本的分析,可以让大家从艺术的多个层面找到不一样的对音乐的诠释,究竟哪一种表达更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就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下,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并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出最美的音乐.
-
-
-
-
-
-
-
-
摘要:
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受是对音乐情绪的感受,而力度、速度等的变化直接影响歌曲的情感表达。歌曲《萤火虫》由四个乐句构成,前半部分旋律釆用了模进的创作手法,节奏平稳,营造了宁静、祥和、充满美感和想象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弱起节奏、大跳音程和连续的附点,给歌曲带来了推动力。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演绎这首歌曲,在歌曲处理时,我首先播放钢琴版的《萤火虫之舞》伴随着音乐中知了的叫声多媒体创设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情景,营造一个宁静、充满美感的意境。
-
-
张文奇
-
-
摘要:
声乐教学,是一种包含诸多因素、环节、方面的综合性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才能,循序渐进地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重点.在声乐专业教学中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