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楚雄盆地

楚雄盆地

楚雄盆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4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沉积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等;楚雄盆地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润生、吴鹏、李儒峰等。

楚雄盆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19.6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2.03%

专利文献>

论文:347 占比:78.33%

总计:443篇

楚雄盆地—发文趋势图

楚雄盆地

-研究学者

  • 韩润生
  • 吴鹏
  • 李儒峰
  • 吴海枝
  • 尹福光
  • 胡煜昭
  • 周明辉
  • 周雁
  • 夏斌
  • 杨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客昆; 龚大兴; 秦建华; 牟必鑫; 余谦; 魏洪刚; 郝学峰; 陈杨; 客达; 周家云
    • 摘要: 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以楚雄盆地滇禄地3井上三叠统舍资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泥页岩的有机地化特征,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测量实验、现场解析实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滇禄地3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进而分析泥页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滇禄地3井上三叠统舍资组泥页岩干酪根类型均为Ⅱ2型,舍资组下段泥页岩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0.4% ~2.25%,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处于过成熟阶段,矿物主要由脆性矿物、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组成,其中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0.87%,有利于页岩气的压裂,孔隙度在0.6% ~1.6%,平均为1.01%,渗透率在0.0009652×10-3~0.0335421×10-3μm2,平均为0.007027×10-3μm2,表现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黏土矿物层间缝、颗粒粒缘缝为主,孔隙以微孔、小孔为主,含少量中孔,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差,含气量在0.06~1.00 m3/t,平均值为0.564 m3/t.与中国已取得突破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区进行页岩气地质条件对比可见:楚雄盆地上三叠统舍资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 杨航; 吴鹏; 张艳;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管申进
    • 摘要: 滇中老街子Pb 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②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③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o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 (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 杨航; 吴鹏; 韩润生; 姜龙燕; 陶琴; 江小均; 管申进
    • 摘要: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是楚雄盆地中与喜山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矿化中心,二者相距仅2km,但是矿种和矿化类型均不同,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显著.两个矿化中心同空间、不同矿化类型的深部结构不清,成因联系不明,制约了姚安富碱斑岩区多金属矿床的理论认识与深部勘查.通过岩石组合、赋矿岩体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总结矿化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①老街子正长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岩体内发育脉岩;白马苴正长斑岩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岩石组合和组构特征差异反映后者形成深度较前者更深;②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一致,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LREE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和Ti等),系中酸性富碱、高钾的正长岩-石英二长岩钾玄质准铝-过铝质系列岩石组合,为同源同期岩浆演化的产物.主要差异为老街子正长斑岩稀土总量及Rb/Sr比值整体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反映其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③对比老街子矿床深部三个中段矿化元素异常分布特征,显示Cu-Mo异常往深部逐渐增强,矿床具有浅部Pb-Ag和深部Cu-Mo-Au的元素组合分带.白马苴矿床由岩体至接触带呈现出Au-Cu矿化/异常→Pb-Ag异常的分带特征.综合上述研究,认为白马苴、老街子矿床及其深部多金属矿化是成因上、时空结构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深部具斑岩型铜、钼、金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b-Ag-Au多金属成矿模式.研究工作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具实践意义,对区域上同类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矿产勘查具参考价值.
    • 吴鹏; 谭茂; 韩润生; 江小均; 王蝶; 杨航
    • 摘要: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0~0.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 吴鹏; 杨航;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王蝶; 管申进
    • 摘要: 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楚雄盆地中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南段,是与富碱火山-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近年来,矿床深部(2073m中段)新揭露出铁氧化物,显微镜下呈亮白色、蓝灰色,针状、放射状、板状构造.通过X射线微区衍射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认其为镜铁矿,产出方式有两种:①呈密集星点状,平行岩脉具定向排列,充填于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长石溶蚀孔洞中;②呈斑点状,分布于岩脉东侧肉红色正长斑岩中,沿岩石裂隙矿化增强.岩脉两侧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方铅矿+黄铁矿+铜氧化物→黄铁矿+铜氧化物+镜铁矿)及正长斑岩颜色差异(灰白→肉红色),与岩脉的侵位密切相关,是构造-岩浆(流体)-蚀变耦合作用的结果.与白马苴金(铜)矿床中镜铁矿对比研究,认为老街子矿床深部镜铁矿对金矿化具有找矿指示意义.相对于星点状、斑点状镜铁矿,呈脉状、网脉状及岩脉内镜铁矿的V2O5、TiO2含量更高,指示老街子矿床2073m以深可能存在更具规模的脉状镜铁矿.镜铁矿出露位置Cu含量显著增高,局部超过工业品位,达2.05%,并出现Mo异常(最高含量达0.11%)、Au异常(最高含量达0.585g/t),呈现出浅部Pb-Ag矿化和深部Cu-Mo-Au矿化的结构特征,指示深部有斑岩型铜、钼、金的找矿潜力.
    • 薛传东; 向坤; 胡廷银; 廖程; 杨欣鹏; 杨天云露; 王磊
    • 摘要: 楚雄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三江"构造带与扬子地台西缘结合部重要的含矿沉积盆地之一,以白垩纪地层赋存多个层位的砂岩型铜矿床为特征而不同于其他沉积盆地,长期备受关注.前人曾从矿床学角度进行砂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相关研究,相对缺乏沉积学方面工作,进而导致对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及盆地属性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对楚雄盆地北部包括大村铜矿区在内的桂花地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表调查、坑道及钻孔观测和沉积环境研究,认为该区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和江底河组是一套连续沉积组合,由河道亚相和边滩亚相沉积共同组成,形成于相对干旱的气候环境;沉积物源区位于盆地的北侧,曾出露有基性火山岩、花岗质岩石、碎屑岩、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的变质岩等;晚白垩世时期,楚雄盆地具有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且在江底河组沉积成岩过程中,盆地总体曾经历了区域挤压作用引起的隆升破坏,也是区内砂岩型铜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
    • 张聪; 石砥石; 张子亚; 陈科; 苑坤; 乔计花; 彭芳苹
    • 摘要: 楚雄盆地是滇黔桂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进展缓慢,关键问题是基底和沉积盖层展布不清.重磁电是认识和了解盆地基底展布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楚雄盆地西部实施2条区域重磁电测线,并对其进行基底结构的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楚雄盆地西部上三叠统底界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km,盆地总体走向北西,结晶基底在平川、云南驿、红河断裂以东,猛虎、舍资一线以西地区深度最大为9km;在大姚县和南华县之间形成楚雄盆地最大的磁基底凹陷区,面积达到1 200 km2.%Chuxiong basin is the largest petroleum-bearing basin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but its progres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slow.The key issue is the unclear structure of the basement and sedimentary caprock.Two parallel exploration profil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high precision gravity,magnetic and electrical data,and the bas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were figured out hereupon.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burial depth of bottom boundary is 7 km in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western Chuxiong basin.The overall trend of Chuxiong basin is north-west,and the maximum depth of the crystallization basement is 9 km between the Pingchuan-Yunnanyi-Honghe and the Menghu-Shezi faults.The largest magnetic basement sag in Chuxiong basin exists between Dayao County and Nanhua County,with an area of 1 200 km2.
    • 刘玲; 张明华; 王平; 张盛; 乔计花; 余海龙; 黄金明
    • 摘要: 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三个区块反演得到了楚雄盆地三叠系顶底界面深度,进而得到三叠系厚度分布特征.本次取得的成果为研究楚雄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和主要沉积盆地厚度以及盆地基底深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可作为楚雄盆地油气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 姜磊1; 邓宾12; 刘树根1; 王自剑1; 周政1; 罗强1; 何宇1; 赖冬1
    • 摘要: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及其分异过程.楚雄盆地大姚宜就剖面江底河组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43.2-33.9Ma、10.06-11.30μm,中新世以来快速抬升冷却速率达到约3-5°C/Ma;四川盆地宜宾柳嘉剖面三合组-高坎坝组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128.0-95.2Ma、10.2-11.7μm,为部分埋深退火样品.宜就剖面和柳嘉剖面上白垩统磷灰石U-Pb年龄峰值特征总体相似,共同揭示物源区古元古代(2 100-1 700Ma)、新元古代(820-700Ma)、早古生代(500-400Ma)和早中生代(250-170Ma)中高级别变质-岩浆构造热事件,其晚白垩世物源区主要为扬子板块西缘和北缘地区(即松潘-甘孜褶皱带、义敦岛弧、康滇古陆和秦岭造山带).尤其柳嘉剖面磷灰石FT-U/Pb对比年龄揭示三合组-高坎坝组中少量磷灰石矿物为物源区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快速岩浆侵位过程的初始旋回沉积产物.晚新生代上扬子盆地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向扩展生长过程控制影响,最终发生肢解分异形成现今盆地格架.
    • 刘金帅; 杨飞; 章学刚; 周舟; 周倩; 龚伟成
    • 摘要: 岩石中铀、钍和钾三元素的含量决定了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三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层总自然放射性元素含量的99%以上,其他放射性元素含量不超过1%,且自然放射性能量低,半衰期短,几乎检测不到,可以忽略不计.对云南楚雄盆地晚三叠世的6条剖面进行了实测,并取得岩石样品,样品数共计105件,利用便携式伽马能谱仪对岩石样品进行伽马能谱测量,测出了样品中主要的三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含量,旨在根据所测得数据来分析这些放射性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楚雄盆地中的一些地质问题.%The content of uranium,thorium and potassium in rocks will determine the natural gamma radioactivity intensity of rocks. The content of three elements accounts for about ninety -nine percent of the total content of natural radioactive elements formation. The content of other radioactive elements is less than one percent. Natural radioactive energy is low,short half-life and almost undetectable. It can be ignored. In Chuxiong Basin of late Triassic,six profiles were measured. We have got rock samples,including the samples for a total of one hundred and five pieces of rock sample to make use of portable gamma spectrometer and gamma energy in spectrum measurement. We have measured the samples of three main elements of content of natural radioactive uranium, thorium and potassiu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these radioactive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to explain some geological problems in Chuxiong Basi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