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三叠世

晚三叠世

晚三叠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7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4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27022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沉积学报、岩石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晚三叠世的相关文献由20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姚华舟、刘池洋等。

晚三叠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7022 占比:99.84%

总计:427701篇

晚三叠世—发文趋势图

晚三叠世

-研究学者

  • 李勇
  • 姚华舟
  • 刘池洋
  • 牛志军
  • 邵龙义
  • 颜照坤
  • 刘树根
  • 叶泰然
  • 段其发
  • 郑荣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宝山; 程招勋; 寇林林; 邓昌州; 杨晓平; 张春鹏; 李成禄; 韩仁萍
    • 摘要: 近年来相继在嫩江多宝山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晚三叠世岩浆岩。但该期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成因机制及成矿作用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读,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寻找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宝山矿区英云闪长岩、争光矿区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多宝山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6.3±2.3)Ma,争光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29.3±3.1)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能是同一岩浆房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以高SiO_(2)(64.25%~66.44%)、Al_(2)O_(3)(16.54%~17.21%)、K_(2)O+Na_(2)O(8.16%~8.49%),低CaO(2.27%~2.95%)、MgO(0.99%~1.16%)、TiO_(2)(0.31%~0.36%)、P_(5)O_(2)(0.16%~0.17%)为特征;争光闪长岩以SiO_(2)(57.12%~58.5%)、Al_(2)O_(3)(14.59%~15.26%)、(Na_(2)O+K_(2)O)(5.34%~6.16%)、TiO_(2)(0.83%~0.97%)、P_(2)O_(5)(0.15%~0.27%)及TFeO/MgO(1.12~1.25)相近为特征;多宝山英云闪长岩亏损Rb、Nb、Sm,富集Ba、U、Zr和Sr,Eu正异常明显(δEu=1.21~1.57),争光闪长岩Rb、Nb、Sm亏损,Ba、Th、Sr、Hf富集,Eu弱正异常(δEu=0.93~1.22)。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及微量曲线形态近似,显示同一源区的特征,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多宝山矿集区晚三叠世钙碱性岩浆岩的确定指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可影响到兴安地块东缘。综合区域晚三叠世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背景,证实多宝山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具有较强的银铜钼成矿能力,成矿潜力巨大。
    • 陶华; 王建民
    • 摘要: 为明确富县地区晚三叠世烃类资源充注时间、期次及模式,利用流体包裹体定年法结合热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K-Ar测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1期在石英碎屑颗粒及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中、第2期在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其中第1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85°C,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34~128 Ma(早白垩世中期)、第2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95°C,对应烃类大规模充注时期为128~121 Ma(早白垩世晚期),与区块构造热事件发生时间及K-Ar测年时间相对应。下部烃源岩供烃,上部烃源岩及泥岩起封隔作用,烃类物质沿着裂缝及连通孔隙充注,储集于近源且储-盖配置好的砂岩中,也可储集于烃源岩内部页岩中。晚三叠世烃类两期充注时间间隔小,为一幕两期式连续充注,充注时期为早白垩世中期至晚期(134~121 Ma),为下生上储近源复合赋存模式。
    • 刘博; 陈正乐; 袁峰; 张青; 韩凤彬; 张文高; 霍海龙; 李季霖; 赵同阳; 韩琼; 李平; 夏冬; 屈梦梦
    • 摘要: 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位于东天山地区,是重塑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演化过程的关键断裂之一。在雅满苏南,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韧性变形强烈。野外观测和镜下观察表明,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糜棱岩化片岩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1.5±1.3)Ma,说明该变形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进一步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中天山北缘剪切带东段晚三叠世的韧性走滑是对中亚造山带西南缘聚合后再次复活造山的响应;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晚三叠世复活造山时限为230~210 Ma,其动力主要来自于NWW方向的波罗的海克拉通的挤压。
    • 付振柯; 王晓龙; 饶松; 徐雯; 卓俊驰; 张玲; 衣佳栋
    • 摘要: 【研究目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已成为川西坳陷开展源储一体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勘探的重难点问题;探讨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致密气成藏的关系。【研究方法】运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沉积学等分析方法,对晚三叠世须三段致密储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分析测试数据揭示须家河组须三段储层的孔隙度分布在1.11%~5.70%,渗透率分布在(0.0017~0.45)×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范畴。基于砂岩粒度大小,川西坳陷须三段致密储层识别出3类优质储层,即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的粗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中砂和细砂。研究区粗砂较少发育,厚度较大的中砂和细砂在中亚段和上亚段的三角洲前缘相中部、高位体系域中晚期与低位体系域早期较发育,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结论】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岩性、沉积、层序和成岩作用协同控制。岩性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类型,沉积和层序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成岩作用控制优质储层的形成;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致密气成藏的关系。
    • 曾建理; 张廷山; 杨巍; 马知恒; 李世鑫; 张喜
    • 摘要: 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 CPE)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地质事件之一。此次事件以卡尼中期全球不同纬度环境湿度显著上升为主要标志。CPE的发生不仅对全球各地沉积格局产生重大改变,也对三叠纪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洋生物群在跨越CPE期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灭绝与演替,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在CPE之后出现明显的降低,著名的关岭生物群也受到了CPE的明显影响,并开始显现出危机。CPE之后,恐龙类群开始逐步占据陆地生态的主导地位,早中生代和现代生物的先祖开始在这一时期纷纷出现。CPE的发生揭开了现生生物演化史新的一页,并最终开创了早中生代和现生生物黎明。有关CPE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晚三叠世巨型季风环流在卡尼期达到鼎盛并区域上影响了大气降水量;(2)板块活动造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引发全球气候扰动。由于上述2种解释还未能与我国其他地质记录较好匹配,因而CPE在特提斯东缘的发生次序和发展过程并不清晰。这其中,对CPE触发机制的探讨,需要将全球板块变化与古气候模拟纳入其研究范畴。不同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后生物类群缓慢重启和生态逐步复苏,CPE期间的生物演化与革新在短时间内促成了现代生物类群的形成。在我国,上三叠统卡尼阶分布广泛、发育齐全,且保存有各门类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开展卡尼期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国内有关CPE研究还十分有限,一些基础的地质工作仍然有待开展。位于特提斯东缘的我国地质记录有助于深刻理解CPE过程和环境-生物协同演化关系,尤其在现代生物多样性起源和当代生态系统结构成型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中国的对比方案。
    • 李文龙; 杨晓平; 钱程; 李成禄; 吕明奇; 程招勋; 王立佳
    • 摘要: 富克山岩浆弧呈北东向分布于大兴安岭北段富克山—古莲河一带,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及其空间展布规律对于研究蒙古—鄂霍茨克洋晚三叠世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内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定年分析研究,探讨大兴安岭北段晚三叠世时期的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辉长岩、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05.7±2.2)Ma、(203.2±2.5)Ma,反映了晚三叠世的构造岩浆事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长岩、闪长岩具有富钠、高铝、高钙、高镁、高Mg^(#)值、低钛等特征,属于拉斑系列与钙碱性过渡系列岩石,无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富钠、高铝、低镁等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高Sr,低Y、Yb,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O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富克山岩浆弧的空间展布,具有由北向南的分布规律,指示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具有往南的俯冲极性。
    • 何鹏; 杨潘; 芦西战; 杨睿娜; 贺晓天; 李福斌; 张焕; 杨毅明
    • 摘要: 尧勒萨依花岗岩出露于阿尔金北缘西段尧勒萨依河下游至河口一带,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确定尧勒萨依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本文从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年龄为240±2 Ma,形成时代为中生代早期晚三叠世。其高硅(SiO;=69.68%~70.64%)、富碱(Na;O+K;O)=9.61%~9.87%,里特曼指数σ=3.34~3.63,呈碱性;铝饱和指数(A/CNK)=0.73~0.80,属准铝质;大离子亲石元素U、Th、K、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i、P、Ta、Nb等相对亏损;稀土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且分馏明显,(La/Yb);=79.80~88.40,Eu弱亏损(δEu=0.79~0.85)。根据岩体成因类型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尧勒萨依花岗岩为壳幔混合的Ⅰ型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断裂走滑局部应力释放的伸展环境。
    • 康欢; 陈岳龙; 李大鹏; 张会平; 杨屹; 薛国梁; 刘威
    • 摘要: 新疆东天山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相关动力学背景一直是区域地质问题争论的焦点。对东天山构造带阿奇山安山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镁安山岩喷发于235 Ma(晚三叠世),并含有石炭纪年龄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岩浆期锆石具有低的ε_(Hf)(t)值(-31.7~-7.6)和古老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2~0.7 G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样品为高MgO含量(3.7%~4.7%)和K_(2)O/Na_(2)O比值(0.6~1.1)及低TFeO/MgO比值(1.6~1.8)的高钾钙碱性镁安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揭示阿奇山镁安山岩为板内伸展背景下含金云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较浅深度(<80 km)部分熔融的产物,且母岩浆混有古老地壳物质。晚三叠世阿奇山镁安山岩的厘定反映了该时期东天山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
    • 陈岩滨; 夏立元; 王耀; 陆兆和
    • 摘要: 以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元山洼二长花岗岩为对象,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元山洼二长花岗岩主要由正长石、微斜长石、更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其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32.1±2.6)Ma,属晚三叠世侵入岩。该岩体富SiO_(2)、K_(2)O、F、Rb、Ga、Th、U、Zr、Hf、LREE,亏损FeO^(T)、MgO、CaO、P_(2)O_(5)、Zn、Ce、Sr、Ba、Nb、Ta、Ti、HREE,具较高的10000 Ga/Al、LREE/HREE、La_(N)/Yb_(N)比值和较低的Y/Nb、Rb/Nb、Sc/Nb、Ce/Nb、Sr/Y比值。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整体右倾,具中等—较强的负Eu异常和“W”型四分组效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可进一步归为A1型花岗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晚三叠世时期华北板块北缘处于后碰撞晚期伸展拉张阶段,受幔源物质底侵加热、地壳减薄和乌兰哈达—高勿素深大断裂引张切割等因素影响,下地壳镁铁质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熔体在经历较强结晶分异和富F流体相交代后,形成了元山洼铝质A型花岗岩。
    • 杨延伟; 卢欣祥; 王丽伟; 杨一; 杨崇科; 黄凡
    • 摘要: 当家寺花岗岩体是青海南山印支期花岗岩带中东部较大的一个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243.5±2.9 Ma、247.2±1.7 Ma)—中三叠世(240.1±2.1 Ma、241.0±2.6 Ma)。岩体内发育有众多的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本研究获得闪长玢岩脉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2.4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稍晚于当家寺岩体侵位时限。脉岩作为一种浅成侵入体,其与当家寺花岗岩体分布的构造位置相似,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近似的特点,说明二者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类似,可能为同一源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性脉岩SiO_(2)含量低(54.68%~64.75%),酸性脉岩SiO_(2)含量高(66.00%~77.13%),二者都具高铝(Al_(2)O_(3)=12.24%~17.11%)、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铝质的特点(A/CNK=0.85~1.04),具有典型的岛弧花岗岩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脉岩富集LREE、Rb、Th、K,亏损HREE、Nb、Ta、P、Ti、Ba,(La/Yb)_(N)=5.05~17.61,表现出中等强度Eu的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脉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共和裂谷闭合碰撞造山后构造环境由挤压向板内稳定-伸展的变迁阶段,指示晚三叠世早期共和盆地周缘已进入后碰撞的陆内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