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叶片

植物叶片

植物叶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3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58897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环球科学、实验教学与仪器、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等;植物叶片的相关文献由322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沿友、何勇、李东升等。

植物叶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3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8897 占比:99.70%

总计:159381篇

植物叶片—发文趋势图

植物叶片

-研究学者

  • 吴沿友
  • 何勇
  • 李东升
  • 黄德双
  • 郭新宇
  • 陆声链
  • 邢德科
  • 苗腾
  • 赵春江
  • 郭文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文逵; 韩俊英
    • 摘要: 对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 V2的模型结构进行改进,将深度可分离卷积中的激活函数ReLU替换成Leaky ReLU,从而避免神经元死亡问题,倒置残差卷积中的跨越连接添加Dropout层,增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91.41%,最高精确率为95.12%,最高召回率为97.39%,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这说明将MobileNet V2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植物叶片图像识别是实际可行的,为移动端植物叶片图像识别提供了实现方法和技术支撑。
    • 马思远; 陆玲; 任彪
    • 摘要: 针对叶缘具有锯齿特征的植物叶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变形的叶片边缘锯齿的形状模拟方法。根据实际的树叶图像提取叶片的长宽比、圆形度等形状信息,确定基础矩形的参数;将变形函数应用在生成的矩形平面上,模拟矩圆形、椭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四种叶形;查询标本图鉴,归类叶片的轮廓信息,如锯齿类型、锯齿朝向、锯齿密度和高度等;利用正弦函数及其组合对叶片边缘再次变形,模拟圆形、尖形、直形和渐尖形锯齿;通过改变锯齿的方向,形成不同效果的锯齿;配合叶尖和叶基完成叶片模型构建。通过与真实图片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简单地反映不同类型植物叶片边缘锯齿的形状,较好地保持了植物叶片原有的轮廓特征,降低了叶片模型构建的复杂度。
    • 袁山; 汤浩; 郭亚
    • 摘要: 通过图像处理对植物叶片进行分割是研究植物表型性状的基础,但叶片间相互遮挡、叶片边缘特征不明显以及幼叶目标过小会对叶片分割效果造成很大的障碍。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ask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通过引入级联检测模块对模型检测分支进行改进,以提高遮挡叶片检测质量;利用注意力机制和一个2层3×3卷积模块对模型分割分支进行优化,以提高边缘特征表达能力;在模型测试过程中采用多尺度叶片分割策略,利用多个尺度上的最优目标以分割幼叶。测试结果表明,在CVPPP叶片分割挑战数据集中的对称最佳Dice得分Symmetric Best Dice(SBD)为90.3%,相比于利用域随机化数据增强策略并采用MaskR-CNN模型进行叶片实例分割的方法提高了2.3个百分点,叶片分割效果有显著提升。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植物叶片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高博; 杨柳
    • 摘要: 基于对西安市五个地区绿化植物的实验研究,通过硫酸钡比浊法和萃取法测定其含硫量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得出不同植物的吸硫量和抗硫能力,并筛选出一些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性强的耐污染植物,对监测西安市大气中SO_(2)的污染状况具有显著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的含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大气SO_(2)污染状况呈显著相关性。(2)植物叶片的含硫量与净吸硫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3)通过不同植物叶片吸硫量和叶绿素含量监测对比,筛选出一些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性强的耐污染植物。(4)通过植物叶片的含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评价大气SO_(2)污染程度大雁塔>西光>长乐>利君>西工大。
    • 李书琴; 陈聪; 朱彤; 刘斌
    • 摘要: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植物叶片病害识别方法存在网络参数众多、计算量大且复杂的问题,结合植物叶片病害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残差网络(Scale-Down ResNet)的植物叶片病害识别方法。网络基于Residual Network(ResNet),通过缩减网络卷积核数目和轻量级残差模块(SD-BLOCK),在大幅减少网络参数、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保持了低识别错误率,然后加入Squeeze-and-Excitation模块进一步降低识别错误率。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在网络参数量8×10^(4),计算量MFLOPs为55的情况下,模型识别错误率为0.55%。当参数量达到2.8×10^(5),计算量MFLOPs为176时,模型识别错误率为0.32%,低于ResNet-18,并且参数量约为其1/39,计算量约为其1/10。相比MobileNet V3和ShuffleNet V2,所提网络模型更为轻量,识别错误率更低。同时网络在自建苹果叶片病害数据集上获得了1.52%的低识别错误率。
    • 李晓宝; 孙振炳; 姚曜; 汤正捷; 李晓平
    • 摘要: 果胶是植物组织中重要的化学组成成分之一,但目前关于植物叶片中果胶含量及表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植物叶片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利用草酸铵螯合法、钌红染色及单克隆抗体免疫标记法对6种植物叶片(杨树叶、云南松松针、刺槐叶、榆树叶、慈竹叶和大麻叶)中的果胶进行含量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大麻叶、杨树叶和榆树叶中的果胶含量(质量分数)较高,分别是12%~17%,10%~15%和10%~17%;刺槐叶和云南松松针次之,为5%~8%,1.5%~2.5%;竹叶最少,不足1%;确定了植物叶片中有大量的果胶存在。钌红染色和单克隆抗体免疫标记法均可有效表征果胶的分布,即植物叶片中的果胶部分可以被钌红染色,被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果胶成分在紫外荧光照射下有亮光;比较着色程度和荧光亮度,可以看出果胶成分主要分布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经过4种单克隆抗体标记之后,6种叶片中的荧光分布没有显著区别,即4种单克隆抗体能够标记的特定糖分在6种叶片中均有分布,果胶中的糖分是呈混合分布的状态,没有特定的富集区域。
    • 游梓童; 吴福明; 赵淼; 业宁
    • 摘要: 植物叶片对植物种类分辨与认知具有重大研究作用.提出了一种充分提取植物叶片特征信息的高阶信息增强模块,使用包含高阶信息增强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植物叶片图像进行多感受野特征提取.以复杂背景下的植物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植物图像库中获取样本来源不同的植物叶片图像构成含有9种叶片的PLD_amp数据集,采用添加高斯噪声、数据增广技术平滑和增扩数据集,增强数据的可操作性.与现有传统卷积网络相比,所提出的包含高阶信息增强模块的CNN模型最佳分类准确率可达88.7%,具有较高可行性与高分类准确率.
    • 许庭毓; 牛香; 王兵
    • 摘要: 叶片是水分传输的终端部分,水分在叶片中的传输效率限制了整个植株的水分传输,而叶片水力性状可以表征叶片水分传输方面的特征。目前针对叶片水力性状开展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在简述叶片水力性状测定指标、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阐明了影响叶片水力性状的因素、水力性状之间的权衡和协调关系以及与光合生理过程的响应关系;重点概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叶片水力性状的响应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碳水耦合关系提供参考。
    • 葛坤; 王培军; 邵海林; 陈东良; 杜宾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5种典型绿化树种叶片对重金属的积累及不同生境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究5种典型绿化树种叶片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抗性生理特征,为植物具有减轻空气污染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P⁃AES测定不同生境的国槐,侧柏,毛白杨,垂柳,紫叶李叶片Cu、Zn、Pb、Cd、Fe元素含量,ICP⁃MS测定Hg元素含量,采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愈创木酚法、酸性茚三酮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5种植物叶片中Fe、Zn含量高,Cd最低;Cu、Hg、Pb含量不同植物略有差异。在不同功能区中,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5种植物叶片Fe、Pb含量均表现为工厂区>商交住混合区>清洁对照区,而除毛白杨外,叶片Zn含量表现为商交住混合区>工厂区>清洁对照区,说明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吸附阈值不同。[结论]5种植物叶片对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吸附作用,不同植物吸附能力不同。国槐、紫叶李叶片SOD、POD活性工厂区和商交住混合区显著高于清洁对照区,说明这两种植物对逆境有较强耐受力。不同植物叶片对环境具有一定监测价值,大气污染程度增加,促进了植物叶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叶片中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对功能区大气环境造成的氧化胁迫具有指示作用,植物积累一定量的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用以维持细胞渗透平衡,抵御逆境胁迫。
    • 赵玉翠; 赵金辉
    • 摘要: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采用重量差值法、估算法、形态观察法,定量测定悬铃木、国槐、紫叶李、大叶黄杨、银杏、海棠、樱花、女贞等8种青州常见行道树植物的单位表面积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树种差异较大。从总体滞尘量分析得出,海岱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大,范公亭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次之,云门山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小。相同环境下不同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差异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