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知识
专家知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轻工业、手工业、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6223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管理科学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第八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等;专家知识的相关文献由7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璞、刘俊红、房萍等。
专家知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223篇
占比:98.49%
总计:16471篇
专家知识
-研究学者
- 刘瑞璞
- 刘俊红
- 房萍
- 李伟
- 杨明
- 王一鸣
- 王申强
- 白文
- 范堃
- 李仰春
- A·D·拜利三世
- P·亚达夫
- 丁文锐
- 乔子越
- 代建华
- 仲小清
- 傅军
- 关帅
- 冯振敬
- 刘业政
- 刘丰豪
- 刘春雷
- 刘波
- 刘苏庆
- 刘莹莹
- 利强
- 匙彦斌
- 吴见
- 周园春
- 周志杰
- 周成虎
- 周长青
- 姜元春
- 孙见山
- 孙雅囡
- 宋光磊
- 庄诚
- 康瑞淳
- 张亚光
- 张伟
- 张德根
- 张旭鸿
- 张春红
- 张武
- 张洪才
- 张粒子
- 彭军
- 彭敏俊
- 文铁桥
- 曾艳阳
-
-
陈堂雷;
王永志;
徐可;
陈圆圆;
苏钧驿;
李仰春;
蒋作瑞
-
-
摘要:
传统数字地质编图的地质体处理过程中存在重复操作多、制图周期长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地质编图的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提出以地质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方法,主要包括地质体合并(自动同属性合并、交互式合并)、消除微小地质体、地质体夸大、地质体圆滑等。该方法以地质专家总结的地质演化关系知识为主线,采用GIS组件、制图综合算法、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实现,以人机交互式完成自动或半自动化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操作。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1∶5万真实数据验证,基于专家知识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重复操作少、制图效率明显提升、结果符合编图要求,可至少节省65%以上的工作时间,且最大程度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该方法为地质编图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
文剑波;
张刚
-
-
摘要:
在涉核领域,专家与公众知识体系的建立基础差异较大,导致双方的沟通无法同频。但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源自于生活、通俗易懂的公众知识在涉核公众沟通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甚至在与专家知识产生冲突时占据上风。本文从专家知识与公众知识的融合角度入手,围绕专家知识与公众知识在公众沟通层面的交流障碍,探究二者的融合方式,继而为涉核公众沟通提供有利环境,彰显“琴瑟和鸣”的效应。
-
-
白仙富;
戴雨芡;
叶燎原;
聂高众;
徐硕;
罗伟东;
于江;
徐昕
-
-
摘要:
为了充分识别和有效减轻滑坡灾害风险,对滇西南南涧(约470 km^(2))和凤庆—昌宁(约2300 km^(2))两个研究区开展了基于GIS和专家知识的滑坡敏感性模糊逻辑评价研究。通过检查模型计算得到的历史滑坡点敏感性值与整个研究区域的滑坡敏感性平均值是否不同来评价本方法的性能,用Z值检查来测试差异的统计显著性。计算结果显示,南涧地区的Z值为4.1,相应的P值小于0.001,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值是该区域滑坡事件发生的良好指标;凤庆—昌宁地区的Z值为8.93,相应的P值小于0.001。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滑坡敏感性值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滑坡敏感性水平划分成5个等级:极低(0.0~0.001)、较低(0.001~0.051)、中等(0.051~0.394)、较高(0.394~0.557)和极高(0.557~1.0)。敏感性极低和较低的地区没有发现历史滑坡记录;敏感性极高地区的历史滑坡密度约是敏感性较高地区的4倍,约为敏感性中等地区的10倍。凤庆—昌宁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专家群中提取的滑坡敏感性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知识可以外延到滇西南其它地区。
-
-
刘招斌;
杨辰;
黄晓明;
马建;
梁剑平
-
-
摘要:
[研究目的]技术机会分析对于国家获取未来的技术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保证国家未来的技术竞争优势,各级基金评审需要从诸多技术中选取符合国家未来需求的新兴技术进行资助。当前技术机会分析的策略主要基于技术驱动及市场驱动,但两种策略分别存在缺乏需求预测导向及忽略前沿技术机会的问题,不利于各级基金评审做出有效的决策。[研究方法]基于此,提出了需求和技术联合驱动策略,结合专家法及隐含狄利克雷分布去挖掘前沿政策文本及海量专利信息以更精准及有效地识别技术机会。[研究结论]最后,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案例研究,将识别的结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区块链基金项目数据进行对比,成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
刘中一
-
-
摘要:
日常生活中,公众对于婚龄性别比失衡风险治理有许多不同于专家知识的感知,甚至直接跳脱专家知识范畴,从自身经验的角度去重新构思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风险。然而,在传统婚龄性别比失衡社会治理策略中,公众感知一直都不受重视。婚龄性别比失衡治理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以制度性或系统性方式使得公众感知进入到风险应对和风险治理的策略中,以提高社会治理策略的有效性。
-
-
杨正;
肖遥
-
-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引入与模型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在实践层面也崭露头角。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与优化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前,还需反思这一做法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公众参与科学实践?实施公众参与科学的项目是什么?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这种原因似乎是统一且先验的,然而通过考察西方与中国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与理论,可以发现,公众参与科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导向,并形成了不同的逻辑基础。对此,本文分析总结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三种公众参与科学的目的性逻辑,区分不同目的逻辑下的公众参与科学实践的差异,指出尽早实现从规范性逻辑、工具性逻辑向实质性逻辑的跨越,才是发展中国公众参与科学,实现真切的、多样性的科学传播实践的合理路径。
-
-
韩旭东;
王仲
-
-
摘要:
智能诊断是"智慧电厂"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诊断新思路,并开发了一套火电机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以专家知识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是一套集智慧化和知识化于一体的运维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和智能诊断推理框架,基于Java EE平台开发了火电机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最后以某火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诊断推理模型的有效性和火电机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优越性.
-
-
杨正;
肖遥
-
-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引入与模型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在实践层面也崭露头角.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与优化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前,还需反思这一做法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公众参与科学实践?实施公众参与科学的项目是什么?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这种原因似乎是统一且先验的,然而通过考察西方与中国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与理论,可以发现,公众参与科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导向,并形成了不同的逻辑基础.对此,本文分析总结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三种公众参与科学的目的性逻辑,区分不同目的逻辑下的公众参与科学实践的差异,指出尽早实现从规范性逻辑、工具性逻辑向实质性逻辑的跨越,才是发展中国公众参与科学,实现真切的、多样性的科学传播实践的合理路径.
-
-
肖梦黎;
陈肇新
-
-
摘要:
专家与民众之间存在风险认知差异,这极有可能影响风险沟通中各主体间的相互信任。公共决策需要专家来协助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中的新型风险,若民众对专家的管控逻辑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就容易降低民众对公共决策机构的信任。为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需重构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风险沟通模式。新型风险沟通模式要求我们在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首先要重视专家与民众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将系统性知识、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与直觉性知识等知识类型纳入双向沟通中。其次,政府决策要以科学计算为前提,借助"商谈—建构"范式来吸收不同群体的观点,强调彼此间的论证与说服,在增进理解的同时寻求可兼容的共识,建立批判性的信任。最后,政府机构在面对风险事件时,应妥善处理专家与风险决策者的双重身份,赋权专业化机构,积极引导公众的风险认知,提升公众对专家知识乃至公共决策机构的信任。
-
-
孟祥卉;
胡越然;
王永志;
李仰春;
陈圆圆
-
-
摘要:
为了提高地质编图中的地质体合并效率,本文研究了地质体同属性或相似属性合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专家知识的自动化的同属性合并方法,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编程实现了融合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合并模块.使用真实生产数据对软件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可将一个图层中属性值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以上地质体自动合并成一个新的大地质体,结果与手工操作效果相同,但效率可提升上千倍,已应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图试点工作中.
-
-
彭军;
卢毅;
王庆江;
李辉
- 《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文章针对传统的装备故障分析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开放式故障诊断系统,通过软件设计,将高复杂性排故工作变成易行的流程工序,提高故障诊断的迅速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故障案例采用开放式添加,从而提高了诊断系统的可靠性.
-
-
-
-
GUO Liang-zhuang;
郭良壮;
PENG Min-jun;
彭敏俊;
WANG Hang;
王航;
YANG Xu;
杨旭;
LI Wei;
李伟
- 《中国核学会2026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核电厂的安全性始终是最重要的.有效的故障诊断技术可以缩短操纵员的反应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停堆甚至事故.故障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知识、基于数据驱动和基于模型三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阳江核电厂旁路排放系统的运行特性,使用Jtopmeret建立系统的热工水力模型,模型与实际工艺系统保持同步运行,通过对比模型和实际测点的偏差,检测系统异常.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故障诊断模块,将故障加载到系统模型中以验证诊断结果,提高诊断结果可信度.加载故障的模型超实时计算得到故障后参数的变化趋势,实现对系统的状态预测.
-
-
-
-
-
-
吴立金;
詹红燕;
夏冉;
韩新宇
- 《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常规故障预测方法难以分析复合故障的情况下各个故障对系统的交互作用、难以分析装备数据复杂特征,难以实时准确预测故障等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方案.利用装备状态监测和试验验证获得的海量数据,对系统进行在线动态预测;针对软件故障突变特性,利用软件质量特征属性进行静态故障预测.提出相应故障模型训练、故障特征识别、故障演化规律获取、预测系统研制等方法,提高装备故障预测能力.
-
-
吴立金;
詹红燕;
夏冉;
韩新宇
- 《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常规故障预测方法难以分析复合故障的情况下各个故障对系统的交互作用、难以分析装备数据复杂特征,难以实时准确预测故障等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方案.利用装备状态监测和试验验证获得的海量数据,对系统进行在线动态预测;针对软件故障突变特性,利用软件质量特征属性进行静态故障预测.提出相应故障模型训练、故障特征识别、故障演化规律获取、预测系统研制等方法,提高装备故障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