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区

极区

极区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60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116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极地研究、沙漠与绿洲气象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4届年会、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SNC2011)等;极区的相关文献由707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瑛瑶、奔粤阳、程建华等。

极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169 占比:99.92%

总计:141289篇

极区—发文趋势图

极区

-研究学者

  • 康瑛瑶
  • 奔粤阳
  • 程建华
  • 蒂莫西·韦德曼
  • 斯塔凡·韦斯特贝格
  • 赵琳
  • 任宜勇
  • 大卫·D·史密斯
  • 赵维珩
  • A·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晓敏; 李文龙; 刘大雷; 刘文浩; 左广宇; 窦银科
    • 摘要: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北极海冰的消融加速,北极航道的开通成为可能,极区海冰监测对船舶航行安全及无人冰站有着重要意义。设计低功耗、耐低温且工作稳定可靠的极区海冰影像自动监测系统,集成耐低温的串口摄像头,实现海冰表面形态和浮标运行状态的监测;增加加热模块以解决极区低温环境下摄像头无法正常采集图像的问题;基于铱星9523研发了针对大量数据的传输策略,实现了图像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以蓄电池为储能装置并配置太阳能板补充电能。监测系统在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进行了安装并在第十一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进行了优化和升级,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极地低温恶劣环境中运行稳定,可靠性强,可以长期工作。
    • 吴有龙; 杨忠; 陈维娜; 姚文进; 陈闯
    • 摘要: 为了评估北斗单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及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极区环境下的导航定位性能,从可见卫星数、位置精度因子、定位精度和高度角变化等多个性能指标对南北极四个测站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多GNSS的位置精度因子计算模型,然后利用开普勒轨道参数仿真各卫星导航系统数据,详细分析了北斗单系统、北斗双系统以及四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双系统和四系统能够显著增加可见星数和降低位置精度因子值,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四个测站中中山站可见卫星数最多,且各方面性能指标最优,高纬度区域昆仑站性能最差.此外,BDS/GLONASS格洛纳斯组合可以显著增加高仰角卫星,能够改善极区定位性能.
    • 季佳; 崔腾飞; 徐璐; 叶建华
    • 摘要: 本文通过收集极区科考直升机全年科考活动所经历的环境参数,分析各区域环境特点,将科考气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在亚热带、热带行驶时的常规气候环境,另一部分为在寒带使用时的低温气候环境.以此建立加速试验环境谱,由常规腐蚀加速部分和极区低温加速部分构成.常规腐蚀加速部分采用现有海洋环境常规的腐蚀环境谱,得到腐蚀加速谱块和太阳辐照谱块;极区低温加速部分采用5080橡胶进行低温试验,得到低温加速环境谱块.两种谱块相结合,最终编制完成适用于极区直升机使用的加速试验环境谱.
    • 高贤志; 原润; 蔡善军; 郭瑞杰; 马小艳
    • 摘要: 针对飞机、舰艇全球航行的需求,以及由地球经线在极区收敛而导致的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时的导航算法失效问题,在传统的“速度+姿态”匹配对准及修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格网导航系下的“速度+姿态”传递对准方法。基于格网导航系下惯性导航算法的编排,建立了格网坐标系的惯导误差模型,推导了格网导航系“速度+姿态”匹配的量测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子惯导的速度、失准角、陀螺漂移、加速度计零偏、主子惯导间的安装误差角等进行了估计与修正。数学仿真及基于极区航行试验数据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格网导航系下的“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算法,可实现中低精度惯导系统在高纬度地区时间为30s、水平对准精度优于1′、方位对准精度优于6′的快速、高精度对准。
    • 高贤志; 原润; 蔡善军; 郭瑞杰; 马小艳
    • 摘要: 针对飞机、舰艇全球航行的需求,以及由地球经线在极区收敛而导致的以真北向作为航向参考时的导航算法失效问题,在传统的"速度+姿态"匹配对准及修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格网导航系下的"速度+姿态"传递对准方法.基于格网导航系下惯性导航算法的编排,建立了格网坐标系的惯导误差模型,推导了格网导航系"速度+姿态"匹配的量测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子惯导的速度、失准角、陀螺漂移、加速度计零偏、主子惯导间的安装误差角等进行了估计与修正.数学仿真及基于极区航行试验数据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格网导航系下的"速度+姿态"匹配传递对准算法,可实现中低精度惯导系统在高纬度地区时间为30s、水平对准精度优于1'、方位对准精度优于6'的快速、高精度对准.
    • 董志昂
    • 摘要: 船舶一旦进入极地地区,惯性导航系统就会失去效用,易导致航行路径偏离既定的航线.为此,设计一种极区格网惯性导航中航行路径校正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格网北建立格网坐标系,第二部分以格网坐标系作为基准,建立惯性导航误差方程,并通过四元数法进行求解,得到船舶航行路径偏移误差值,以此驱使船舶回归既定航行路径.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校正后的路径与原始既定航行路径之间的拟合优度接近于1,证明该方法有效.
    • 陈颖; 邱倩; 屈猛; 赵羲
    • 摘要: 探讨了针对风云三号D星(FY-3D)中等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Ⅱ)数据的云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冰雪、水、云的光谱特性,选取了4种光谱测试法,提出多光谱阈值法的云检测合成方案,并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的云掩膜产品MOD35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ERSI-Ⅱ总体云检测的云检出率为73.14%,总体精度为89.91%.提出的MERSI-Ⅱ云检测方法能较为完整地检测出云区,孤立云像元较少,但对部分薄云的敏感性低.
    • 周红进; 兰国辉; 黄谦; 李伟
    • 摘要: 针对磁罗经在北极地区的适用能力问题,根据世界地磁模型(World Magnetic Model,WMM) 2019,通过分析极区地磁场、地磁场水平分量和磁差等要素在极区的大小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地磁水平分量6000 nT为界,指出磁罗经在极区的适用范围,特别是东北航道附近海区可正常使用磁罗经;分析“雪龙”号科考船在2017年北极考察的磁罗经和陀螺罗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地磁水平分量大于6 000 nT的区域,磁罗经是可正常使用的;为保证北极地区正常使用磁罗经,纬度每变化5°,应重新组织校正剩余自差工作;为应对北极地区磁差随经度变化的速率较大的问题,在磁航向转真航向过程中,应根据WMM自动计算并补偿磁差.
    • 周红进; 兰国辉; 黄谦; 李伟
    • 摘要: 为了提高电控陀螺罗经在极区的稳定性能,依据经过速纬补偿后的罗经力矩方程解析主轴运动方程,建立主轴运动模型,仿真研究极区启动罗经时纬度变化、运动状态与罗经稳定位置、阻尼周期、稳定时间等性能指标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静基座条件下启动罗经,当罗经处于欠阻尼状态时,纬度升高,稳定位置不变,阻尼周期延长,稳定时间处于延长趋势,但并不必然延长,在一定的纬度区间,稳定时间反而显著缩短,最大缩短时间可达37.5%;当罗经处于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纬度升高,稳定时间显著延长,纬度88°以上,稳定位置开始偏离真北.动基座条件下启动罗经,当罗经处于欠阻尼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影响稳定位置,向东运动或向南运动,稳定时间缩短,向东运动速度为30 kn时,稳定时间缩短约2.5%.以上结果表明,在极区使用电控陀螺罗经,应使罗经工作于欠阻尼状态,并选择合适的纬度区间启动罗经,向东或向南运动也有助于提高罗经稳定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