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F1代
杂交F1代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207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新疆农垦科技、热带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等;杂交F1代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樊红科、刘桂龙、姜自红等。
杂交F1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207篇
占比:99.66%
总计:34322篇
杂交F1代
-研究学者
- 樊红科
- 刘桂龙
- 姜自红
- 张景华
- 林基亮
- 王春德
- 赵政阳
- 马斌
- 魏振禄
- 丁成伟
- 万慧
- 乌兰
- 何永坤
- 刘博
- 吕雪峰
- 吴建国
- 吴玉玲
- 周鹏
- 孙桂云
- 尕旦吉
- 张俊杰
- 彭灏
- 徐世平
- 徐家安
- 徐桂荣
- 朱庆松
- 李冬梅
- 李宇亮
- 李宗平
- 李富伟
- 李晓方
- 李进平
- 李长胜
- 杜文华
- 杨丽萍
- 杨勇
- 杨建军
- 柯才焕
- 江生泉
- 涂清芳
- 王健康
- 王友霜
- 王子玉
- 王广东
- 王录顺
- 王文明
- 王明玖
- 王琳
- 王瑞琦
- 王锋
-
-
张志珂;
胡桂兵
-
-
摘要:
“华蜜2号黄皮”是以白糖黄皮为母本、郁南无核黄皮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F1代群体中单株优选而成的黄皮新品种。2020年11月通过广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评定,评定编号为粤评果20200005。该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0.08 g,纵径28.32 mm,横径20.55 mm。果皮黄褐色,可见果锈和油胞,皮上有少量被毛,果皮味苦涩中带有微辣。果肉蜡白色,细嫩化渣,果汁丰富,蜜甜微酸,香气浓郁。
-
-
赵秀梅
-
-
摘要:
‘陇缘红’是以‘大石早生’李为母本、‘张公园’杏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的李、杏远缘杂交F1代杏李新品种,2018年命名并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20年7月获得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4683.2)。1品种特征特性果实圆形,果顶微凹,两半对称,缝合线中深,果面洁净,有光泽;平均单果重80.0 g,最大164.2 g;果皮底色绿黄色,果面50%以上着玫瑰红色,覆有稀疏短绒毛。
-
-
刘芳;
马东;
冯波;
高田田;
刘旺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羊肉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增大,陕西省榆林市委、市政府顺应市场规律,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启动实施羊子“双千万”工程。湖羊有早熟、多胎性强、产羔率高、早期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能,适合作为肉用羊使用,但按肉用羊的要求,湖羊体型还不够理想,屠宰率低,生长速度有待提高。
-
-
赵秀梅;
王发林
-
-
摘要:
"陇缘红"是以"大石早生"李为母本、"张公园"杏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的李、杏远缘杂交F1代杏李新品种。2020年7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4683.2)。该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微凹,果面洁净,有光泽,平均单果重80.0 g,最大单果重164.2 g。
-
-
-
许凤;
宋杰;
王继华;
彭绿春;
张露;
蔡艳飞;
李世峰;
解玮佳
-
-
摘要:
为了研究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8个杂交杜鹃组合F1代3年生植株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以及叶柄长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中,叶片长的遗传最为稳定,叶柄长的变异度最大;在8个杂交组合中,'安娜'×'门铃'杂交F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表现为超亲趋势,'安娜'×'莫泽之栗'次之,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为衰退趋势;各杂交组合的F1代叶型遗传更倾向于母本,表现出超亲趋势;'安娜'×'宽杯杜鹃'杂交F1代叶片的各性状皆与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
-
谭伟;
邹琴艳;
张岩;
吴帅;
赵遵乐;
李晓梅;
赵旗峰;
李庆亮
-
-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果实品质筛选酿酒葡萄杂交F1代优系的方法。【方法】以‘2-1-3’ב阿列尼’、‘2-1-3’ב宝石解百纳’2个酿酒葡萄杂交组合F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共74份成熟期果实为材料,连续4 a(年)对22个果实主要品质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优系。【结果】69份杂交F1代与亲本、对照品种成熟期果实22个品质性状指标有差异,除果皮总酚含量无F1代介于对照品种‘赤霞珠685’与‘美乐181’之间外,其余21个指标有1~36份F1代介于对照品种之间,果皮单宁含量仅31-5-2-2介于对照品种之间。对74份材料的22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2.26%、26.25%、15.20%、11.58%,累计贡献率达85.28%。根据22个品质指标和4个主成分值,对69份F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观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单系2份,为31-5-2-1、44-6-7-1。【结论】对葡萄杂交F1代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简化酿酒葡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对酿酒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杂交优系,为今后酿酒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方法。
-
-
-
Zhu Jiao;
Lü Xiaohui;
Wang Junfeng;
Ma Lei;
Lan Chengyun;
Miao Jun;
Sun Yang;
Zhang Jihua;
Han Wei
-
-
摘要:
以纯黄色蜡质蝴蝶兰Phalaenopsis'C27'为母本、紫红色纸质蝴蝶兰Phalaenopsis'31'为父本,对其杂种后代植株性状和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部特征,可将F1代分为7个组群,除Group 6花瓣为深紫红色隐条纹之外,其余6个组群均呈现花瓣底色条纹性状分离的显著特征.对F1代观赏性状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花序长、花朵数、花梗长变异最大;其余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表现为中亲优势或衰退.从植株性状变异系数分析,株高、植株冠幅、叶片数变异较大,其余性状变异都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蜡质黄花的优点对纸质大红花观赏性状进行改良,选育特色蝴蝶兰优良单株和新品系奠定基础,并为蝴蝶兰花色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指导.
-
-
刘建明;
杨光维;
陈春华;
道尔基;
吐来力江;
李静
-
-
摘要:
为了研究夏季放牧冬季舍饲饲养环境下美国瑞士褐牛、德国瑞士褐牛、加拿大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F1代(MXHF1、DXHF1、JXHF1)母牛综合生产性能,选取3种F1代母牛各18头,分别测定0、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计算体尺指数,并测定18月龄肉质性状.结果 显示:6月龄DXHF1体斜长显著高于JXHF1 (P<0.05),12月龄DXHF1体高极显著高于MXHF1和JXHF1 (P<0.01),12月龄JXHF1胸围显著高于DXHF1 (P<0.05),18月龄、24月龄MXHF1和DXHF1体高显著高于JXHF1 (P<0.05),24月龄MXHF1、DXHF1体斜长极显著高于JXHF1 (P<0.01);DXHF1初生重显著高于MXHF1和JXHF1 (P<0.05),18月龄JXHF1体重显著高于MXHF1、DXHF1 (P<0.05),12~18月龄段JXHF1日增重显著高于MXHF1、DXHF1 (P<0.05);JXHF1各月龄的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均高于MXHF1和DXHF1;18月龄JXHF1眼肌高度、眼肌面积显著高于MXHF1和DXHF1 (P<0.05).从体型外貌上看,JXHF1更偏向肉用类型,MXHF1和DXHF1更偏向于乳肉兼用类型,今后可利用美国瑞士褐牛、德国瑞士褐牛选育新疆褐牛乳用类型,利用加拿大瑞士褐牛选育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同时可利用加拿大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进行杂交育肥,以期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
-
GUO Jian-wen;
郭建文;
LI Dong-mei;
李冬梅;
TIAN Xin-hui;
田新会;
DU Wen-hua;
杜文华
- 《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小黑麦(Triticale)品系P1和P2有性杂交得到的F1代群体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和基因型多态性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66个杂交F1代单株中14个单株为假杂种,52个单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单株生长后期死亡;(2)46株真杂种的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超过双亲,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3)14对ISSR引物对46个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平均为61.19%,其中UBC82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4)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748处,将杂交F1代群体和父母本分为3大类,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1代单株;杂交F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1类,最后与父本聚为1类,说明46个杂交F1代均偏向母本.
-
-
GUO Jian-wen;
郭建文;
LI Dong-mei;
李冬梅;
TIAN Xin-hui;
田新会;
DU Wen-hua;
杜文华
- 《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小黑麦(Triticale)品系P1和P2有性杂交得到的F1代群体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和基因型多态性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66个杂交F1代单株中14个单株为假杂种,52个单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单株生长后期死亡;(2)46株真杂种的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超过双亲,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3)14对ISSR引物对46个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平均为61.19%,其中UBC82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4)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748处,将杂交F1代群体和父母本分为3大类,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1代单株;杂交F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1类,最后与父本聚为1类,说明46个杂交F1代均偏向母本.
-
-
GUO Jian-wen;
郭建文;
LI Dong-mei;
李冬梅;
TIAN Xin-hui;
田新会;
DU Wen-hua;
杜文华
- 《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小黑麦(Triticale)品系P1和P2有性杂交得到的F1代群体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和基因型多态性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66个杂交F1代单株中14个单株为假杂种,52个单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单株生长后期死亡;(2)46株真杂种的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超过双亲,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3)14对ISSR引物对46个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平均为61.19%,其中UBC82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4)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748处,将杂交F1代群体和父母本分为3大类,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1代单株;杂交F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1类,最后与父本聚为1类,说明46个杂交F1代均偏向母本.
-
-
GUO Jian-wen;
郭建文;
LI Dong-mei;
李冬梅;
TIAN Xin-hui;
田新会;
DU Wen-hua;
杜文华
- 《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本试验通过对小黑麦(Triticale)品系P1和P2有性杂交得到的F1代群体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和基因型多态性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66个杂交F1代单株中14个单株为假杂种,52个单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单株生长后期死亡;(2)46株真杂种的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超过双亲,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3)14对ISSR引物对46个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平均为61.19%,其中UBC822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4)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748处,将杂交F1代群体和父母本分为3大类,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1代单株;杂交F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1类,最后与父本聚为1类,说明46个杂交F1代均偏向母本.
-
-
WANG Mao-yuan;
王茂元;
ZHONG Quan-fu;
钟全福;
TIAN Tian;
田田;
WU Mei-ying;
吴妹英;
HU Zhen-xi;
胡振禧
- 《2016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2016海峡两岸水产增养殖与病害学术研讨会(第六届闽台水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C、8.23°C、7.60°C.当水温降到9.6°C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C-7.5°C;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C-6.7°C;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C-6.3°C.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两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
-
WANG Mao-yuan;
王茂元;
ZHONG Quan-fu;
钟全福;
TIAN Tian;
田田;
WU Mei-ying;
吴妹英;
HU Zhen-xi;
胡振禧
- 《2016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2016海峡两岸水产增养殖与病害学术研讨会(第六届闽台水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C、8.23°C、7.60°C.当水温降到9.6°C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C-7.5°C;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C-6.7°C;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C-6.3°C.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两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
-
WANG Mao-yuan;
王茂元;
ZHONG Quan-fu;
钟全福;
TIAN Tian;
田田;
WU Mei-ying;
吴妹英;
HU Zhen-xi;
胡振禧
- 《2016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2016海峡两岸水产增养殖与病害学术研讨会(第六届闽台水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C、8.23°C、7.60°C.当水温降到9.6°C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C-7.5°C;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C-6.7°C;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C-6.3°C.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两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
-
WANG Mao-yuan;
王茂元;
ZHONG Quan-fu;
钟全福;
TIAN Tian;
田田;
WU Mei-ying;
吴妹英;
HU Zhen-xi;
胡振禧
- 《2016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2016海峡两岸水产增养殖与病害学术研讨会(第六届闽台水产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雌鱼作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对,研究杂交罗非鱼F1代的耐寒能力.应用室内人工降温方法,测定了杂交子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等耐寒指标.结果显示,3种杂交罗非鱼的耐寒能力各不相同,埃奥鱼、湘奥鱼和吉奥鱼半致死低温分别为:8.63°C、8.23°C、7.60°C.当水温降到9.6°C时,埃奥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9.6°C-7.5°C;湘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9.4°C-6.7°C;吉奥鱼的死亡低温范围为8.9°C-6.3°C.通过对3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杂交罗非鱼中,吉奥鱼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其LT50与埃奥鱼、湘奥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两种杂交罗非鱼的LT5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
-
HE Xinglong;
贺兴龙;
WANG Kekua;
王克华;
DOU Taocun;
窦套存;
HONG Jun;
洪军;
QU Liang;
曲亮;
LI Shangmin;
李尚民;
DU Fangfang;
杜房房
-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本试验以苏禽青壳蛋鸡和白来航鸡为亲本,通过正反交交配方式产生F1代,观察杂交F1代外貌特征的变化,并测定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苏禽青壳蛋鸡与白来航鸡正反交F1代的羽色主要表现为白色,但正反交组合间羽色表现稍有差异,以苏禽青壳蛋鸡公鸡为父本的后代大多数在背部或翅膀等处羽毛会带有黑色斑点;杂交后代在胫色表现上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采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Ft代体重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高,该模型拟合公母鸡的成熟体重反交组均大于正交组,拐点日龄两组合公鸡基本相当,分别为68.49、68.50 d,反交组母鸡到达生长拐点的日龄要比正交组迟3d左右,平均生长速率正交组公母鸡比反交组公母鸡快.
-
-
HE Xinglong;
贺兴龙;
WANG Kekua;
王克华;
DOU Taocun;
窦套存;
HONG Jun;
洪军;
QU Liang;
曲亮;
LI Shangmin;
李尚民;
DU Fangfang;
杜房房
- 《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本试验以苏禽青壳蛋鸡和白来航鸡为亲本,通过正反交交配方式产生F1代,观察杂交F1代外貌特征的变化,并测定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苏禽青壳蛋鸡与白来航鸡正反交F1代的羽色主要表现为白色,但正反交组合间羽色表现稍有差异,以苏禽青壳蛋鸡公鸡为父本的后代大多数在背部或翅膀等处羽毛会带有黑色斑点;杂交后代在胫色表现上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采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Ft代体重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高,该模型拟合公母鸡的成熟体重反交组均大于正交组,拐点日龄两组合公鸡基本相当,分别为68.49、68.50 d,反交组母鸡到达生长拐点的日龄要比正交组迟3d左右,平均生长速率正交组公母鸡比反交组公母鸡快.
-
-
-
-
-
-
-
-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9.14
-
摘要:
一种优质杂交一代菜薹的新型选育方法,选择包括:(1)母本育种:普通白菜种定植、筛选单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下一季,播种F2代种子,定植,筛选单株获得F3代种子;至母本自交不亲和系育成满足性状稳定,亲和指数稳定且达到种子生产要求,得到Fx代种子;播种Fx代种子,定植,混合留种,作原原种,母本自交不亲和系育成;(2)父本育种:菜薹种定植、筛选单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下一季播种F2代,定植、筛选单株得F3代种子;至父本自交系育成满足性状稳定且达到种子生产要求得Fy代种子,下一季播种Fy代种子,混合留种,作原原种;父本自交亲和系育成;(3)杂交一代种子:在定植田父本和母本进行定植,花期通过蜜蜂授粉生产杂交一代种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