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械组成

机械组成

机械组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00853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茶叶、河北林业科技、河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机械组成的相关文献由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克锋、李朝英、郑路等。

机械组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0853 占比:99.96%

总计:300961篇

机械组成—发文趋势图

机械组成

-研究学者

  • 刘克锋
  • 李朝英
  • 郑路
  • 何丙辉
  • 刘笑冰
  • 乔云发
  • 刘德和
  • 卢立华
  • 孙云南
  • 安国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昊; 韩庚友; 包会之; 张彩荣
    • 摘要: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为研究土壤粉粒含量与土壤可蚀性K值关系,依据EPIC模型,构建了沙粒、粉粒、粘粒含量分别为1%到98%的所有整数组合的数据集,计算了在有机质含量为2%的前提条件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了各种粘粒含量条件下土壤可蚀性与粉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粉粒含量中等时,前者斜率大于后者,粉粒含量较大或较小时,前者斜率小于后者。
    • 刘立鸿; 陈军晶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对于地铁电动防淹门的相关设置要求及应用现状,阐述了电动防淹门的电控原理,不同形式的电动防淹门控制原理基本一致,提出了电动防淹门与地铁工程中其他专业的接口设计功能,以供参考。
    • 张龙; 刘燕翔; 彭华伟; 王鑫; 庄舜尧; 王美艳; 史学正
    • 摘要: [目的]探明毕节烟区土壤质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其植烟土壤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均匀取样原则并结合烟草种植情况,采集毕节烟区653个样点土样数据,研究其土壤质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毕节市植烟土壤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为5.60%~75.30%、12.90%~75.50%和7.40%~63.20%,平均分别为24.75%、44.71%和27.38%.各区县砂粒含量以威宁最高(32.18%),纳雍最低(13.94%);粉粒含量以黔西最高(53.28%),威宁最低(42.25%);黏粒含量以纳雍最高(36.18%),威宁最低(25.56%);空间分布上,砂粒含量以威宁和赫章最高,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较低,粉粒含量以金沙、大方和黔西等较高,威宁、赫章和纳雍等相对较低;黏粒含量以纳雍县全县及七星关、织金等部分地区最高,金沙、黔西和赫章等部分地区也相对较高,其余区域均较低;全市植烟土壤质地以粉质壤土为主,其次为黏壤土与砂壤土,其余类型很少.[结论]毕节植烟土壤质地以粉质壤土为主,多数土壤质地适合烤烟生产.
    • 辛莹; 舒锴; 戴黎聪; 钱大文; 郭小伟; 杜岩功
    • 摘要: 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中11种典型物种分布区的235个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明确该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荒漠生态系统0~100cm土壤各层次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50~40.20g/kg.在0~100cm土壤剖面内,11种优势植物群落的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芨芨草群落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38.99±7.95g/kg),梭梭群落有机碳平均含量最低(4.01±0.42g/kg).在0~10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0~10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东西两侧较高、中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与大柴旦行政区.综上所述,明确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估算青藏高原土壤碳库储量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 魏静; 杨珂; 董起广
    • 摘要: 目前,运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检测土壤质地十分普遍,该仪器可用干法、湿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为判别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干法和湿法分别对耀州区瑶曲镇的14个样品进行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测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干法较湿法检测粘粒(<2μm)含量均偏低,粉粒(2~50μm)含量各有高低,砂粒(50~2000μm)含量均偏高。干法和湿法检测的粒径分布呈极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为0.869,因此在本项目区内可借助该模型,运用干法检测模拟湿法检测粒径分布范围,并判断机械组成
    • 马天舒; 丁伟林; 肖复明; 黄雅奇; 朱新传; 刘志云; 邓湘雯
    • 摘要: [目的]研究陈山红心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为正确理解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土壤性质提供基础数据,为揭示亚热带红心杉形成机理提供研究新思路.[方法]选择9、15、26和34 a陈山红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红心杉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结果]随着林龄的增加,陈山红心杉土壤逐渐酸化,pH值在4.0~4.8之间,土质为粉砂土壤,机械组成为粉粒>砂粒>黏粒.全C含量随林龄增加逐渐积累,全N含量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到34 a后上升,全P含量逐渐降低,但到34 a时有所上升.全K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全Ca含量则为先升后降趋势,全Mg含量为上升趋势.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为交换性Al>全Mn>有效Fe>全Ba>全Zn>全Li>全Cu>全Sr>全Bi>全Sn>全As>全Ti,其含量变化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机械组成成分之间相关性较强(P<0.05),全C含量与全N、全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Mg、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Ca含量与全N、全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呈现多样性.机械组成对土壤pH值和大量元素(全C、全N、全P、全Ca和全Mg)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陈山红心杉人工林土壤显示出一定的土壤P限制,因此在未来的红心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P元素.在红心木材长期演替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别是Fe元素含量可能是红心杉红心材形成的影响因子之一,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对比红心杉与普通杉木不同器官对于养分积累与土壤之间元素相关性的差异分析,探讨红心杉红心材的形成机理.
    • 陈进豪; 范弢; 户红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滇东海峰自然保护区岩溶盆地内小生境裂隙土壤异质性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野外取样结合比重计法、团聚体湿筛法等方法,分析海峰石漠化坡地不同小生境裂隙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1)地表小生境和地下裂隙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结合小生境类型和裂隙形态初步将采样裂隙分类命名为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2)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由于裂隙形态、小生境类型以及有无根系等因素导致土壤性质存在异质性。石坑小生境砂粒含量显著高于土面漏斗和石沟裂隙(p<0.05),粉砂粒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p<0.05);土面漏斗砂粒含量显著高于石沟裂隙,粉砂粒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3)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的土壤稳定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差,为土壤的漏失提供便利。深根系植被介入裂隙—土壤系统,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结论]海峰岩溶盆地小生境裂隙土壤性质存在异质性,应加强对小生境的保护和利用,种植深根系植被,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 王龙; 庄南俊
    • 摘要: 根据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的要求,土壤质地需要用卡钦斯基制来分类,但目前国内的检测标准都是测定机械组成之后,按照国际制来进行分类的.由于在机械组成测定时,其粒径不同,所以用现有的《土壤检测 第3 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 NY/T 1121. 3 -200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 1225-1999)来进行测定的话,检测结果是无法用卡钦斯基来分类的,因此,按照卡钦斯基制粒径的要求,通过用沉降、比重计法来进行测定,然后用卡钦斯基来进行土壤质地的分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