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催化剂
有机催化剂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3109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消费导刊、科学与财富、中国发明与专利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年会、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第十四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国际交流会等;有机催化剂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卫平、G·D·希勒二世、G·S·米拉克尔等。
有机催化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31091篇
占比:100.00%
总计:3131176篇
有机催化剂
-研究学者
- 陈卫平
- G·D·希勒二世
- G·S·米拉克尔
- 伍广朋
- 杨贯文
- A·巴塞雷多
- C·比特纳
- F·迪特谢
- L·福尔克尔
- M·R·西维克
- M·布斯基耶
- R·M·格里
- T·加藤
- Y·毛
- 张生勇
- 杨思炜
- 沈圆芳
- 郑辉
- 何炜
- 周辉
- 孟庆伟
- 张瑞
- 张瑶瑶
- 陈治明
- C.迪凯纳
- J-P.迪桑
- J·贝尔特
- M.梅拉斯
- P.金蒂尔霍姆
- R·米尔盖莱
- 亓庆台
- 付晓玲
- 任晓晨
- 任继伟
- 何春艳
- 佟辉
- 侯琳熙
- 冀楠
- 冯世豪
- 刘亚彬
- 刘天鹤
- 刘广志
- 刘玉龙
- 刘翼振
- 刘莉
- 卢振
- 叶干
- 叶金星
- 吉浩凡
- 吕友劲
-
-
杨先碧
-
-
摘要:
催化剂是我们熟知的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目前比较常用的催化剂是金属催化剂和酶。近年来,化学家开发出第三种催化剂,即有机催化剂。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第三种催化剂应用的倡导者——德国科学家本杰明·利斯特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他们的突出贡献是推动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发展。
-
-
邹可可
-
-
摘要:
为了提高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使用的合理性,提出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试验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其在提升反应物表明活性和反应基转化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其对于重排反应物分子结构、加强共轭体系加成和调整分子大小方面的作用效果。通过该研究,以期为非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供文献参考。
-
-
张敏;
甘坤;
刘莉;
陈治明
-
-
摘要:
合成了3种新颖具有轴手性多氢键多活性中心的双硫脲催化剂(1a~1c),并将其应用于催化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β-咔啉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5°C)下,甲苯为溶剂,催化剂1c的用量为x=20%,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取得较高的收率(82%)和较高的对映选择(88%).
-
-
李琛;
李悦生
-
-
摘要:
O-羧基酐(OCA)是α-羟基酸与三光气的缩合产物,其侧基结构丰富,可开环聚合生成结构多样的聚α-羟基酸,弥补了聚乳酸结构和性能单一的缺陷.在OCA开环聚合过程中,手性α-H容易发生外消旋化,导致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下降.本文发现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性能有机催化剂—4-甲氧基吡啶,其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催化OCA的活性开环聚合,有效抑制酯交换和手性α-H的外消旋化副反应,合成出高立构规整度的窄分布聚α-羟基酸.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在甲苯和四氢呋喃等常见溶剂中,OCA的开环聚合遵循一级动力学,但在环氧烷烃溶剂中,OCA开环聚合遵循零级动力学,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作为新型高效有机碱催化剂,4-甲氧基吡啶在多嵌段可降解聚酯高效合成和聚酯生物医药载体制备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杨先碧
-
-
摘要:
说到催化剂,相信同学们对它都不陌生,它是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目前,金属催化剂和酶是两种比较常用的催化剂。近年来,化学家经过努力探索,开发出了第三种催化剂--有机催化剂。德国科学家本杰明·利斯特(左)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右)就是第三种催化剂应用的倡导者,因推动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发展,而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
-
张永娜;
段慧欣;
汪游清
-
-
摘要:
在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手性伯胺化合物是一类特别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为手性仲胺催化剂的补充,它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烯胺或者亚胺盐活性中间体来催化各类不对称反应,在许多不对称转化中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对亚胺化合物(包括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亚胺中间体)的碳氮双键官能团的不对称1,2加成,是获得α位手性含氮化合物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手性伯胺催化剂对亚胺的高对映选择性的不对称反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
-
屈琪;
沈贤德;
刘喜军;
徐亮;
王安坤;
肖宇东
-
-
摘要:
设计及合成了不同官能团的山梨酸酯类单体,以有机催化剂膦腈碱(1-tert-butyl-4,4,4-tris(dimethylamino)-2,2-bis[tris(dimethylamino)phosphoranylidenamino]-2Λ5,45-catenadi(phosphazene),t-Bu-P4)为催化剂(1-methoxy-1-trimethylsilyloxy-2-methyl-propene) MTS为引发剂,采用基团转移聚合法(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GTP)精确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聚山梨酸酯.通过核磁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及分子量,分散性指数(PDI)在1.16~1.25之间,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吻合;利用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试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7.38°C~33.94°C),并讨论了官能团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及规律.
-
-
钟玉姣;
张婷婷;
邱翠波
-
-
摘要:
分类号通过明确的分类体系指引专利存放的位置,是专利检索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关键词呈现多样性,难以提取和准确表达,因此,在检索过程中引入分类号能够降低检索难度.本文对有机催化剂领域的IPC及CPC分类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该领域CPC体系的分类规则和检索特点,以期提高相关领域的检索效率.
-
-
蒋龙
-
-
摘要: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大部分化工产品要想被顺利生产出来,就要借助于催化剂在其中所发挥出来的催化作用。所以在化工领域之中,对催化剂往往会提出较多的要求,并且需求量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属于高效活性物质之一,催化剂被添加至化学反应之中,就化学反应自身来说,除了能够加快反应速度以外,并无法形成其他额外作用,同时催化剂的本身性状也不会由于参加了化学反应而发生改变。
-
-
张立超
-
-
摘要:
许多化工产品要想被成功生产出来,不得不依靠催化剂在其中所起到的催化作用.因此在化工行业,对于催化剂往往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需求量往往也比较大.作为一种高效活性物质,催化剂被加入到化学反应中,对于化学反应本身而言,除了可以起到加速反应进程的作用之外,并不会产生其他额外作用,而催化剂的自身性状也不会因为参与了化学反应而发生任何变化.论文以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深入分析了其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
-
-
-
钱伯章
- 《2011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介绍了CO2转化制甲醇新路线,对国内同行有参考意义.IBN的研究人员采用稳定的N-杂环碳烯(NHC)有机催化剂,利用硅烷使CO2还原。这种有机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相比,甚至在氧气存在下,用于这一反应也颇为有效并且稳定。为此,CO2还原作用可在干燥空气中在缓和条件下进行。氢硅烷提供氢,氢在还原反应中与二氧化碳进行键结合。甚至在室温下,二氧化碳也可靠NHC的有效催化进行还原。从二氧化碳还原的产品中很容易得到甲醇。研究人员以前的研究业已验证了它有多种应用,作为强力抗氧化剂可治疗一些疾病,并可有效地催化使糖类转化为替代能源来源。现在的成果进一步表明,N-杂环碳烯(NHC)可成功地应用于使CO2转化为甲醇,这将有助于打开这种大量存在的气体潜在利用的大门。
-
-
李弘
-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近年来,在生物降解聚合物合成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重要进展.由于合成聚乳酸类生物医用降解材料的最常用的催化剂辛酸亚锡Sn(Oct)的细胞毒性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日益深切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研究开发出许多性能优异的低毒、非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如:位阻西佛碱-Al络合物),Red-Al等)用于催化交酯类单体的活性、立构专一性及立构选择性聚合反应.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研究开发出几种可引发丙交酯类单体活性和立构专一性开环聚合的不含金属的有机催化剂,如:ROH-PR、ROH-DMAP、肌酐、醋酸六丁基胍等.这类无金属的有机催化剂,特别是仿生型有机胍类催化剂在生物医物降解材料合成方面的具有十分诱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
Yihuan Liu;
刘一寰;
Kai Guo;
郭凯
- 《2018中国化工学会橡塑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橡塑领域微化工产业化示范工程展示大会》
-
摘要:
本文构建了简易的聚四氟乙烯管式微反应器平台,系统研究了微尺度下有机催化内酯开环聚合反应体系.以1,5,7-三叠氮双环(4.4.0)癸-5-烯为有机催化剂、δ-戊内酯为单体、苯甲醇为引发剂,研究了微反应器和传统釜式反应器中聚合反应的异同.微反应器可以对反应条件进行高精度控制,通过改变流速可精确调控保留时间(反应时间),室温下获得一系列不同分子量(2000-10000g/mol)的聚戊内酯.微反应器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大幅度提升混合、传质和传热速率,微尺度下TBD催化内酯表观聚合速率常数,是传统釜式反应器的2倍左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