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90558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母婴世界、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有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彦选、房军、曲青山等。
有创血压监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0558篇
占比:99.92%
总计:290800篇
有创血压监测
-研究学者
- 张彦选
- 房军
- 曲青山
- 李明
- 蒋欣
- 黄锦芳
- 刘瑞勇
- 刘艳霞
- 苗书斋
- D·韦尔勒
- 丁春燕
- 于瑞英
- 任昊然
- 何义平
- 何瑞云
- 余艳艳
- 刘云娟
- 刘培娟
- 刘汉清
- 刘畅
- 刘艳
- 吴改会
- 吴登助
- 吴雷
- 周慧
- 夏瑜
- 姜金花
- 孙静
- 孟宪刚
- 安亚文
- 宋硕
- 张娟
- 张晓琳
- 徐赫谦
- 晋国蓉
- 曾思达
- 曾雪萍
- 李伟
- 李芳
- 李飞娥
- 梁小华
- 楚河静
- 毛鸿丽
- 汪皓
- 沈咏芳
- 潘振宏
- 潘邦霞
- 王丹杰
- 王丽娟
- 王娟
-
-
苏晴宇;
吴登助;
章琳;
郑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动脉留置针装置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动脉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7月在该院结核重症监护室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血压的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式动脉留置针装置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使用传统动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操作人数、血液污染发生率和平均动脉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操作仅需1人,对照组需2人。试验组血液污染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动脉留置针可降低动脉穿刺置管的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穿刺置管过程中血液污染,且经济、实用。
-
-
单豫;
陶琳;
易银萍;
杜晓宁;
郑战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对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有创血压监测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CCU收治的经桡动脉留置针行有创血压监测的73例患者,以2021年8月实施留置针改良固定装置时间前后将其分为传统组(留置针传统固定,n=36)和改良组(留置针改良固定,n=37)。比较两组的舒适度(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传统组的25.00%(P<0.05)。结论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可明显提升CCU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
陈素贞;
陈少环;
李艺珍
-
-
摘要:
目的 探讨输液加压袋持续冲洗应用于危重症患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ABP)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100例危重症患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50例,两组都使用0.5U/mL肝素钠盐水,对照组使用输液泵持续2mL/h泵入配合间断冲管,干预组使用加压输液袋(压力设置为150mmHg,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以2mL//h速度匀速缓慢滴入)持续冲管配合间断冲管,观察两组患儿动脉置管时间、动脉走向瘀斑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动脉走向发生瘀斑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动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加压输液袋有效地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动脉走向瘀斑的发生率,延长动脉置管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
-
刘均英
-
-
摘要:
目的 探析有创血压监测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血压监测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无创监测);观察组65例(连续有创监测).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染、血栓、血肿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予以STEMI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可充分发挥连续有创血压监护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STEMI了救治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
-
黄玉菁;
朱尚文;
刘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功能位桡动脉固定装置在颅脑外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躁动需桡动脉持续监测血压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功能位桡动脉固定装置.比较两组首次桡动脉置管装置时间、置管保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桡动脉置管装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式功能位桡动脉固定装置应用于颅脑外伤躁动患者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可缩短桡动脉置管装置时间,延长置管保留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有创伤害,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
刘敏燕;
刘莉娜;
段莉
-
-
摘要: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婴幼儿,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对照组行桡动脉穿刺,观察组行颞浅动脉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拔管后按压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拔管后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婴幼儿通过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较桡动脉穿刺效果更理想,穿刺耗时短、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便于临床准确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护理人员更易操作与观察.
-
-
余杏玲;
毛鸿丽;
康丹
-
-
摘要:
目的 研究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110例患者在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发生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出现相关问题所占比例为36.36%,在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为局部感染、12例患者为导管脱落、9例患者为导管堵塞,4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所有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未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威胁,使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正常完成.结论 在为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对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结果积极落实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解决问题,确保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进行.
-
-
岑柱贵
-
-
摘要:
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当中,采取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予以治疗的肢体舒适度进行研究.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70例.之后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患者采取常规固定方法设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采取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实施治疗设为研究组,每组各35例患者;之后对所有患者的肢体舒适度进行统计评估,并探讨不同治疗方式下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皮肤压痕、桡动脉置管换药时间等情况.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皮肤压痕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更好;研究组患者桡动脉置管换药时间短于常规组;从肢体舒适度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4.29%,常规组患者的舒适度为80.00%,数据对比研究组舒适度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症患者提供治疗工作时,采用改良桡动脉置管方法予以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桡动脉置管换药时间,缓解患者皮肤压痕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对患者的肢体舒适度进行提升,所以改良桡动脉置管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
廖燕娜
-
-
摘要:
目的 联合正压输液接头和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重症医学科治疗并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共85例,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未采用正压输液接头,观察组采用正压输液接头.比较两组患者动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社会支持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正压输液接头运用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可有效改善动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
-
-
叶柳芳
-
-
摘要:
目的:研究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CU有创血压监测患者为对象,对照组(n=20)为常规护理,观察组(n=20)为针对性护理。结果:在不同时间节点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在血压升高的速度上,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慢,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对照组多于观察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影响较大,为监测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不良反应出现,推广价值很高。
-
-
魏琛;
徐庆荣;
杨玉霞
- 《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评价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手足口病液体复苏中的可行性及监测效果.rn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后,进行24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30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30 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比较两者的数值以及早期液体复苏后变化的情况.rn 结果:有创血压较无创血压平均值低(P<0.05).液体复苏时,有创血压的变化幅度与无创血压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创血压变化较无创血压稍早.rn 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可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下监测,较无创血压应用方便,能够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监测能够有效地指导静脉液体量和速度调整,对于液体复苏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并可以防止肺水肿加重,较无创血压更加方便、持续,能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
-
孙丽娟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总结对ICU危重病人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rn 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有30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其中27例是经桡动脉穿刺,在桡动脉穿刺置管前均采用改良的Allen’s试验来检查掌部血管弓吻合情况.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创新的采集血标本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rn 结果:30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监测,在动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管1例,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rn 结论: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动态的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指导治疗,但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操作,有很多并发症,而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
-
张葆荣;
吴函书;
刘洋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提供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是否对儿童床旁血液净化的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rn 方法:穿刺时首选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立即连接有创压力传感器,压力袋加压至300mmHg,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平右心房水平,一般放在腋中线第4肋间,校零后心电监护仪上即可显示血压值.rn 结果:监测的31例患儿中,28例顺利完成治疗,3例死亡.在28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因病情需要置管时间达9天,其余置管时间为2~7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3天,通过有效的护理无一例出现低血压等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rn 结论:血压是反映机体循环系统变化的指标之一,有创血压监测既可以准确、连续性的观察动脉血压,又可直接采动脉血监测血气分析及各种生化检测,在床旁血滤治疗中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当发现血压发生变化时,可以第一时间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减少超滤率或暂停超滤,调整置换液流速等,提高治疗效率.通过在临床中的应用,建议在儿童床旁血滤治疗中推广应用有创血压监测.
-
-
李薇;
郭晓萍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有创血压监测是指体表插入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直接测定血压的方法,是心血管疾病在介入治疗中对循环功能进行监测的重要方法,可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成功提供重要依据.研究介入患者在使用有创血压监测常见并发症的.该方法既能准确、连续、客观地测量动脉血压,又便于护士反复采血,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也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监测数据.方法:64例患者,男42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岁,其中冠脉造影术38例,冠脉造影及内支架安置术26例,均为桡动脉穿刺.对该部分住院期间在介入过程中使用有创血压监测时,通过观察血压波形、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早发现血压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技术防止血栓的形成、空气栓塞、出血、血肿、感染、脱管等并发症,全组64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对介入患者使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提供准确的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给予规范的,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
-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摘要:
将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带有有创血压监测导管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防压疮的护理方法:穿刺成功后在有创血压监测导管螺旋帽下垫两层约1.5cm*1.5cm大小的无菌纱布,以穿刺点为中心应用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横向固定监测导管,然后在患儿手背受压处以塞肤润按摩,在固定小木板上垫两层柔软纱布,最后用3M一次性防过敏胶布将患儿穿刺处手臂和小木板固定在一起.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导管防压疮的护理方法在预防有创血压监测导管压疮中的应用效果.
-
-
冯波;
丁寅君;
刘春艳;
李棚;
夏培明;
王平霞;
郑红娟;
姚丹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无肝素生理盐水作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管路冲管液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将102例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肝素组),实验组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进行持续加压冲洗,对照组用5u/ml肝素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加压冲洗,两组均采用微量注射泵,以2mL/h的速度持续输注.记录两组患儿动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估导管通畅性,观察导管堵塞或不畅、动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监测凝血功能. 结果:两组动脉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6±11.6H和95±9.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堵塞或不畅、动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肿、出血及凝血功能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理盐水作为有创动脉血压管路冲管液,既能维持有创动脉血压管路的通畅,又能保证患儿动脉血压监测期间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