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3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1426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光明中医、广西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等;月经过少的相关文献由1323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瑞、姚珍薇、乐爱文等。

月经过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3 占比:31.27%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2.46%

专利文献>

论文:1426 占比:66.26%

总计:2152篇

月经过少—发文趋势图

月经过少

-研究学者

  • 袁瑞
  • 姚珍薇
  • 乐爱文
  • 李敏
  • 耿力
  • 丁丽仙
  • 杨鉴冰
  • 吴兴连
  • 张帆
  • 陈令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丹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水出诸肾”理论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患者的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修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经水出诸肾”理论下自拟温肾活血汤治疗,治疗3个月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月经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经时间及月经量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均降低,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均增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上升,但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水出诸肾”理论下自拟温肾活血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温肾疏肝、活血化瘀等作用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促进月经恢复正常。
    • 姜艳林
    •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方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祛瘀方。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月经量、周期、经期、卵泡直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补肾祛瘀方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效果较好。
    • 钟观兰; 梁婧; 阿依达娜·毛兰; 刘琦; 张红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张红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红教授门诊月经过少的中药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药物122味,性味以甘温类为主,主归肝肾脾经;得到用药频次>60次的有20味药,高频用药模式48个,含有16味中药;核心药物组合18个,新处方9首。结论张红教授治疗月经过少以调肝为要,主以调补肝肾以益精血,辅以调和肝脾以生气血,并且分期论治以和阴阳;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寿胎丸、逍遥散、五子衍宗丸化裁,用药具有中正平和,动静结合,善用子类药的特色。
    • 庄春霞; 王乃平; 陈丹华; 方泽敏; 郭丹妮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坤泰胶囊治疗肾阴虚型绝经过渡期早期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用克龄蒙治疗,观察组用坤泰胶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FSH/LH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坤泰胶囊治疗肾阴虚型绝经过渡期早期月经过少疗效较好。
    • 徐冬艳
    • 摘要: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临床上温经汤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多种妇人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 詹冰欣; 李赟
    • 摘要: 目的:观察养精汤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补佳乐联合地屈孕酮口服,治疗组予养精汤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期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精汤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疗效较好,且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 莫灵芝; 黄美英
    • 摘要: 月经过少是人工流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月经过少如及时有效干预,会引起闭经,严重影响女性健康[1]。西医多采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孕激素促进内膜转化,但临床疗效欠理想。笔者采用自拟补肾疏肝调经汤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联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肾虚兼肝郁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30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 柳婷婷; 刘彤鸥; 何斯怡; 邱诗琦
    • 摘要: 目的研究近10年中药复方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中药复方,提取文献中的中药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对复方中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筛选方剂65首,涉及中药79味,药物类别10种。其中高频使用的中药有当归、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等,使用补虚药最多,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为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关联分析得到“当归-丹参”等16个常用药对,“当归-杜仲-山茱萸”等30个药组。系统聚类分析当截距为10、聚为5类时聚类效果较好,即将25味高频药物分为5类较为适宜。聚类分析得到“山茱萸、山药、茯苓、熟地黄、枸杞子、杜仲、紫河车、菟丝子、女贞子”“赤芍、桃仁”、“益母草、鸡血藤、白术、党参、炙甘草、肉苁蓉”“甘草、续断、红花、香附、丹参”“川芎、白芍、当归”等5个核心组合。结论近10年中药复方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用药多取温、平之品,注重从肝、肾、脾论治,补肾、健脾、疏肝、活血是常用治法。
    • 刘小利; 贺丰杰(指导)
    • 摘要: 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常与月经后期相并见,如不予足够重视延误治疗时机,常发展为闭经,导致不孕及卵巢早衰,严重威胁妇女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贺丰杰教授长期致力于妇科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对月经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阴精为月经之根本,月经过少的病机特点多为阴液不足,滋阴是调经的重点,按照"阴阳一体、阴阳互根"中医核心理论,提出"全周期滋阴,经前期阴中求阳以温阳"的治疗新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 李杏杏; 张蕾; 叶海燕; 张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生化汤序贯治疗对无痛人流术后子宫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无痛人流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对照组予预防感染治疗,西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生化汤治疗。比较3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并记录各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在控制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首次月经复潮时间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时,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2.0%、1.0%。西药组共7例出现不良事件反应,而中药组和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生化汤可以减少无痛人流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促进子宫修复、月经按期复潮,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