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4-06-20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广州国际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以下简称"本学术流派")有注重本论的学术思想.本者,根也.本学术流派注重于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受关学(宋明以来的理学)中"人学"、"人本"、"民生"思想的影响,更推重以人为本的保根护苗思想.所谓的"三本"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小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也处于人生的第一次文化化过程中,须要更多的诊疗摄护关注和人文精神的关照.基此,本学术流派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注重"三本"的学术思想.rn 本学术流派认为小儿智力落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精髓不充,脑海空虚,故而发育落后,出现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发育迟缓等肾精髓海不足的症状。治当以滋补先天肾精为本,唯有肾精充足,脑窍得养,才能使智力正常,故用“聪脑益智汤”以滋补肾精,填充脑髓,开启脑窍,促使智力逐渐地趋于正常。rn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对于其它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上,补肾精、益肾气之法,也可以治疗肾精亏虚所致的老人发脱齿摇,以及青壮年阳痿早泄、或经闭不孕等症,而且还可以通过养生保精、补肾益气之法,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温肾药具有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 摘要: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发祥于关中西府岐山,其地望是两山(太白-岐山)夹—原(关中平原西部一段).这里也是医药文化发祥的重要地.太白药山,西岐医山,医药毓秀,处方灵验.道地药、熟药、生药、神奇的"七药",以及"有毒中草药"的安全使用,直接关乎中医临床的疗效.故"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用药遣方的学术经验相当丰富,下面试述其要.rn 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在用药方面,讲道地,善炮制,药证对应中药通常指中医所用的、中药材公司经营的有国家药材标准的药材。中药需要炮制,故名熟药。经过炮制后的中药能够增强药物作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改变药材的某些形状,便于贮藏和制剂,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便于服用。本学术流派把敢不敢安全使用“有毒中草药”视为衡量医术高下的一条标准。故本学术流派重视“有毒中草药”的安全使用,但持非常慎重的态度,并参鉴现代药理药化知识。
  • 摘要:近代龙砂医学流派的著名医家章巨膺先生认为:"各家学派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条件形成,可以说地理、人事为之因素,但是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与天地相应,气候的转变自必影响于人体疾病的形态,因此王朴庄、陆九芝等从天时转变的关系,以运气学说来分析医学流派不同的理论.""王朴庄、陆九芝等以《内经》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学说来推论医学流派形成的缘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可以进一步加以探讨."医学史上一个学术观点的产生,必定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当时流行的疾病的证候特点有关。中医各家学说的产生,跟五运六气有直接关系。不讲五运六气,就难以搞清各家学说的关系。从运气学说入手,可澄清中医学术中大量历史悬案。
  • 摘要:肺肾气虚证型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基本证型,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失衡是此类病证的主要背景,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伴此证型的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炎症就更加明显,致炎和抑炎的关系就更加复杂,HPA轴功能的受损就更加明显.中医补肾益气方药干预疗效确切,补肾益气中药可纠正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从而使气道变应性炎症减轻,哮喘和COPD得到控制和改善,其中补肾药淫羊藿等侧重于调节HPA轴,益气药黄芪等侧重于调节免疫,说明补肾益气方具有改善HPA轴功能,重塑机体致炎/抑炎调控机制平衡的作用.
  • 摘要: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澄江针灸学派,在"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针灸科学化实践.不仅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讲习所、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针灸疗养院等科研、教学和医疗机构,还创办《针灸杂志》、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尤其培养了大批根植于临床、兼具现代科学素养的针灸人才,对现代针灸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n 以承淡安为领袖的澄江针灸学派,作为针灸科学化的先驱,在民国时期在科学化道路上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不仅承淡安本人的针灸学识不断进步,而且还培养了邱茂良等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针灸优秀传人。民国时期澄江针灸学派科学化实践,具有如下特点。立足临床,以疗效为基础。洋为中用,以自我为主体。与时俱进,以不断进步为努力方向。rn 民国时期,澄江针灸学派的科学化实践,不仅从组织上创办了针灸学研究社,从学术上创办了《针灸杂志》,从内涵上构建了以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四部分内容为主体的针灸学科,初步具备了现代针灸学科的雏形。对建国后的现代针灸学科构建,在形式结构和内容内涵等方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期间澄江针灸学派的科学化实践,在海内外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优秀针灸人才,不仅对建国后的中国现代针灸学术产生深远影响。
  •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产生了自己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方法,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医学理论,这些方法与理论同中医药学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在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来研究针灸学的同时,还应当从民族医药学中为针灸学汲取营养。rn 我国当代医学的结构模式由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部分组成,但这种表述是不完整的,因为它忽略了民族医学的存在。当代中国医学结构模式应为:传统医学(含中医、民族医学)、西医、中西医结合。而民族医学与中医学应该是并列的。因此,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针灸学在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同时,还应当与民族医学相整合。现代与传统并举应该成为针灸学发展的思路。民族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医疗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针灸学将逐渐融入到生命科学的领域,在汲取现代医学优势的同时,针灸学亦当与民族医学兼容并蓄,通过三者的技术互补、理论融合,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与多渠道的研究方法.rn 各民族独特的区域环境和特殊的植物资源使得民族医药学研究具有其他医药学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云南民族医药的大力研究为契机,挖掘云南民族医药的区域优势和特色,拓展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空间,搭建各种医学平等交流的平台,使不同形态的医学在一种动态的交流中达成理解、共识和医学资源的共享,奠定各种医学平等发展和相互补充的基础,从而保证各族医药在多元互动中合理发展。因此,在坚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从现代医学以及民族医学中汲取可用之处,将会使针灸学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利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技术优势研究针灸学,运用我国丰富的民族医学资源充实针灸学,必将成为21世纪医学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 摘要:自中医起源以来,以“师徒授受”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主体地位,这是中医教育史上培养人才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院校教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并在祖国医药文化继承、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这种高度统一的教育模式禁锢了学术的传承,造就了大批毫无个性和中医特色的中医药从业队伍,给流派及其学术特色的传承带来了种种弊端。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的同时,亦存在问题。但是不能厚此薄彼,而应该改变思想,积极创新,将传统师承教育的优点融入现代中医高等院校教育中,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之目的,近年来,龙江医派极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致力于医派学术经验挖掘整理、学术交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奋为流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当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建设"热"的环境下,加强流派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龙江医派极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致力于医派学术经验挖掘整理、学术交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为流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rn 相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带领下,通过对龙江医派底蕴的发掘和打造,定能使其成为黑龙江中医药学术界理论产生和创新的土壤,成为黑龙江省中医从业者的凝聚中心,成为黑龙江中医学术探讨的平台和学术园地,成为黑龙江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核心动力,成为引领、传承、传播黑龙江中医学术的主体力量,成为黑龙江中医文化品牌和精神家园,成为龙江医药学的特色标志,成为黑龙江的重要地理文化标识。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龙江医派将会作出新的学术与文化建树,为丰富祖国医学的内涵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对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进行了梳理研究;总结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传承理念:探讨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学术特点和特色诊疗技术;简介了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主要科研成果及主要学术著作.
  • 摘要: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学派”是指同一门类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因齐鲁泛指山东,凡是古今在山东境内出生且学医、或虽然不是在山东境内出生但在山东行境内较长时间医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医家均可称为齐鲁医家,其中有些医家擅长针灸,名医、名著不断出现,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各具特色,以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自成一流派,影响波及齐鲁及其周围、甚至范围更大、直至海外,逐步形成了“齐鲁针灸流派”的特点,促进了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重点将是“齐鲁针灸流派”三位古代代表医家,包括扁鹊,淳于意,王叔,并对三人的学术思想进行简介。在厘清学派、流派的内涵的基础上,给出"齐鲁针灸学术流派"的概念,并略述几位代表医家及其针灸学术思想,体现该流派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也为针灸学流派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rn 通过对“齐鲁针灸学术流派”代表医家及其针灸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看到其流派的学验俱丰的,学术特点也是别具特色的。只有不断发掘、整理、总结和继承,使其独特的诊疗经验发扬光大,验之于临床,才能很大程度上促进针灸学的发展,从而为针灸流派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使其不断向前迈进。相反,针灸学流派的壮大,定会利于理清针灸学的发展脉络。故而,研究“齐鲁针灸流派”,首先有利于梳理齐鲁针灸流派学术传承的脉络,进一步理清山东一带针灸学的发展脉络。其次,知古鉴今,繁荣针灸学术,提高临床疗效,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体系中的特色与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 摘要: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法是继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创立的又一诊疗方法。它一直沿着祖代传流的方式延续至今,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术流派,循经分区是建立在二因理论基础之上的又一学术流派。与现在只认理化指标的高降低升医疗行为相比,二因论是最科学的一大学术流派。它以通过现象看本质,观其外知其内的辨证思维方法继承发展了中医的“有诸内,必行于外”的学术思想。rn 为了把人们从迷信仪器设备中唤醒过来。只有超过那看得见的理化检测手段,才能让患者从仪器迷信的误区中走出来。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方法就具有简单,方便,易学,并可以得到比理化结果还要快的立竿见影的诊疗效果的特点。为了让这一传统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服务全人类,在应用中得到发扬光大,现将这祖传独创的这套诊疗方法捐献出来,提供同行和对中医药爱好者应用,并望能在互相交流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普及。rn 循经就是按照经脉在体表循行部位进行分区,把复杂的经脉穴位以若干个区域所代替.二因论为循经分区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经脉筋膜组织一旦受外邪或内在等因素侵袭,筋膜组织会出现阻塞不通,同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经脉筋膜间组织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瘫痕等病理性改变;从而迫使经脉间的筋膜内循环系统产生障碍,致经筋通路受阻,导致人体气血疲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rn 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法,是外祖父巫书林、母亲巫庚凤和笔者三代人的临床经验总结传承下来的.经过近百年的经验积累和完善已发展创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诊与治相结合的实用技能.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法是建立在二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二因论是"观其外而知其内",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此法既可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又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经历近百年的传承、有所总结提高与创新,但没有得到发展.其原因是没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没进入正式医疗行列,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没人学更人没用.现只有传承,到李航算是第四代传人了.要解决传统中医技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发掘民间传统中医技能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既要做到有偿、奖励、记功三管齐下,又要做到发掘、继承、发展三同步.只有把这些做好了,传统中医还有可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否则仍是一句空话.
  • 摘要: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各家学派,各有所长,笔者认为只有发动各流派潜在力量,使各派各家的特色充分显示出来,然后博采众长,吸收融化,经过总结,把它概括化、规律化,才能使中医学术水平大大提高,才能为整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吴氏从河南迁入厦门同安,自一世医至今已传十一世,已绵延239年的行医传统.聚族繁衍,尽有医名,而以七世医吴瑞甫公为尤著.现将吴氏一派的学术特色及诊疗技艺作论述如下.在妇科许多病症的治疗上,从肺入手,收到显著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一面学习先贤良方,一面探索新意,灵活运用。如在治疗妇女小便不畅时,用“人参丸”以温肺益气,通调水道;孕妇咳嗽则用“知母获等汤”、“参苏饮”、“人参补肺汤”;妊娠小便不利用“黄芪清肺汤”等。诸如此类,皆从肺入手诊治,疗效甚佳。
  • 摘要:李立希教授创立的科学中医整体调控医学,是现代中医重要的学术流派.《科学中医整体调控医学》一书坚持"把西方的科学同中医所总结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原则,发现了以NEI为主导的"人体整体调控网络"是连接中西医学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既能体现中医学科的实质和精华,又能适应现代诊疗的全新中医理论体系,也是代表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中医学-科学中医整体调控医学.科学中医整体调控医学特色诊疗是在"病证"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上实现科学"理法方药"的统一.本文还对抢救脑出血的87岁岳母案例特色诊疗进行分析.
  • 摘要:目的:探讨循经推按阴阳跷脉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伴足内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组采用循经推按阴阳跷脉,配合Bobath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足内翻改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推按补阳跷脉、泻阴跷脉对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足内翻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 摘要:目的: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治.方法:制定肩关节周围炎的分型、分期、分度标准,根据不同分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肩关节周炎炎存在潜存期,不进行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当,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将长期存在.陆氏伤科形成了"轻度功能锻炼配合外用药"、"中度局麻下手法松解配合银质针"、"重度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银质针",功能锻炼贯穿始终的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方案.结论:肩关节周围炎要明确分型、分期、分度;一旦确诊,就要积极进行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痉挛型脑瘫有效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非随机前后对照实验,120例患儿均给予外科手术结合中医传统康复以及现代康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120例患儿显效54例,有效6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能有效的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对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方案,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满三个月后予以IQ及ADQ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两者之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有效地改善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及痉挛肌贴敷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在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及痉挛靶肌贴敷治疗,每天1次,30天一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8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及痉挛肌贴敷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舌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舌针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治疗2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结论:舌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通络明目方治疗Graves眼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治疗组予以通络明目方,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治疗,记录临床症候表现,检测并记录sTSH、FT3、FT4、TGAb、TPOAb、TRAb和突眼度.rn 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两组均有较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的程度,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RAb阴性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TAO严重程度的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TAO的严重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中药对Graves眼病后期,改善患者症状和眼征方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应用推广.
  • 摘要:鼻-鼻窦炎系指发生于鼻腔窦腔豁膜的炎症,属于祖国医学“鼻渊”范畴,现代研究证实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引起鼻-鼻窦炎的重要机制。窦口狭小或窦口阻塞,粘液纤毛系统运动障碍,病源微生物定植,导致窦腔引流不畅,分泌物储积,从而又加重纤毛功能的损害,致其互为因果加重病情。rn 四川熊氏一门,善治鼻病,从清末名医熊吉之开始,到当代中医耳鼻喉科名家熊大经,经历三代,最终提出"胆主窦窍"学说,该学说的核心思想为:窦窍属胆,胆和则窦窍通利而司其职,胆腑失调则窍病丛生.熊氏历经三代,围绕该学说,形成治疗鼻渊专方"吉雷开窍汤",上市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和"鼻窦炎口服液"两个品种,临床疗效斐然.本文从历史渊源、理论及临床多角度对"胆主窦窍"理论进行分析,以求能全面解读该理论.rn “胆主窦窍”学说肝胆功能失调是鼻渊的主要病机,这与胆主窦窍学说中肝失疏泄导致津气失于输步等理论相似,提出治疗鼻渊“利肝胆,和枢机”的思想,临床多能收到奇效,故作为中医的后继者有必要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并发展“胆主窦窍”学说。
  • 摘要:姚椿龄老先生出生于岐黄世家,师从江西名医姚荷生及赖良蒲.姚老先生学验俱丰,从事临床工作近50载,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临床疗效颇高,深得广大患者的爱戴和赞誉.笔者近两年来有幸跟诊于姚老左右,现将姚老临床最常用的几组药对做一总结介绍,与同道分享.本文主要介绍了忍冬藤、土茯苓药对,鸡血藤、大血藤药对,川牛膝、车前子药对等等。rn 姚老临证多年,经验丰富,所用药对远不止以上这些,临床常用的还有:譬如用于化痰开窍的石菖蒲、炙远志;用于活血化瘀,开闭的丹参、郁金;用于安神助眠的合欢皮、夜交藤;用于化痰止咳的僵蚕、浙贝;用于理气止痛的玄胡索;用于清通胃肠,运清降浊的竹茹、枳壳;益气行水,固表除湿的防己;养肝明目的枸杞、菊花等等,还有待更全面、深入的总结研究,以造福于后学与患者。
  • 摘要: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或点滴即净,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30m1为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可继发闭经、不孕症、卵巢早衰等。因此及早治疗本病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缓衰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王氏妇科流派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总结如下。因其病机复杂,亦为临床疑难病.三晋王氏流派对本病有独到见解,重视从肝脾肾论治,注重周期疗法,积极予以心理疗法,临床疗效较好.
  • 摘要:中药剂型的产生是祖先在与疾病斗争中,通过对药物的简单加工,以期达到增强治疗作用而形成的。早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曾记载伊尹所作的《汤液经法》、《黄帝内经》书中均已载有汤、丸、散、膏等剂型名称。历代医家为了适应医疗的需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剂型以提高疗效。rn 石氏伤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在临床上对汤、丸、膏、酒、散(粉)剂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一系列各种剂型的名方验方.其多样的剂型变化拓展了骨伤科药物治疗的方法,丰富了骨伤科中药治疗内涵.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剂型为中医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石氏伤科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建立了察体质、审阴阳、调兼邪;以气血为先、注重痰湿;筋骨并重、综合理伤的治病思想。用药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新伤续断汤等多种剂型的名方验方。其多样的剂型变化拓展骨伤科药物治疗的方法,丰富骨伤科中药治疗内涵。
  • 摘要: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氤氲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振兴于建国后.本学派创始人王秀春(1884-1954)先生,系关中西府岐山名中医.自2012年底本学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批准以来,进入发展的最佳时期.现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对本学术流派的诊疗特色综述如下.目前,本学术流派工作室正在深入挖掘王氏济世堂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其代表性著作、医话医论、方志记载、历史实物等文史资料,梳理其传承脉络。探索本学术流派传承发展规律,整理其学术和诊疗技术的优势与特色,并通过医疗实践得到验证和提高,有望在传承本学术流派方面做出应有的推进作用。
  • 摘要:本学术流派的创始人王秀春先生尝引经据典说,在《史记·扁鹊传》中,最早就有扁鹊治小儿"尸厥"时涉及上古医家俞跗"搦髓脑"的记载,说明中医儿科早就有"脑髓"理论的学术思想萌芽.他又依儿科古典医籍《颅囟经》,而发挥了其关于"髓"、"脑"的学术理论.王氏的"脑髓"理论思想,是本学术流派在治疗小儿脑病及其并发症和相关病症方面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在王氏髓论的正催化和孵化之下,本学术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宋虎杰、张玉莲夫妇成立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目前本学术流派的临床传承工作,有关小儿脑性瘫痪、脑积水、持续植物状态、智力低下、孤独症等小儿脑病和常见病的诊疗与康复,是其重要的方面.脑髓理论己被证实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学术思想.rn 本学术流派对于脑性瘫痪的诊治,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小儿脑瘫临床表现结合四诊辨证,将小儿脑瘫分为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脾虚痰阻型、肾精不足型,虚风内动性等五型,辨证施治,开发出专门对应五型的专科制剂;对于痉挛型脑瘫认为主要以肝强脾弱,经筋失养为病机要点,认为其本在脑,其标在筋,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抑肝扶脾,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疗法上创立了“小儿脑瘫五联疗法”。优化选择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造成的各类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rn 本学术流派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在小儿脑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经过科研及临床实践证明,小儿脑病其病位主要在脑部,与心、肝、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学术流派认为中医的“髓”论学说应当包括脑、脊髓、骨髓、精髓等。脑与髓既有腑的性质,又有脏的性质,脑与髓本是双重性质的脏腑,故临床诊疗脑病患者,应当先明其脏腑,方能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用脑髓理论指导小儿脑病的诊治,有其积极作用,具有明显优势,且多良效。
  • 摘要: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不仅会诗词歌赋,同时又精通医药。这些文人往往将祖国医药知识融入到诗文当中,留下了丰富的医学史料。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在古代诗文中有诸多关于瘿病的记述,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包括瘿病的流行地区和水土环境,以及发病症状等。rn 本文梳理了古代诗文中有关瘿病的记述,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文人视角,对瘿病症状有很多珍贵的描述,认识到山区是瘿病主要流行地区,并且注意到了瘿病流行与水土环境、地形景观等的密切关系.综合古代诗文对瘿病的描述,诗文中所指的瘿病多是由于缺碘所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这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交通闭塞、社会风俗等是密切相关的。探寻古代诗文中瘿病之记述,对研究瘿病的源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去探索。
  • 摘要:本文首次通过对先秦时期的有关甲骨文、竹简、《山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诸子百家著作的记述,证明了早在3500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就有了瘿字初文,说明了当时就有瘿病存在,纠正了过去许多书籍认为瘿病最早载于《山海经》、或《庄子》、或《吕氏春秋》、或《内经》等等不同说法.说明了秦汉之前就有较为丰富瘿病记述,不仅记述了瘿的病状描述,还说明了瘿病与山水地理有着密切关系,还记载了许多瘿病治疗及预防方法,反映了当时对瘿病治疗预防方法及方药.文章还首次提出了《五十二病方》中的疣病即为瘿病的学术观点,在瘿病源流梳理方面作了有意义的考释工作.
  • 摘要:傅思义先生是旴江医学流派的重要继承人和传承人,从17岁独自行医直至69岁仙逝,一生从事中医58年,临床疗效显著,在旴江流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吁江医学的传承和发扬发挥了重要的中坚力量。本文在分析时病概念、病种与病因的基础上,整理总结旴江医家傅思义论治时病的经验特点.傅老紧扣旴江流域气候特点认为此流域内人们感受温邪多于寒邪.风温是旴江流域"四时温病"中的一大类疾患,它代表了旴江流域温热类病变的基本特征与规律.立夏以后,暑热渐盛,又因暑多夹湿,故暑热、湿热是夏令主要致病邪气.因冬春二季气温较低,人们也会出现以寒热无汗、脉浮紧为特征的感寒病症,但傅老认识到实际上此感寒不比伤寒,故傅老谓之冒寒.
  • 摘要:龙砂医学流派由宋末元初的大学者陆文圭奠定文化基础,此后至明代龙砂地区名医不断涌现.清代发展为名医群体,形成了以华士为中心和源头并不断向周边扩大,乃至影响全国的"龙砂医学"流派.rn 清·嘉庆元年(1796年)孔广居《天叙姜公传》:“华墅(今称‘华士’)在邑东五十里,龙、砂两山屏障于后,泰清一水襟带于前,其山川之秀,代产良医,迄今大江南北延医者,都于华墅。”到近代,这块名医辈出的土壤依然薪火不息,群星灿烂,桃李天下。首批30位国医大师中有10位与龙砂医家有直接师承关系,包括陆文圭,姜礼,吴达等。笔者通过梳理龙砂医学流派源流及传承,遴选出十位代表性医家,通过他们的生平成就来呈现龙砂医学流派绵延700年的历史和学术思想特色。
  • 摘要:福建少林寺长期以来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福建地处南方,故相对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故人们习惯上又称为"南少林".南少林在传承过程中集"禅""武""医"之大成.武术,同中国古代哲学、军事、艺术各方面有着种种联系,而与伤科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武术的拳种主要是由搏击格斗的实战要求而在长期社会发展中演变而来的,武者经常受伤,必需具备防伤治伤技能,因此"少林伤科"早已成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本文讲述了少林伤科流派的历史渊源,近代南少林骨伤流派,出现一批名家,比如林如高,章宝春等,对学术传承作出重大贡献.
  • 摘要:医者通文,文人研医是中医药发展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独特的现象.姚氏医学流派是云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其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视传人文化素养的培养.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文载医道,习医读文;文塑医人,医德双馨;文中蕴医,医高文雅等方面,对云南昆明姚氏医学流派各代传人从医文双馨、医高文雅等方面,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期说明一个流派的形成,注重传人文化修养的陶冶与流派文化特质的凝练,是必不可少的.rn 总之,姚氏医学流派历来主张医文兼修,推崇医德双馨。这正是遵循了医文同源的规律,当然,医与文也不是绝对相等的,若仅习文而不知医,则只是书生,无力医人;若只精医而不通文,则只是医匠,难成医家。秦伯未曾说过:“专一地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修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所以,吟风雅颂,医文相长,正是姚氏医学流派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凝练出来的人才成长模式,姚氏医学流派每一代的杰出传人都兼重医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这正是他们能够成为医文兼修,医德双馨的名医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其流派文化风格的基础,更是其流派诊疗特色不断有所拓展的不竭泉源。
  • 摘要:西岐是一地域概念,主要是指陕西关中西府岐山一带。这里是南北人山(南为太白山,北为岐山)夹一原,东西两水分三地(三个地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这里据考证,是中华医祖岐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由来久矣。本文重点讲述本学术流派的“三论”学术思想,并探索基于王氏济世堂中医学术思想技术的中医诊疗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的创新模式。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由西岐名医王秀春所创,王秀春生于1884,卒于1954。字锦屏,因排行老八,人称“八先生”。王氏幼时生活在年懂兵荒时代,因感乡民多病毙、母为喘疾所苦,遂奋志学医。苦读《内经》、《内经》、《本经》、《寿世保元》、《医宗金鉴》等。王氏是指以王秀春为代表的济世堂中医学术流派创始人。从现存的王氏医学手稿来看,王氏基本上是一个中医全科医生,而儿科是其全科中的专科,也驰名遐迩,嘉誉载道。"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2012年10月在西岐王氏济世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传承人领导下申报,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学派工作室建设单位之一.与2013年初正式启动.现将有关"项目"的基本情况,作以简要阐述.
  • 摘要: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我国实行课堂集中教育培养中医学子虽然扩大了中医人员规模,但临床经验、动手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现象非常严重.今后,中医学子在加强课堂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一是启动系统全面的中医人才培养机制,牵头整理丰富的中医药经典诊疗技术、方案;二是建立和扩大学子的实习地点,除各大中医院外,更应该加大民间知名诊疗机构的发掘;三是加强中医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应用,加强诊断的准备性和缩短诊治时间.中医后继人才培养,更离不开老一辈中医药工作者的亲身传授和指导,呼吁各位中医老前辈将终身所学,传授后人,光大我国中医.
  • 摘要:王静安(1922.4.18~2007.9.6)出生于四川成都,幼年家贫清苦,倍受艰辛.9岁时作学徒,勤奋踏实,发奋求学,利用一切短暂闲隙,读书习字,从无懈怠.由于身居社会下层,耳闻目睹百姓苦难,从此立下济世救人之志,决心习医以济世活人,师从蜀中名医"济安堂"廖有庚(里癸)先生门下,因其尊师好学,刻苦学习,廖老尽传其术.廖老对伤寒颇有研究,尤善用仲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内科发热及多种妇科疾病,对王老学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廖老送王老到成都名医李辉儒、白子熔先生处学医,兼学书画艺术.两位先生为儒医,医理深厚,且精琴棋书画,对王老思想修为影响甚大.成都名医周秉良先生亦喜王老,即收为徒4-5年,周老对中药研究颇深,王老随师苦研药物性味、炮制技术以及膏、丹、丸、散的制作工艺,打下了坚实的中药学基础.其后复受业王文志、邓治平、邓冲阳、曾文轩、何伯勋等名医.rn 王老将近代师承多位名家学术经验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以临证实践与理论相互印证,师古而不拘陈词,求实而不侈言空谈,故其医术精深,于众科之中,尤精于儿科。指出小儿用药宜“准、切、精、捷”,即认准病机,切中要点,精选方药,快捷服药,证有变化当随证变方,随拨随应。王老临证七十余载,学验俱丰,形成了宝贵的“继承,团结,发展,创新”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思想。
  • 摘要:“悬壶身手无真功,从有妙法亦落空,察明断骨因何来,原道回归功再显,周身浑元功自然,神功妙手神旋间”,这一代传人应有荣医师浸淫道家功夫数十年,在传统中医正骨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对于骨折、脱位的复位有着独到的疗法。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流派是源自于天台山道教南宗功法、基于中医传统正骨、整脊理论而形成的一套以功夫正骨、整脊为核心的正骨流派.本文通过对道家功夫正骨流派的历史渊源、锻炼功法、特色正骨手法、整脊疗法及中药内服外敷、夹板固定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了本流派功法在正骨、整脊临床应用中独特的疗效,在临床上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摘要:施氏伤科誉列"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海门施镇仓.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法、外敷中药于一体,悬壶济世,声誉海内,至今已历一百八十余年.施氏伤科理伤集内服、外敷、手法于一体,辨证施法,形成了具有独特学术思想的伤科门派.本文介绍了施氏伤科学派的传承谱系和学术思想,以及特色方药和特色制剂,重点讲述施氏伤科学派伤理伤特色,包括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腰腿疼,颈椎痛等。rn 理论上,施氏伤科从整体辨证推崇十三科一理贯之。强调“内外结合,三期论治”。认为肢体损伤,每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因而治疗损伤性疾病,应该根据中医辨证规律分期进行内治用药,再佐以外治之法。强调阴阳学说运用贯穿于伤科临床诊治始终,诊治讲究整体审视,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达到阴阳平衡。临床治疗上,施氏伤科开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四肢闭合性骨折、膝关节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7个专病。rn 施氏伤科经过七代人的努力建设,目前列入了上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流派特色技术扶植项目,在目前平台的基础上,应该继续深度挖掘施氏伤科学术内涵,传承发扬施氏伤科理伤特色,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扩大施氏伤科学术影响和提高理伤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疗效.小针刀疗法是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和运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使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把两种器械的治疗作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方法:将26例痉挛型脑瘫合并尖足的患儿采用多点位小针刀改善尖足状态,对治疗后3个月足背屈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第1个月足背屈角改善有效率84.6,第2个月足背屈角改善有效率88.5%,第3个月足背屈角改善有效率96%.结论:多点位小针刀对痉挛型脑瘫尖足有明显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多穴位注射华佗夹脊穴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自主动作的疗效.方法:对5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多穴位注射华佗夹脊穴配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6%,对照组60.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多穴位注射华佗夹脊穴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自主动作疗效显著.
  • 摘要: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需求日益提高,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多,当前临床新型疾病的出现,医学模式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治疗方法己不能适应医学的发展,导师结合临床,多用内外合治综合疗法的“中医多元疗法”,疗效明显。中医多元疗法包括心理疏导法,中药内治法汤剂、外治法以灸法为主等。rn 导师临床主张“宏中医治法优势,外治食疗结合”,提倡中西医结合,但应以中医辩证论治为中心,坚持“中医为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临证治疗思路,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取西医的长处补中医的短处,互补互用。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中药痉瘫方熏蒸配合循经导推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肢体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对200例1-3岁符合痉挛性脑瘫诊断的患儿实施中药痉瘫方熏蒸后配合循经导推方案,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变化的观察分析,探讨本治疗方案对该年龄段患儿降低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结果:200例患儿治疗前后比较可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痉瘫方熏蒸配合循经导推对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金贵肾气汤加味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金匮肾气汤(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附子、肉桂、石斛、怀牛膝、刺五加等)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口服金匮肾气汤者的疗效较单做康复者效果显著.结论:匮肾气汤加味可使脾肾气旺,使肾主骨,脾主肌肉功能得健,从而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石氏伤科理筋手法联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膏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理筋手法和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膏药组采用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当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比较.rn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得分就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疼痛得分就低于其他组,7天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仅在治疗组和膏药组发生4例轻度皮肤过敏.rn 结论:石氏伤科经验的理筋手法结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能快速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且安全有效.
  • 摘要: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曾经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一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前人将原发性不孕称为“无子”、“全不产”、“绝产”、“绝嗣”、“绝子”等;继发性不孕称为“断绪”。也有分为绝对不孕和相对不孕。相对不孕指通过治疗可以改善病态得以孕育。绝对不孕则是经治疗疾病不能改善而不能受孕者。但近年来由于生殖辅助技术的开展,以往一些认为不可治愈的不孕症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得以改善,我国不孕症发生率7%-10%,不孕因素可能在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女方因素约占40%,男方因素约占30%-40%,男女双方因素占10%-20%。反复流产和异位妊娠未获得活婴者目前也属于不孕不育范畴。rn 国家级非遗王氏妇科第二十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王培昌老先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近60年,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本文从家父认为的不孕七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从临床验方、临床体会及治疗病案对不孕症的治疗进行解析.对不孕症辨证论治,有脾肾亏、带脉急、肝气郁、痰湿盛、脾胃寒几种证型。针对每种证型,用药不同。如针对脾肾亏,采用王氏脾肾两健汤来治疗。用药有:大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盐巴戟、党参、土白术等中药。三晋王氏妇科王培昌先生在审证、辨证中独具匠心,特别在选方用药上掌握时机,疗效十分显著.
  • 摘要:管遵惠主任医师,国家级中医专家,云南省名中医,导师遵古而不泥古,师前人多有发展,在五十余载的针灸临床中,所创的二十五种针灸配穴处方独具特色,吾在跟师临床学习中,受益匪浅,本文整理介绍了二十五种导师针灸配穴处方方法论及临床运用,包括阴阳配穴法,表里配穴法,上下配穴法等等,重点探讨了管氏针灸配穴的学术经验及特点。
  • 摘要:过整理齐鲁针灸名医刘玉檀教授的针灸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刘老擅用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及擅用"气街"、"四海"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并且擅长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分类分期治疗等经验特点.rn 以上是笔者对刘玉檀教授擅用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及用“气街”、“四海”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以及擅长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分类分期治疗等三个方面针灸经验的粗略总结,难免挂一漏万。但从仅仅三个方面的总结中已经可以看到,刘老3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其针法灵活、不拘一格;治法是独到而少有人所及的,疗效也是出色的。这样可以看出刘老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得纯熟、灵活,当之无愧的针灸临床实践家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医大师,其经验是值得进一步总结和继承的,由此才可以使得中医遗产发扬光大。
  • 摘要:选择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依据中医理论,紧紧的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对肿瘤的6个方面研究,介绍中医治疗肿瘤,丰富患者及家属治疗恶性肿瘤新思路.田景丰,中医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肿瘤名医,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经历4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承担着国家科技专项、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获省、市科技奖4项,包括在家传"石疽效方"的基础上,经40年研制的中药治疗中晚期肿瘤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专家评审: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整体多靶点疗(又称散毒扶正法)成果,被列为中华中医学会专病技术推广项目,为破解肿瘤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贡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