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意象

景观意象

景观意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764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大众文艺、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屏南)研讨会等;景观意象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清海、李璇、陈一等。

景观意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764 占比:99.58%

总计:22861篇

景观意象—发文趋势图

景观意象

-研究学者

  • 张清海
  • 李璇
  • 陈一
  • 丁绍刚
  • 丛昕
  • 周波
  • 汤万昌
  • 汤旭东
  • 丁丫栩
  • 周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向阳; 张丁丁
    • 摘要: 艺术设计的创作灵感通常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而生活意象转化成艺术作品则需要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处理手法。吉姆·苏达尔(Jim Sudal)是美国西南部地区亚利桑那州的一位著名陶瓷设计师,他在沙漠植物园的特殊工作经历,为其创作出以龙舌兰、仙人掌、芦荟花、仙人球为核心表现元素的陶瓷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选取苏达尔创作的系列沙漠植物陶瓷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如何提取沙漠景观美学元素并应用于陶瓷设计实践,阐释其围绕沙漠景观意象创作的陶瓷设计所代表的自然美学精神。
    • 丛昕; 丁绍刚; 王小文; 王晗; 张清海
    • 摘要: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 汪瑞霞
    • 摘要: 作为文化记忆媒介的江南古村镇犹如一个个容器,既包含着实在的物理场域,又是功能性的栖居之所,更是象征着记忆主体观念的精神家园,已经被升华为一种符号化的地域文化景观;然而经历了多次社会转型后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文化记忆理论为江南水乡多重地域感知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判断依据。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研究江南水乡孟河古镇生生不息的变迁动因,从生态、生产、生活和仪式系统来剖析江南水乡古镇文化记忆与景观空间之间深层的转译关系和构成逻辑,可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照样本。文化记忆是人类对自身的一切认识和反思中最深刻、最复杂、最不可或缺的参照,个体乡愁记忆的生命片断在一次次科学论证或历史求知欲的驱动下重新被唤醒、复活,上升为集体的归属和认同,其主动性和差异性转化为乡村文化记忆建构的内在原动力,最终构建的是一种基于身份认同的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创生模式,它使得江南水乡几千年的历史文脉在实践、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得到延续,并走向未来。
    • 桂依
    • 摘要: 《东邪西毒》突破传统武侠电影的线性叙事,以脱胎于“流浪汉小说”的插曲式结构和第一人称独白的叙事方法体现人在江湖的漂泊之感,也是现代人在异化的现代都市中情感疏离的隐喻。另外,王家卫将武侠片中的经典叙事空间——大漠和客栈,以电影化的手段重新赋予其人化的情感,使得“景观”成为一种“意象”,从而探讨人与江湖、人与现代都市以及人在“寻梦之旅”中的得失反思。
    • 贾伟
    • 摘要: 乾隆二十四年,杨鸾被罢官后东游杭州、扬州一带,写下近百首东游诗歌,这些诗歌记录了杨鸾罢官后东游旅途中的心路历程。由长沙到繁昌,再由杭州到扬州,不同的文字纪历与景观意象体现出诗人寻求故土家园的情感慰藉、寄寓人文景观的自我救赎,最终在扬州实现了寻归自我与身份认同。而杨鸾自我寻归的过程,也是诗人逐渐摆脱世俗苦闷的束缚和人生困厄的境遇,从官场人生向着文学人生迈进的转折之路,这一经历亦赋予了诗人诗歌创作思想与文学实践中的独特艺术品格。
    • 郑文俊; 李桂芳; 骆姚瑶
    • 摘要: 在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与民族村寨保护传承的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研究对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景观独特性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程阳八寨为例,采集旅游者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图片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解析程阳八寨景观意象特征。研究表明:(1)在认知意象上,程阳八寨景观意象划分为9个景观意象元素范畴、3个景观意象维度及4种典型景观意象组合;程阳八寨景观意象热点主要集中于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传统侗寨建筑,热点区域为岩寨、马鞍寨以及平寨三个村寨。(2)在情感意象上,游客以“独特、宁静、壮观”的积极情感为主。(3)程阳八寨景观意象特征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空间结构的层次感、整体氛围的乡村性。研究结论对于延续标志性、认同性与区域性的聚落整体景观意象,明确民族景观遗产保护和利用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 马薛骑; 裘鸿菲
    • 摘要: 景观意象作为游客主体和景观客体之间的映射,是提升景观吸引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武汉市的7个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Cloud Vision提供的在线机器学习算法,自定义景观标签,构建Auto ML模型对16883张网络景观照片进行图像挖掘与内容识别,归纳景观意象的具体维度,从景观类型、景观要素、空间尺度和意象元素4个层面分析公众对景观意象的感知特征,探讨不同样点的感知共性与感知特性以及影响偏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湖泊公园中自然景观的感知高于人文景观,其中水体景观、林木景观、历史文化是湖泊公园的核心感知要素;大尺度空间广阔深远的自然景观和小尺度精细化设计的人文景观更受游客偏好;常绿树、湖泊、背景建筑群、草地和倒影是湖泊公园中感知最强的意象元素;以及体现公园特色的特异性景观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高度感知。本研究丰富了景观意象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为以大数据图片实现景观偏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 宫嘉伟
    • 摘要: 指出了大学校园是一个中等尺度的交往空间,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城市.将城市意象这一理论应用到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当中,可对校园绿地系统与景观意象进行有机重构.以东北林业大学主校区为例,从边界、道路、区域、节点以及标志物五要素分析了校园内各类绿地意象元素,对每一类元素绿地的形象构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的校园绿地规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增强校园绿地景观空间的整体性、可识别性以及可意象性.
    • 杨勉
    • 摘要: 指出了川西高原地区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业已然成为了该地区的支柱型产业.但从整体来看也出现了规划视角单一,自然风光感知弱化、景观意象缺失等情况.基于此,就自然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研讨,从深挖自然资源以塑造地方风景意象,增强景观互动性以构建活动空间意象、以及推进民族文化宣传工作以打造文旅品牌意象等三方面提出了景观意象建设的有关建议.旨在从景观意象研究思考的角度,为未来川西高原地区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一定的参考.
    • 何青
    • 摘要: 元代文人画影响着古村落题材山水画创作,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成为古村落题材山水画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古村落题材山水画中形成的景观意象则很好地延续和传承了元代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要求.元代文人画还提升了当代古村落题材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为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鲜活的当代山水画提供了帮助,同时使古村落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