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陶瓷设计

陶瓷设计

陶瓷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51554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美术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ISCAEE2006中国清华大学国际陶艺教育交流年会等;陶瓷设计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邹明林、周星、张红霞等。

陶瓷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1554 占比:99.78%

总计:252110篇

陶瓷设计—发文趋势图

陶瓷设计

-研究学者

  • 邹明林
  • 周星
  • 张红霞
  • 徐骁琪
  • 陈春
  • 丁涛
  • 任杰
  • 余勇
  • 余雅洁
  • 吴秀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向阳; 张丁丁
    • 摘要: 艺术设计的创作灵感通常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而生活意象转化成艺术作品则需要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处理手法。吉姆·苏达尔(Jim Sudal)是美国西南部地区亚利桑那州的一位著名陶瓷设计师,他在沙漠植物园的特殊工作经历,为其创作出以龙舌兰、仙人掌、芦荟花、仙人球为核心表现元素的陶瓷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选取苏达尔创作的系列沙漠植物陶瓷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如何提取沙漠景观美学元素并应用于陶瓷设计实践,阐释其围绕沙漠景观意象创作的陶瓷设计所代表的自然美学精神。
    • 魏晨璐; 潘玲霞
    • 摘要: “天圆地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天地观,是对于天地形态最原始且根深蒂固的一种认识。它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影响着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文化乃至传统的造物观都有它的身影。本文通过对“天圆地方”学说的深刻探索,寻找其对传统造物观的影响,并结合传统陶瓷器物洞悉“天圆地方”学说与传统陶瓷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 叶飞
    • 摘要: 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设计而言,既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同时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食粮。皖、赣、苏三省凭借其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意蕴,已经给予现代设计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借鉴意义。陶瓷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雨,是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产物,是火与土的涅槃艺术品。本文着力于研究皖、赣、苏三地民族文化创意对于陶瓷产品设计的借鉴意义,再结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优势与意义,提出客观的开发策略。
    • 许玉钰
    • 摘要: 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玲珑眼的巧妙装饰是玲珑瓷独具品格的艺术美感。瓷器上的镂雕,像窗花一般投射出温润雅致的光,像是盛上了一束光,“不破不立”是玲珑瓷自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玲珑瓷是陶瓷与光影的对话,是“瓷”与“光影”相互交融和结合的探索。笔者通过探寻玲珑瓷工艺以及其独特的光影特性,力图从设计者的角度对玲珑瓷中的光影美学进行思考,找寻其新的发展。
    • 李瑛
    • 摘要: 山水元素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多以自然形态呈现,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而其在陶瓷艺术上的运用多通过传统国画呈现。近年来,随着陶瓷艺术设计理念的转变,对山水元素的运用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本文将讨论如何在陶瓷设计创作中更好地融入山水元素。1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山水元素构图形式将山水元素运用到陶瓷中需要参考我国传统意义的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方面需要考虑主宾呼应、虚实相容、简繁相应等传统绘画规律的运用。
    • 张红霞; 梁文娟
    • 摘要: 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在新艺术和装饰艺术设计运动中都有卓越贡献。维也纳工坊新艺术陶瓷强调静态平衡的直线几何结构,以其理性设计理念和简洁直线几何设计语汇开创了直线几何风陶瓷设计,并以其直曲结合的形态和装饰、注重功能的结构以及与工业化大生产的结合成为有机现代主义陶瓷设计的重要先驱。维也纳工坊装饰艺术陶瓷以其融工业形式、先锋艺术和都市文化元素为一体的设计开创了都市现代风和机械立体风陶瓷设计,并以其形式松弛、色彩缤纷、凸显泥性的陶塑作品成为自发性陶艺创作的引领者。维也纳工坊陶瓷对20世纪世界陶瓷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先锋开创性和承上启下性。
    • 邱晗
    • 摘要: 长久以来,陶瓷设计以及陶瓷装饰遵从程式化,往往只注重表层研究,且更多偏向工艺技术或是基本形式。此种传统模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陶瓷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文化体现于造物层面的重要路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必然会影响到陶瓷设计的最终成果。如何建立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当下陶瓷人值得关注的问题,过于执着传统造物观,也容易让人迷失于对器物的具体观赏感受以及审美感受。所以,当下的陶瓷设计在学科建设初期,就忽视了文化层面的深入研究。由于缺乏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人们在对历史成果的引用和拓展中,不断出现误用和偏差,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进一步的误读。
    • 宋依蔓
    • 摘要: 陶瓷酒瓶是酒文化的组成部分。陶瓷酒瓶不仅仅是酒的包装容器,更是传递产品文化和审美情趣等功能的载体。从这个意义来说,陶瓷酒瓶在满足其外在作为容器的功能属性的前提下,还应兼具产品的审美功能及其所蕴含的文化隐喻特征。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其发展的繁荣程度与时代消费文化是有关联的。笔者以消费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现代陶瓷酒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陶瓷酒瓶设计的艺术性与个性化以及其设计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现代陶瓷酒瓶设计探讨新的思路和策略。
    • 叶臻臻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的逐渐成熟。围绕着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转型方向,并总结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德化白瓷的设计策略。通过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迭代、跨界等思维,指导传统德化白瓷业高端转型。研究证明,互联网思维的特性对于传统企业的转型有很大的促进优势。
    • 刘坚
    • 摘要: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中华民族内在的本质,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领会,完美地体现在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之中。随着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富有艺术理想和探索精神的学者型艺术家相继崛起,他们或在工艺领域吐故纳新,或在瓷绘技法上独辟蹊径,或在创作题材上标新立异,或在人文情怀上寄意深远,是推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景德镇学院教授、陶瓷美术教育家、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绍华先生即是其中一位成果丰硕、出类拔萃、声誉卓然的领军人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