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746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等;方证对应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阶、熊兴江、窦志芳等。

方证对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7468 占比:98.20%

总计:7605篇

方证对应—发文趋势图

方证对应

-研究学者

  • 王阶
  • 熊兴江
  • 窦志芳
  • 何庆勇
  • 叶勇
  • 张俊龙
  • 张鑫
  • 郭蕾
  • 余国俊
  • 孙晓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璐; 赵伟呐; 刘锐; 崔书克
    • 摘要: 崔书克教授溯源伤寒,结合临床,提出“六经辨病,病证相应,证方一体,方药对证”诊疗思维。六经辨病思维即先诊断疾病,不外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病;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治疗不寐当从虚实两个方面辨证论治,以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为主要治疗原则。实证当泻其有余,若邪火扰神,应泻其火热;若瘀血阻滞,应活血化瘀;若痰扰心神,应豁痰开窍。虚证则以补其不足为主,如补益心脾,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在此基础上,也可根据病情酌加安神的药物,如镇惊安神药、养血安神药、清心安神药等。
    • 许云姣; 赵孟兵; 吴文笛; 姜莉云; 袁红霞
    • 摘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详辨痞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治法及类证方证,认为痞证病机核心是中焦气机痞塞不通,气机升降失常,但造成气机痞塞不通的原因多样,临床应审因论治。《伤寒论》辨证治疗心下痞的方剂有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五苓散、桂枝人参汤、大柴胡汤、十枣汤等。临证应遵《内经》“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循仲景之法,在六经方证对应辨证的基础上,详审病因病机,活用经方,才能达到更佳的临床效果。
    • 庄振杰; 周岱翰
    • 摘要: 《伤寒论》独有的六经辨证体系为临床中医治疗肿瘤疾病提供了辨证准绳,其所载的113个经方及方证对应思想则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具体的用药策略,目前经方专方论治优势癌种、联合现代医学疗法综合治疗肿瘤及随证加减治疗肿瘤兼证具有一定优势,经方的临床诊疗研究仍任重道远,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期裨益于民众生命健康。
    • 张宇鹏
    • 摘要: 辨证理论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指导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之一.中医辨证理论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首先思考的是疾病与健康的差别.中医理论认为,健康是人体内部及其内外环境相对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包括经络与气血津液理论的广义藏象学说,体现了中医学对于人体生命与健康的理解.治疗可以概括为使患者从疾病状态恢复为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中医诊疗疾病的思维过程划分为诊病-辨证-施治三步彼此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其中"辨证"是为核心.从宏观的思维方式审视辨证理论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方证对应、辨证分型与审察病机三类不同的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理论分别在不同维度上展开,彼此间又相互关联而互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医辨证理论发展的过程与趋势.
    • 杨巍; 文小平; 郭晶磊
    • 摘要: 目的:以消渴异名准确性为例,探索一种将方证对应与机器学习结合的中医基本概念量化研究方法,即"方证量化模型".方法:以方证对应为理论依据,将中医概念的量化比较研究转化为方剂组成集合的比较研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量化比较2组或多组方剂集合的相似性,即其对应中医概念的相对准确性.结果:以消渴异名为例,量化消渴各异名与消渴的相似性,即各异名指代"消渴"的相对准确性,其中"上消"等9个异名准确性较高(85%以上),"脾瘅"等4个异名准确性较低(65%以下).结论:通过"方证量化模型"的研究方法可以对消渴异名准确性进行定量分析,此项中医量化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中医基本概念的量化研究中.
    • 张振; 曾普华; 周青; 李菁; 邓哲; 王艺; 朱文豪; 刘秀; 田雪飞
    • 摘要: 目的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临床及用药规律.方法 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将患者分成中药弱暴露(less-CM)组及中药强暴露(CM)组,评价2组患者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M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CM组患者在OS及PFS优于Less-CM组(P<0.05);单味药物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甘草,其次为黄芪,白术等,药物模式以补脾益气、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获得新方3个,分别为柴胡-白芍-枸杞-白术-茵陈-郁金;黄精-补骨脂-透骨草-地龙-鸡血藤-骨碎补;田基黄-苏梗-海螵蛸-莪术-土鳖虫.结论 服用中药汤剂超过6个月可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PFS及OS.肝癌肝郁脾虚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热证、瘀证、痰湿证等兼证.
    • 吕玉静; 胡冬菊; 肖汇颖; 王永敏; 郭子敬; 籍祥瑞; 杨凯; 孙香颖
    • 摘要: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归于中医"虚劳""髓劳""血积""癥瘕"等范畴.情志因素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百病结皆生于气、肝为五脏之贼、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为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临证中,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化疗前期、化疗期、化疗后期三个不同阶段,化疗前注重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化疗提供基础;化疗期间注重调肝健脾、和血通络,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化疗后注重柔肝补肾、滋阴潜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治肝最终达到五脏安和,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课题组在临床治疗中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肝脏为中心,同时兼顾与其他脏腑、气血之间的关系,临床效果显著.
    • 林也; 廖菁; 戴宗顺; 张婷; 张逢; 胡胜涛; 张二兵; 宋厚盼; 陈聪; 蔡雄
    • 摘要: 目的 基于以方测证理论建立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变特征、发病机制相符的中医"痹证"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风寒湿痹证模型组、风寒湿痹证模型+乌头汤组(乌头汤组)、风寒湿痹证模型+四妙丸组(四妙丸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组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余各组大鼠均先予以风寒湿环境刺激14 d,再诱导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模型,同时乌头汤组与四妙丸组分别给予乌头汤和四妙丸灌胃治疗,直至实验结束.记录各组大鼠发病时间和发病率;动态检测大鼠足肿胀体积和评价关节炎指数积分;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CT检测大鼠骨关节破环情况.结果 与风寒湿痹证模型组比较,乌头汤明显延迟大鼠发病时间并降低其发病率,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率及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抑制滑膜组织增生及骨破坏程度(P0.05).结论 基于以方测证思路,成功复制了与RA病变特征和发病机制相符的RA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为系统深入研究治疗RA方证对应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任伟明; 谭映辉; 刘文琛; 刘健
    • 摘要: 戒烟综合征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中药戒烟较西药戒烟有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笔者认为运用经方戒烟,临床思路清晰疗效明确,易于推广.本文先根据烟草的致病特点介绍了六经辨证辨治戒烟综合征的合理性及优势,阐述了运用方证对应辨治戒烟综合征的具体思路与方法,后根据戒烟综合征常见病症及烟毒致病特点相结合.《伤寒论》原文及各家临床经验论述了以抓主证为核心的戒烟综合征临床治疗经验,并附以验案佐证.
    • 杜辉; 李桂侠; 吕学玉; 张锦花
    • 摘要: 不寐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和常见疾病的伴随症状,不寐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不寐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医药在治疗不寐方面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不寐的辨证分虚证和实证,多与心、肝、脾、肾等有关,虚证多见心肝血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证等;实证多见心肝火旺、瘀血内阻证、痰热内扰、食滞胃脘证等.临证以虚实夹杂证多见.现梳理不寐临床常见的方证和药证,尤其是不寐主症之入睡困难、中间醒、早醒、梦多、眠浅、日间功能障碍对应的方证和药证,抓主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不寐的辨病与辨证论治更为精准,结合不寐的病因病机、兼症或次症、患者体质类型、现代药理研究等进行总结辑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