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骨折手术

下肢骨折手术

下肢骨折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956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医学信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宁波市第九届学术大会 等;下肢骨折手术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榆富、冯金、刘江锋等。

下肢骨折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9566 占比:99.96%

总计:699835篇

下肢骨折手术—发文趋势图

下肢骨折手术

-研究学者

  • 王榆富
  • 冯金
  • 刘江锋
  • 刘波
  • 刘洁琼
  • 刘洋
  • 吴展锋
  • 周爱国
  • 孙腾翼
  • 崔艳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卫廷; 张颖; 张微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谵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2月在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椎管内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术后谵妄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手术结束时,研究组SBP、DBP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DRS-R-98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接受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麻醉效果尚佳,可有效减轻麻醉对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谵妄情况的发生,该联合麻醉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罗显红
    • 摘要: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序贯用药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荣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磺达肝癸钠),观察组给予序贯用药(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0~18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3个月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术后2 d~1个月出血不良事件。结果: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0%(P0.05)。术后2 d~1个月,观察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3.20%)明显低于对照组(9.60%)(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序贯用药,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积极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效果确切,值得参考。
    • 周艳湄; 林桂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减轻麻醉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程南; 沈迎雁; 郑卫国; 华有盛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的平均动脉压(MA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GDFT)治疗和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T_(1))、手术开始(T_(2))及术毕(T_(3))时刻的MAP及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T_(1)~T_(3) MAP逐渐升高,血清NTproBNP、hs-CRP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3、68.59、6.40,P均0.05)。实验组患者T_(2)、T_(3)时M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0、9.89,P均<0.05),血清NT-proBNP及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7、-10.58、-2.03、-2.74,P均<0.05)。结论GDFT治疗可以提高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者MAP水平,降低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改善和预防该类患者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 陈友志; 范晓志
    • 摘要: 目的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及特点,以下肢骨折手术中突发静脉出血为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术应急训练领域的创新应用。方法首先以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和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骨科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及传统手术仿真训练方式在突发状况训练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手术应急训练领域的必要性。然后采用用户访谈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建立手术相关的医疗数据库,最后基于UnrealEngine4软件开发出虚拟手术应急训练系统,并且针对可穿戴的交互设备进行创新设计。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下肢骨折手术应急训练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手术应急训练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手术仿真模拟训练,而且可以实现手术中的应急反应训练,从而提高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它解决了传统手术训练方式难以实现应急反应训练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及体验感强等特点。
    • 陈艳; 王光楠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行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以相同的方式替代右美托咪定行静脉注射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Ramsay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Ramsay评分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老年患者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陶凤禹; 汪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切皮前静滴丙泊酚,观察组切皮前静滴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血流循环系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皮时、术中30 min及术毕时的SBP、DBP与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30 min及术毕时的NE、E与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老年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液系统稳定,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保护其认知功能。
    • 何燕; 刘彐娜
    • 摘要: 目的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0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DVT发生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2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并发DVT 21例,发生率为1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BMI≥24kg/m^(2)、血清ALB262×109/L、受伤至入院时间≥2d、术后2d D-二聚体≥0.5mg/L(P<0.05);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显示,DVT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467,P=0.06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敏感度为0.822,特异度为0.644,最大约登指数为0.466,临床应用验证准确率为88.7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伴有DVT发生风险,且其危险因素涉及多方面,本研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特异度表现出色,能实现对DVT风险的准确预测。
    • 林红岩
    • 摘要: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比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64.38±20.48)s与运动恢复时间(146.74±11.3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7.21±21.77)s、(180.38±14.3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显著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梅金良; 阮思美; 范毓勇
    • 摘要: 目的:探讨护患共管模式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13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患共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排尿情况、生活质量、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共管模式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还可缩短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