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轻比重

轻比重

轻比重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468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国疗养医学、中国现代药物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等; 轻比重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敬、王占凯、王历文等。

轻比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14682 占比:98.72%

总计:14873篇

轻比重—发文趋势图

轻比重

-研究学者

  • 华敬
  • 王占凯
  • 王历文
  • 于连霞
  • 刘敬臣
  • 刘珂庆
  • 叶强
  • 吴海
  • 吴红良
  • 周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学广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小剂量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7)。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均更短,术中的警觉/镇静观察(OAA/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更少,麻醉起效的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对其实施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更好,麻醉起效的时间、麻醉阻滞完善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和术后苏醒的时间更短,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更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 唐政伟
    • 摘要: 目的:比较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宁武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腰麻组和比较组。术中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腰麻组患者进行腰麻,对比较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腰麻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均短于比较组患者,P<0.05。麻醉后10 min、30 min及60 min,腰麻组患者的心率(HR)均高于比较组患者,P<0.05。腰麻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比较组患者,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与对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相比,采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其进行腰麻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缩短其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和维持的时间,提高其麻醉的效果,维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漆钰; 张倩; 况雪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行下肢手术的82例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3 mL、0.33%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采用3 mL、0.50%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T_(0))、麻醉后30 min(T_(1))及手术结束时(T_(2))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效果、患侧、健侧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麻醉前(T_(0))、麻醉后30 min(T_(1))及手术结束(T_(2))时HR及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时HR及MAP水平高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患侧、健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健侧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高龄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减轻对健侧的影响,提高麻醉安全性。
    • 鲁晓军; 韩小伟; 张大伟; 王庆花
    • 摘要: 观察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麻醉在普外科下腹部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患者分级标准Ⅰ到Ⅱ级,年龄18~55岁,患者100例,性别不限.随机分为重比重组(A组)和轻比重组(B组),每组50例.经腰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穿刺.两组麻醉局部麻醉药使用为盐酸罗哌卡因23mg.A组麻醉采用0.83%重比重罗哌卡因药液腰麻;B组麻醉采用0.41%低比重罗哌卡因溶液腰麻.记录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针刺痛觉消失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恢复时间、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和给药后5、10、15、20、30、40分钟、SBP、DBP、HR,Sp02,RR变化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A组和B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10、15、20、30、40各时点组间比较SBP及DB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B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6以上例数低于A组(P<0.5).B组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轻比重罗哌卡因溶液和重比重罗哌卡因行腰麻效果确切,均可用于腰麻下的短时间下腹部腔镜手术,但是轻比重腰麻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比重比重药液腰麻缓慢,出现高平面阻滞大于T4例数要少,相比重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基层部分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更高的安全性.
    • 吴校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轻比重的布比卡因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轻比重组(n=20)与重比重组(n=20).术中分别采用轻比重和重比重的布比卡因对轻比重组患者与重比重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结果:麻醉后20 min,轻比重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重比重组患者,P<0.05.轻比重组患者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重比重组患者,其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长于重比重组患者,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重比重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重比重的布比卡因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相比,用轻比重的布比卡因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更好,能维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缩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延长其感觉阻滞持续的时间,且麻醉的安全性更高.
    • 喻巧; 田青
    • 摘要: 目的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通过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医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通过等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通过轻比重的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阻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时间为(29.6±5.9)s,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97.3±39.5)s,感觉恢复时间为(279.6±55.4)min,运动恢复时间为(254.1±27.7)min,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30.0%(9/30),血压下降情况例数有5例,尿潴留例数有4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3.3%(1/30),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效果优良,术后功能和感觉的恢复速度快,适用于时间短的手术,且术后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陈俊坡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6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实施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6.97%)与对照组比较(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与重比重罗哌卡因相比,安全性更高.
    • 刘珂庆; 王光; 王建喜; 赵坤; 王倩倩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患者经L3~4间隙实施单侧腰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710部队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6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比重的罗哌卡因经L3~4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经L3~4间隙进行单侧腰麻.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麻醉维持的时间、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感觉功能恢复的时间、不同时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的时间、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感觉功能恢复的时间相比,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及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麻醉后10 min及麻醉后15 min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患者经L3~4间隙实施单侧腰麻可快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稳定其术中的血压.
    • 刘珂庆; 王光; 王建喜; 赵坤; 王倩倩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患者经L_(3-4)间隙实施单侧腰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710部队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6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比重的罗哌卡因经L_(3-4)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经L_(3-4)间隙进行单侧腰麻。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麻醉维持的时间、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感觉功能恢复的时间、不同时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的时间、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及感觉功能恢复的时间相比,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及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麻醉后10 min及麻醉后15 min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患者经L_(3-4)间隙实施单侧腰麻可快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稳定其术中的血压。
    • 刘祯庆; 季加伟; 王晔; 刘坤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6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研究A组(n=60)、研究B组(n=60),均选择L3~L4行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研究A组以0.2 mL/s注入0.375%轻比重罗哌卡因3 mL,研究B组以0.2 mL/s注入0.5%轻比重罗哌卡因3 mL,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评估麻醉效果,密切监测术前(T0)、麻醉5 min(T1)、麻醉15 min(T2)、麻醉30 min(T3)和术毕(T4)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水平,并记录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研究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0时点HR、MVP、RR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研究A组T1时点HR、MVP水平较T0时点明显下降,T2~T4时点HR、MVP水平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B组T1~T4时点HR、MVP水平与本组T0时点比较均明显下降,研究B组T1~T4时点HR、MVP、RR水平均低于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动过缓、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A组低血压3.33%及总不良反应率13.33%均低于研究B组15.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0.375%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0.5%轻比重罗哌卡因,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效减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