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殖民

文化殖民

文化殖民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3835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读书等; 文化殖民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旭彩、仰民、刘兰等。

文化殖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4.58%

专利文献>

论文:3835 占比:95.42%

总计:4019篇

文化殖民—发文趋势图

文化殖民

-研究学者

  • 刘旭彩
  • 仰民
  • 刘兰
  • 刘芳
  • 周计武
  • 姜华
  • 宋银苗
  • 宾琼
  • 张继栋
  • 李佩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经纬; 崔捷明
    • 摘要: 在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扶植的伪满政权,大肆地对东北地区实行文化殖民,利用政权的力量充分美化和掩盖殖民事实,宣传殖民奴化思想,妄想使东北人民成为拥护伪满政权的顺民。日伪政府所进行的文化殖民行动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宣传、文艺。在教育方面大肆灌输军国和民族分裂思想,改变东北学制,普及日语;在宣传方面充分管控新闻舆论、出版机构、广播内容;在文艺方面改造中国传统戏剧,以殖民电影美化黑暗统治,以殖民文学塑造顺民典范。无论是教育、宣传、文艺哪一种文化殖民手段,其目的都在于扭曲历史,美化侵略,奴化东北人民,对东北人民进行错误价值观的灌输,使其成为彻底的"良民"。
    • 石尹惠子
    • 摘要: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典型反思美国黑人种族文化的作品。小说塑造了以佩科拉和克劳蒂亚为代表的黑人形象,以反映非裔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互动和对照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同时聚焦文化边界逐渐模糊化的"双重身份"黑人,以彰显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在文化殖民社会中的危机。作者也在小说中积极探索并警醒黑人社会,构建由内向外的族性认同和民族自信是对抗文化洪流的路径,由此实现不同族裔文化在碰撞和差异中共存,促进社会多元文化发展。
    • 罗桂林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日据当局的主导下,以殖民地台湾为主题的鸟瞰图集中出现。这些鸟瞰图既具备地图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在被大量生产出来后,以多种型制在市场上流通,广受读者欢迎。鸟瞰图不仅呈现了台湾最新的地理知识,也展示了全岛的资源分布和依附性发展,显示出殖民当局掌握了“鸟瞰”式统治全岛的能力。鸟瞰图在构图方面,总是将官署、神社等所谓日本“内地”元素置于中心位置,并进行细节描绘和放大处理。在对旅游路线的规划中,除了介绍自然名胜,还楔入种种“帝国”符号,将旅游建构成“帝国”精神的归化之旅。以鸟瞰图为代表的文化殖民活动,在台湾五十年殖民史研究中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方面。
    • 马冰
    • 摘要: 20世纪以降,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人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所谓的“满洲唱歌集”。“满洲唱歌集”经过几度改编,唱歌曲目发生了重大变化,描写“满洲景物”的唱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文部省唱歌和战争主题的曲目。从教材的文本上进行解读,可以看到多种复杂又矛盾的现象;从近代日本殖民侵略的历史中去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其背后被粉饰的日本殖民历史就会凸显出来。
    • 秦森
    • 摘要: 漫威以漫画故事为蓝本,经由跨媒介叙事的改编,生发出一个庞大的“漫威电影宇宙”IP。通过IP生产与运营,漫威对于其“漫威电影宇宙”IP进行了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以电影作为宣传工具的美国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注入在漫威商业大片的文本主体内外,漫威电影在全球放映的同时也在宣传美国文化,美国正在通过新的文化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侵略。
    • 杨琳
    • 摘要: 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在于使高校课程中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将价值话语体系与专业话语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其现实困境在于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而实现途径应着眼于破除文化霸权,诠释中国特色,建构中国话语.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表现形式是"中国故事"的自我阐释和传承;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尺度是"中国信念"的自我阐述和出场;专业课程教育的改革需以实现"中国理论"的自我构建和主动构建为目的.为达成这一目的,"话语中国"的建构需要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问题,充分利用文本形式的多样化和文本载体的信息化,最终实现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良性沟通.
    • 寇淑婷; 曹顺庆
    • 摘要: 郑成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 日本可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日本以郑成功为题材的文学创作,自江户时代以来绵延不绝、代有高潮,这与近代日本对外殖民扩张具有深度关联.江户时代,日本文人以郑成功为原型塑造了日本武士"和藤内"形象,实现了郑成功本体的他国移植,这为日本利用郑成功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做了文化上的准备.此后,在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文人又将郑成功打造为"日本人的英雄",并接合于台湾本土的英雄崇拜情结,使之亦作为"台湾人的英雄",强化日本与台湾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此一个原初的中华民族英雄被纳入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再造的话语体系,变成一个新的匪夷所思的文化符号.郑成功形象在日本的变异过程是研究三百余年来东亚地区文化政治学的范本.
    • 陈继静; 郑壹
    • 摘要: 报刊的奴化宣传在现代中国中不乏先例,却未能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借鉴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法,对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汉奸报刊《新民报》的短评"新民声"进行了批判.通过统计与分析"新民声"评论,并以抗日报刊的相关评论为参照,可以发现"新民声"在报道国内外战争形势时采用了选择性呈现、甚至凭空捏造的策略,丑化国共两党的抗日行动、领导人物和方针政策,打压同盟国士气,并鼓吹法西斯必胜.而在美化日本殖民主义时,"新民声"则秉持双重标准,塑造日本"先进者"的形象,同时反衬中国的落后.本文认为,上述宣传策略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和破坏性,是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典型表现,其最终目的 是打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从文化意义上灭亡中国,对此不可不察.
    • 冯栋柱
    • 摘要: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持续侵华过程中,日本利用"总力战"体制全面整合战争所必需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力量.除却传统的报刊、杂志以及广播等文化殖民力量,日伪当局还将具有强大宣传教化攻势的"电影"武器纳入战时活动当中."满映"所谓的"电影教育"其目的是为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服务的,鼓吹"日满一心一德",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奴化中国人民,丑化中国抗日活动,实质上服务于日本的侵华战争."满映"的创建过程,以及演员招募、导演择选、影片配给等都从细节之处表明上述的"电影教育"逻辑,文化殖民意图毋庸置疑.
    • 赵汀阳
    • 摘要: 张旭东教授的名著《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今年出版第三版,一本书历十余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切中要害的问题意识。其中的要害问题就是普遍主义对世界的文化殖民,同时也是世界各地对普遍主义的不适感和抵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问题。我很同意张旭东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分析,张教授还对这个问题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来由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此,我想不出有什么需要争辩的想法。在这里,我只想对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做一个哲学上的注解,算是一个侧面的衍生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