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下侏罗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971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等;下侏罗统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寿建峰、文华国、于景维等。

下侏罗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971 占比:99.88%

总计:108101篇

下侏罗统—发文趋势图

下侏罗统

-研究学者

  • 寿建峰
  • 文华国
  • 于景维
  • 倪超
  • 刘俊田
  • 刘光祥
  • 刘忠宝
  • 刘洛夫
  • 刘燊阳
  • 厚刚福

下侏罗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垒
    • 摘要: 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调整中,柴北缘侏罗系陆相页岩气逐步成为我国页岩气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柴北缘侏罗系陆相页岩气的成藏机理进行总结,确定柴北缘下侏罗统累计厚度在20~1200m,埋深在3000~16000m,TOC在0.5%~4.5%之间,Ro在0.19%~6.5%之间,中侏罗统累计厚度在50-350m之间,埋深在200~10000m之间,TOC在0.05%~5.5%之间,Ro在0.5%~1.6%之间,有机质类型皆以Ⅲ型为主,脆性指数均值在29.6%~74.4%之间。
    • 金涛; 张文济; 白蓉; 李世临; 张芮; 贾敏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主要为淡水湖相沉积,盆地东部地区为沉积次中心。东部地区自流井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过去主要作为烃源层进行研究,作为湖相页岩储层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利用野外剖面、岩心、薄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N2吸附等方法,开展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页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空间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部地区湖相页岩矿物组分主要包括黏土矿物、碳酸盐岩类、粉砂质及有机质4大类,其中黏土含量最高,平均为38.5%,石英平均含量为35.3%,方解石平均含量为16.9%,脆性指数较好。②页岩孔隙度平均为3.5%,渗透率平均为3.722 mD,孔渗相关性较好,裂缝较发育。③湖相页岩的黏土矿物孔比率最高,占74%,其次为有机孔,占25%,脆性矿物孔只占1%。④湖相页岩小孔孔表面积和孔体积占比最大,分别为96.8%、68.0%,其次为中孔,占比分别为2.9%、16.1%,大孔孔表面积和孔体积占比分别为0.3%、15.9%。随着孔径增大,孔表面积占比逐渐降低,而孔体积占比逐渐升高,当页岩孔隙度大于5.5%时,孔隙结构最优,孔体积主要由大孔贡献。⑤孔径大小对储集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有机碳含量、类型和成熟度。
    • 张俊龙; 何幼斌; 梁建设; 邱春光; 吴东胜; 李华; 童乐
    • 摘要: 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东非海岸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结合其烃源岩发育特征,对烃源岩的成因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刻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东非海岸盆地早侏罗世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狭长而闭塞的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或浅海沉积体系;(2)下侏罗统发育的局限海相泥岩为盆地内的优质烃源岩,其TOC平均为4.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已达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厚度大且分布广,生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受其独特的海湾沉积环境影响,由北向南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力逐渐变好;(3)东非海岸盆地发育局限海相沉积型、潟湖相沉积型和三角洲相沉积型3种烃源岩成因模式,其中局限海相沉积型烃源岩是盆地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岩性以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4)东非海岸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区带位于鲁伍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深水沉积的中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东非海岸盆地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 刘忠宝; 胡宗全; 刘光祥; 李鹏; 李雄; 刘晧天; 周林; 王鹏威; 路菁
    • 摘要: 评价优选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有利层段、确定水平井最佳穿行靶窗是制约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为此,以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岩石薄片、有机岩石学、干酪根碳同位素、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孔隙度测试等多种实验方法,以小层为单元开展了岩相、烃源及储集特征精细表征,探索性建立了陆相页岩油气有利层段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东岳庙段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在东一亚段,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富含毫米级—厘米级介壳纹层及薄层,以中碳—高碳黏土质页岩、中碳介壳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为主;(2)东一亚段页岩有机质类型纵向上发生了4次频繁变化,自下而上依次为腐殖型—偏腐殖混合型—偏腐泥混合型—偏腐殖混合型,不同层段生烃能力存在差异;(3)东一亚段上部第3小层、第4小层固体沥青较发育,有机质类型好,生烃能力强,有机质孔较发育,页岩油气有效储集能力好;(4)以总有机碳含量与孔隙度分析为基础,将有机岩石学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相结合,基于纵向微观源(有机显微组分)—储(有机质孔)匹配关系定性评价有利层段,结合有机质类型提出原始氢指数比评价参数,建立陆相页岩源—储耦合系数计算公式及评价标准,可实现陆相页岩油气有利层段定量评价。结论认为,建立的陆相页岩油气富集层段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可满足陆相页岩油气钻井过程中水平井穿行层段优选的生产需求。
    • 何江林; 陈正辉; 董大忠; 孙莎莎; 王志国
    • 摘要: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期为实现东岳庙段页岩油气突破提供有益借鉴。结果显示:川东地区东岳庙段发育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中部半深湖相,厚约15~30m,TOC平均为1.79%,以II型有机质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凝析油—湿气阶段。以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中等,脆性指数平均为62.1%。平均孔隙度为8.85%,而渗透率极低,均值仅0.239mD,呈现出“高孔低渗”特征,层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其页岩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热演化程度和裂缝发育条件的控制。推论垂向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发育的现今油气低势区是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潜在的页岩油气高产区。
    • 陈旋; 王居峰; 肖冬生; 刘俊田; 苟红光; 张华; 林霖; 李宏伟
    • 摘要: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油气资源潜力大,剩余资源量多,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台北凹陷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周边的正向构造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洼陷腹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低。基于对已知油气藏的解剖,对台北凹陷三大富烃洼陷的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和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广泛发育,与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大面积接触,利于形成近源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发育圈闭型和连续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其中洼陷腹部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勘探应由源边正向构造转向富烃洼陷,由源上常规油藏向近源(源内)致密砂岩气藏转变,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腹部具备形成大气藏的条件,是下侏罗统近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 天工
    • 摘要: 近日,由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工程公司)研制的韧性水泥浆体系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迪探2井四开目的层固井水泥浆技术服务中获得了成功应用。该井是塔里木油田在库车北部构造带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气藏实施的第1口大位移水平井,后期需进行9级压裂改造,对一次固井质量和水泥石力学性能要求极高。
    • 杨跃明; 陈玉龙; 刘燊阳; 邓宾; 徐浩; 陈丽清; 黎丁源; 殷樱子; 李怡
    • 摘要: 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中浅层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阶段,综合评价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是关乎四川盆地能否建成"天然气大庆"的关键。为了给下一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系统总结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成效,分析了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与潜力,预判了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南地区4 500 m以浅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页岩气资源量为3.7×10^12m^3,其中可采储量超过2×10^12m^3,具备建成1 000×10^8m~3页岩气年产规模并稳产10年以上的开发潜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累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061×10^12m^3,并建成百亿立方米年产量页岩气大气区;②渝东北—鄂西地区、川西南—滇东北复杂构造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好,亦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③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具有三套后备页岩气层系,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海相页岩、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其中筇竹寺组海相页岩在绵阳—长宁拉张槽内优质页岩厚度较大、压力较高、孔隙较发育,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而川中—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也具有一定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 胡宗全; 王濡岳; 刘忠宝; 刘光祥; 冯动军; 杨振恒; 王鹏威
    • 摘要: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目前已在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与海相页岩相比,陆相页岩具有相变快、岩相组合类型多(夹层发育)、有机质丰度低和源储配置关系复杂等特点.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利用宏观-微观结合的储层表征技术对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的烃源特征、储集特征及其耦合关系开展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岩相组合特征.大安寨段为一套以暗色页岩与介壳灰岩不等厚互层为主的浅湖-半深湖沉积,主要发育4种岩相与3种厚度组合,主要包括高碳黏土质页岩夹薄层(<1 m)介壳灰岩、中碳黏土质/含粉砂质页岩夹薄-中层(<3 m)介壳灰岩、低-中碳粉砂质页岩夹中-厚层介壳灰岩及少量粉细砂岩;其中页岩为源岩和主要储层,介壳灰岩为次要储层和隔夹层,致密砂岩物性较差,主要为隔夹层.(2)烃源与储集特征.川东北地区页岩厚度介于30~40 m,TOC含量普遍介于1.0%~2.0%;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页岩储集空间包括有机孔、无机孔与宏-微观裂缝,页岩中黏土矿物粒缘孔和晶间孔最为发育,有机孔次之,微裂缝发育程度与连通性较好;介壳灰岩夹层以粒间孔、粒内孔、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3)揭示了大安寨段页岩层系的源储耦合机理.宏观上,TOC含量和孔隙度均随灰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页岩的源储耦合条件优于夹层,以黏土质页岩为最优;微观上,页岩内部存在有机质与有机孔的源储一体耦合、原始有机质与无机孔和微裂缝之间为纳米至微米级距离的迁移耦合,页岩与夹层间为毫米至厘米级距离的迁移耦合,夹层内部则有赖于相邻页岩中有机质与夹层中无机孔和微裂缝的厘米至米级距离的运移耦合.(4)分别针对页岩层和夹层源储耦合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源储耦合评价参数,对研究区2 口典型钻井开展评价并优选了水平井靶窗.
    • 孙莎莎; 董大忠; 李育聪; 王红岩; 施振生; 黄世伟; 昌燕; 拜文华
    • 摘要: 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大安寨段具备形成大规模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特征,提出3项成藏控制因素.大安寨段二亚段暗色页岩作为页岩油气的供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页岩厚度在20~80 m,整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连续稳定,孔缝发育、物性好,处于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有区域性致密顶底板灰岩封闭的超压页岩油气藏.半深湖-深湖亚相、致密灰岩顶底板与高孔隙储层、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这3项因素共同控制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的生成、储集和富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