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
散手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6964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教文汇、武当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学校体育科学学术会议(2012 Academic Confer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SPES2012)、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等;散手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荣泽、凌召、史明等。
散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9643篇
占比:99.96%
总计:669924篇
散手
-研究学者
- 王荣泽
- 凌召
- 史明
- 敬继红
- 罗永平
- 任丽娟
- 余文平
- 张建芳(图)
- 李建平
- 李树琦
- 丁峰
- 乔凤杰
- 佟庆辉
- 刘劲松
- 刘厚义
- 夏亮
- 夏重华
- 姜传银
- 孙东昌
- 孙胜太
- 孙胜林
- 张济国
- 成鹏
- 文启恩
- 文啓恩
- 朱宝德
- 李志成
- 李正恩
- 杜胜林
- 杨维
- 毕霞
- 沙岩松
- 潘明国
- 王伯余
- 王保胜
- 王冰
- 王国谦
- 王国齐
- 田文乾
- 申玲
- 罗海燕
- 范海彪
- 薛露露
- 韦喜文
- 韩玉柱
- 顾新法
- Zhengen LI
- 丁希洲
- 万岗
- 严涛
-
-
罗永平
-
-
摘要:
太极拳是实战搏斗的技艺,自400年前创立之初就是如此,实战大家杨露禅、武禹襄、陈发科、陈照丕、陈照奎等闻名遐迩。只是,当下太极拳实战搏击,被一些所谓“大师”搅和得颠倒黑白,真假不分。太极拳技击是什么?是推手?非也非也!是散手、散手、散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目前讲到太极拳技击,绝大多数说是推手,从组织的推手比赛可见一斑。殊不知,推手只是训练太极拳技击听劲、化劲的一种方法或手段。
-
-
罗永平
-
-
摘要:
王宗岳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着熟、懂劲、神明,这是太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习练太极拳的程序。“着熟”,即招术的熟练,就是要将每个招术反复练习,琢磨招术劲路、距离、速度、身法、步法、手法等是否对路。笔者于2017年总结归纳的陈式太极拳150余招术,提供了较好的散手招术训练,本文截取29个散手招术与大家分享。(浅色衣者为我方,深色衣者为对方。)
-
-
詹靜珍
-
-
摘要:
"散手"最早見於魏晉,義項豐富,但各辭書收録不全,有sànshǒu和sǎnshǒu二音,實際上記録三個不同的詞,記作:散1手和散2手a、散2手b,共7個義項。這三個詞每個語素的含義皆不同。散1手、散2手a在現代漢語中已消亡,前者被其音轉同源詞"撒手"替代,後者隨着社會制度的變遷而消失。
-
-
-
-
-
白果林1
-
-
摘要:
搭手便松柔与沉,足底如海纳千钧。反弹犹如随浪涌,下塌外碾彼自倾。纯以太极散手技艺而言,不达此境者难以理解更不可能会应用。试阐释如下。在技艺交流中,双方一旦搭上手,首先应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一定要像武禹襄说的“四字秘诀”那样,把自身气韵敷布周身,才能迎接对方攻来的劲道,待对接好对方攻来之势之能时,把自己的意气要盖在对方的劲道上。此时只一瞬,但已完成四字秘诀的前三字“敷盖对”了。
-
-
王荣泽;
祝宏标
-
-
摘要:
经有太极拳爱好者反复问起,内功是什么样子的?我反问:你问的内功是健身方面的,还是技击方面的?如果是技击方面的,谁厉害问谁,拳击、散手、自由搏击最利害,问他们,搏击高手无一标榜自己有什么内功。又问,内功是不是失传了?史例可鉴。
-
-
张雷
-
-
摘要: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武术发展之路屡屡受挫,其定位偏差是根本原因.以文化同源论视角论证武术是人类格斗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形式逻辑学的视角以技术为标准对武术概念进行划分,进而总结武术发展不利的两大原因:偏离“技击”的发展导向让武术在技术、规则等领域严重滞后,而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带来的武术定位偏差导致武术与人类格斗文化渐行渐远.指出,武术发展应抛弃文化中心主义,客观评价武术的地位;弱化民族主义情结,加强技术、文化交流;提倡科学实证主义,进行技术梳理及科学验证;科学实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武术发展切实可行的突破点在于,确立“点”的发展模式,散手、跤术、擒拿、手搏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突破口;鼓励创新,加强改革;抛开狭隘的竞技体育观,走商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