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收入流动性

收入流动性

收入流动性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55963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 、2016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等;收入流动性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冬、胡棋智、臧微等。

收入流动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5963 占比:99.98%

总计:456061篇

收入流动性—发文趋势图

收入流动性

-研究学者

  • 张立冬
  • 胡棋智
  • 臧微
  • 王洪亮
  • 白雪梅
  • 丁士军
  • 丁宁
  • 刘志国
  • 崔景华
  • 杨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建风; 吴慧
    • 摘要: 收入流动性是衡量经济社会中微观个体收入固化、机会均等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居民的收入流动性状况,将Konsy等提出的列联表方法从单一水平维度的测度扩展到包含水平与结构多角度的立体化测度框架,并利用该方法针对1989―2015年中国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的两期测度结果波动较大,利用列联表方法的多期测度结果更加平滑,更能反映收入流动性的持续变化状况,且列联表方法的测度结果具有稳健性;(2)测度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即存在收入固化的态势;(3)从不同维度的分组来看,城市、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工作性质为自雇类型的收入流动性水平远高于他雇类型,但不同性别分组的收入流动性没有显著差异;(4)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并不理想,明显阻碍了社会不平等程度的降低。为此建议各地区根据其收入流动性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 朱凤战; 张丹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构建Mincer收入对数模型,采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收入过程的不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及其社会福利效应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农村还是城镇,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均低于2010—2014年,但前者的社会福利水平更高,表明2014—2018年的收入流动性质量更好;收入流动性的社会福利效应取决于引发收入变化的不同因素的力量对比;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大部分是由暂时性收入冲击引发的,持久性收入趋势引发的收入流动性对福利变化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持久性收入冲击和初始收入差异。缩小初始收入差距、拓宽中低收入阶层的增收路径、防止阶层固化、促进收入合理流动,是形成“好”的流动性的关键。
    • 崔景华; 谢远涛
    • 摘要: 收入流动性是动态反映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主要被用来考察社会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及时间路径。本文探索税收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机理和制度改革效应,从福利主义视角将总收入流动性分解为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两个指标,利用有限信息极大似然估计两阶段法,结合中国家庭微观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了个税负担、税改带来的减税规模、地区和收入阶层差异对三类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流动性、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三者对家庭个税负担的反应程度依次降低;个税制度改革前后的减税规模对交换流动性的影响大于结构流动性,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和收入阶层之间的异质性,即东部地区和高收入阶层的总收入流动性受到减税规模的正向冲击最大,而西部地区和低收入阶层的减税规模对总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较小或者甚微。此外,个税免征额比重与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流动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工资额既定的前提下,提高免征额有利于增强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流动性,而低收入家庭却与之相反;每个家庭挣工资人数的差异也会导致个税负担对收入流动性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有鉴于此,结合个体、家庭、地区和收入阶层的特征设置富有弹性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于缩小贫富差距、防止收入阶层固化、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 李聪; 王磊; 王金天; 张飞鹏
    • 摘要: 易地搬迁打破了自然空间对搬迁人口的掣肘,有助于普遍增加其收入。与此同时,穷人能否扭转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更关乎社会效率和公平。利用陕南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易地搬迁农户收入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将家庭收入分为七个层级和低中高三组,在此基础上把收入流动状况分为四种类型,综合收入转换矩阵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表明:搬迁户的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搬迁后,最低收入层级和最高收入层级的农户比重都有所下降,中等收入组农户比重进一步上升;尽管处于收入分布底端10%的家庭有较大比例实现了向上流动,整体上搬迁户的收入流动性仍偏低。多元Logit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在业人数、平均受教育程度、有无加入合作社、信贷可得性、家庭负担率、风险容忍度、搬迁年份、生计策略和交通可及性对搬迁户收入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为此,从增加就业机会、培育内生动力、强化组织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移民收入向上流动的政策建议。
    • 常慧杰
    • 摘要: 基于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利用传统马尔科夫链与空间马尔科夫链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呈现低水平向高水平转移的稳定性趋势,但同一类型中的稳定性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性;2)地理空间因素对收入各类型间的动态转移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3)农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农村中等收入类型不断增加;4)在中等收入类型中,农村邻接地区收入的提高可增加本地区收入向上转移的概率。
    • 周凌月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是社会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16年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65,仍高于警戒线。社会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社会流动性的减弱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本重要积累途径,其不仅能使得受教育者本身进行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通过代际传递还能对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代际传递的角度,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现状入手,分析教育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 康书生; 袁薇
    • 摘要: 伴随普惠金融的发展及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广大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家庭金融服务获得性对居民家庭收入分配影响日益凸显.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家庭金融服务获得性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金融服务获得性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具有积极影响,对高收入家庭向下流动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城乡样本、面板数据等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鉴于提高家庭金融服务获得性对于促进微观收入流动性、缓解社会收入阶层固化具有积极作用,政府应继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融资成本;优化金融资源区域配置;加强金融教育,保护弱势金融群体.
    • 睢党臣; 李清明; 陈旭东
    • 摘要: 促进教育公平是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并最终推动社会公平的主要动力。结合CHIP(2013)数据的整理结果,对城乡代际收入进行O L 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城镇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与代际教育弹性系数均高于农村;教育对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比城镇更为明显;高学历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高于低学历家庭。在城乡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的双重影响下,农村子代通过教育实现经济收入向上流动的压力较大。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居民就业竞争力,降低子代教育水平和父代收入对代际收入弹性产生的交互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实现代际收入流动性有质有量的提升。
    • 黄丹; 杨钢桥
    • 摘要: [目的]考察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不同农地整治模式下农户收入流动性差异.[结果](1)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实施农地整治后农户收入有明显的"上升"流动趋势;(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的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家庭劳动力规模、农地经营面积和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初始位置对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农地整治可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对农户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农地整治,深化改革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大力创新农地整治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整治,为稳步提升农户收入创造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