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萜类
三萜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8553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大连大学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全国生药质量控制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中药及天然产物与健康滨海论坛、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等;三萜类的相关文献由92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煦、单宇、印敏等。
三萜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5534篇
占比:99.97%
总计:485689篇
三萜类
-研究学者
- 冯煦
- 单宇
- 印敏
- 王奇志
- 王鸣
- 管福琴
- 赵友谊
- 陈雨
- 冯菊红
- 吴泽君
- 唐小鹏
- 孙培龙
- 巫秀美
- 李洪权
- 白骅
- 赵昱
- 赵龙铉
- 陈珉珉
- Z·哈扎
- 周晓琳
- 孙浩
- 孟大利
- 安德烈·C·B·吕卡森
- 宋蕾蕾
- 康斯坦丁·亚当斯基
- 李宁
- 赵德千
- 刘亚文
- 刘普
- 向兰
- 吕美津
- 吴东颖
- 吴永昌
- 吴茜
- 周长新
- 宋文路
- 尹春光
- 张刘强
- 张芳荣
- 张黎
- 戚建华
- 曹时宁
- 李医明
- 李建新
- 李明丽
- 李晔
- 李铁军
- 杜英齐
- 毛峻琴
- 王晓强
-
-
胡乃华(编译)
-
-
摘要:
大量的事实表明,真菌是寻找新分子的主要来源之一。孢粉菌属是孢粉菌科中的真菌属,包含80多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世界亚寒带和温带地区。它由牲畜和野生食草动物的粪便上的共生物种和生活在植物中的内生物种组成。这些物种的孢子具有黑褐色和隔膜的特征,并有明显的乙字形发芽孔,能够产生各种次级代谢产物,包括黄酮、色酮、大环内酯、有机酸、三萜类、类固醇和含氮化合物等。
-
-
杨长水;
杨超;
姜厚礼;
冒浩羽;
董小耘
-
-
摘要:
从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 Merr.et Chun)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乙酯(1)、阿魏酸乙酯(2)、对羟基苯甲醛(3)、异香兰醛(4)、对羟基苯乙酮(5)、硬脂酸(6)、木栓酮(7)、木栓酮-25-醛(8)和豆甾醇(9)。除化合物2和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序三宝木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1、3、4、7和8均首次从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 Blume)植物中分离获得。
-
-
樊鸿艳;
粟君;
陈宇豪;
付敏;
顾佳怡;
贾硕;
李雪梅;
骆宝仪;
吴子玉;
袁海青;
郑丽丽
-
-
摘要:
百香果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西番莲科、西番莲属草质藤本植物。已有研究显示百香果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特点,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人员也正致力于对其化学组分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试图探索其更大的应用价值。就百香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2个方面展开综述,为今后对百香果的深入认识及由其产生的各种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
孔馨逸;
江大海;
王洁
-
-
摘要:
八角茴香是我国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具有健胃、祛风、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功效,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饮料业、制药业和酿造行业。目前八角茴香中研究最多的是八角茴香中的香气成分,其他相关成分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此,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八角茴香中的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同时对八角茴香中三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茴香中的活性成分三萜类提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60 min和超声温度40°C。
-
-
李春峰;
赵子璇;
刘桂艳
-
-
摘要:
山楂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其果、叶和核中含有很多药效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基于近二十年来发表的研究文献,对于山楂果、叶和核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和三萜类的提取分离和检测分析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对于黄酮类成分,采用纤维素酶解协同超声提取的提取率最高,联合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与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好。对于三萜类成分,采用超临界-回流-微波协同提取效果好,联合应用大孔树脂-活性炭-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液质连用仍然是检测山楂黄酮和三萜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为山楂药材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并为山楂相关的高附加值深加工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尹春光;
宋文路;
李明丽;
刘亚文;
王晓强;
王森
-
-
摘要:
利用超临界CO2方法萃取石榴皮中总黄酮、三萜类,然后超声波辅助提取萃余物中黄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探究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浓度对总黄酮、三萜类及对超临界残渣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超临界萃取总黄酮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70 min,压力30 MPa,温度85°C,夹带剂浓度90%,总黄酮提取率为12.482%,此时萃余物黄色素提取率为5.870%,同时检测到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萃余物黄色素,其提取率极显著高于微波辅助法(P<0.01).黄色素抗氧化活性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27335.16±8.5501)μmol FERA/g和(4164.10±4.6576)μmol Trolox/g.
-
-
付起凤;
宋红娟;
马丹娜;
刘艳;
于海龙;
周媛媛
-
-
摘要: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未成熟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硅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制备,利用各种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14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羟基齐墩果酸(1),2α,23-二羟基齐墩果酸(2),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阿江榄仁酸(4),青钱柳酸A(5),青钱柳酸B(6),蒲公英萜醇(7),2α-羟基熊果酸(8),23-羟基熊果酸(9),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酸(10),2α,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青钱柳苷I(12),木栓酮(13),3-羟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14).结论:化合物3~7、11~14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
-
蒋洪梅
-
-
摘要:
山楂在中药领域主要指的是山楂或山里红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道酸甜, 归肝经、脾、胃,其化学成分中包括黄酮类、氨基酸类、三萜类以及其他微 量元素,有着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健胃消食等功效,并且在提升免疫力、 正性肌力、抗氧化、抗癌、强心、保护肝脏、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方面得 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重要山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对其 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中药山楂的进一步应用。
-
-
钟艳霞;
陈郊;
莫新良;
徐志防;
邱声祥;
刘新红
-
-
摘要:
为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的化学成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及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其心材中分离得到5个新黄酮和7个其他类型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hydroxy-2?,3?,4?-trimethoxyisoflavan(1)、6,4?-dihydroxy-7-methoxyflavan(2)、R-dalbergiphenol(3)、R-4-methoxydalbergione(4)、mimosifoliol(5)、R-5-O-methyllatifolin(6)、R-latifolin(7)、maackiain(8)、secundiflorol I(9)、3,9-dimethoxy-6H-benzofufo[3,2-c]chromen-6-one(10)、mucodianin C(11)、lup-(20)29-ene-2α,3α-diol(12).化合物1、5、8~12为首次从交趾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
-
-
WU He-zhen;
吴和珍;
YAN Bin;
闫斌;
ZHANG Bing-wu;
张炳武;
ZHANG Ya-qi;
张雅奇;
YANG Yan-fang;
杨艳芳
- 《2014全国生药质量控制技术与资源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叶委陵菜中2个三萜类成分1β,19a,24β-三羟基-2,12-二烯-28羧基-(28→1)-β-D-葡萄糖苷、野蔷薇苷的含量.rn 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C.rn 结果:1β,19a,24β-三羟基-2, 12-二烯-28羧基-(28→1)-β-D-葡萄糖苷、野蔷薇苷进样量分别在0.14~1.79μg、0.51~6.34μ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1%、103.4%,RSD分别为1.9%、1.3%.rn 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三叶委陵菜中2个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
梁生旺;
王瑞;
王淑美;
许国旺;
翁前锋
-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分析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分离分析中药中三萜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通过考察SDS浓度、溶剂、缓冲盐浓度、缓冲溶液PH、环糊精浓度、胆酸钠浓度等因素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三萜类成分时的影响,优选合适的分析条件. 结果:在两种优化条件下,分析了山茱萸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以及三七中的三萜皂苷类活性成分,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经条件优选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能够实现了山茱萸和三七中三萜类成分的分离.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易于重现且所用试剂价格低廉的特点.
-
-
-
- 《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Curtis:Fr.)P.Karst.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等药用真菌,自古便被列为名贵药材,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等功效.研究表明,灵芝三萜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具有抗肿瘤、保肝作用、抑制组胺释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活性.本研究利用体外模型对灵芝三萜分离纯化的不同组分对抗肿瘤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灵芝子实体经95%乙醇浸提后,用氯仿萃取,得到中性总三萜(LZN),再经碱提酸中和处理,用氯仿萃取,得到酸性总三萜(LZA).中性和酸性总三萜,经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性总三萜得到17个组分,从酸性总三萜得到3 1组分.采用Alamar Blue Assay法对得到的各纯化组分进行抑制肿瘤细胞L1210生长的测定,结果发现醇提物经萃取后得到的LZN和LZA对L1210的抑制作用小于醇提物的.LZN和LZA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后,绝大多数的组分的活性要明显高于粗提物的.在样品浓度为50μg/mL和200 μg/mL时,绝大多数的组分对L1210的抑制率接近甚至超过了80%,表明在高浓度时,样品对L1210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10μg/mL时,中性中的组份N1、N6、N7、N7M6和N7M9及酸性中的A2、A6、A7、A8、A9、A10、A11、A10s1、A10s2、A10s4-A10s8、A11s2、A11s4、A11s8和A11s9对L1210的抑制率都超过了50%,有的样品的作用,如A10s6和A10s7.甚至与高浓度时的抑制作用相当.研究结果证明.灵芝三萜中分离纯化出的组份对肿瘤细胞L1210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活性较好的组分我们将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以寻找出灵芝中的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萜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