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苯胺

三苯胺

三苯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73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0179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河北科技大学学报、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三苯胺的相关文献由159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诚、牛海军、周明杰等。

三苯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792 占比:99.96%

总计:401942篇

三苯胺—发文趋势图

三苯胺

-研究学者

  • 张诚
  • 牛海军
  • 周明杰
  • 吴杰颖
  • 汪成
  • 冈田英树
  • 欧阳密
  • 王淑红
  • 蒋佐权
  • 虢德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邵娴静; 孙璟玮; 杨圣晨
    • 摘要: 采用电化学共聚方法,制备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与1,4亚苯基双((4(二苯基氨基)苯基)甲酮)(BOTPA)的共聚物薄膜.通过调控外加电压,以控制共聚物氧化还原态之间的转变,从而实现吸收光谱和薄膜颜色明显的可逆转换.多种生色团的有效共聚,实现了一系列丰富的颜色显示,在-0.5~1.3 V之间,可实现由黑紫色到灰蓝色7种颜色的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和光谱电化学联用设备等,研究共聚物薄膜的电化学性质、表面形貌、电致变色现象和光谱电化学性能.
    • 尚主业; 舒丽; 王月; 孟庆涛; 贾宏敏; 张志强
    • 摘要: Fe^(3+)在人的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氧气运输、DNA合成、髓磷脂合成、线粒体呼吸、神经递质合成和代谢等。然而,过量的Fe^(3+)会诱导细胞产生·OH从而引起细胞损伤,并且还会诱导β-地中海贫血、帕金森病、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对Fe^(3+)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三苯胺为母体的增强型Fe^(3+)荧光探针BL,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识别。结果表明,探针BL对Fe^(3+)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低至0.165μmol·L^(-1)。同时,Fe^(3+)的加入会导致探针溶液的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能够达到“裸眼”识别的效果。通过高分辨率质谱证明了探针与Fe^(3+)为1∶1配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识别Fe^(3+)前后轨道能级和电能的变化并解释了其荧光光谱现象。
    • 彭双凤; 陈珍娥
    • 摘要: 以4,4-二溴苯偶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喹喔啉-三苯胺衍生物4′,4-(6-溴喹喔啉-2,3-二基)双(N,N-二苯基-[1,1′-联苯]-4-胺)(TP1)。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衍生物对Fe^(3+)的识别性能。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衍生物溶液与Fe^(3+)作用后,296 nm处的吸光度出现明显变化,说明TP1能选择性识别Fe^(3+);当Fe^(3+)浓度为4~200μmol/L时,TP1吸光度与Fe^(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R^(2)=0.9977)。
    • 陈潇禄; 袁珍闫; 仲迎春; 任浩
    • 摘要: 以三苯胺为单体,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二甲醇缩甲醛为外交联剂,通过机械球磨不同比例的三苯胺、三氯化铁和二甲醇缩甲醛,合成了PAF-106s(PAF-106a~PAF-106c,PAF:porous aromatic framework).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等表征结果证明发生了聚合反应.氮气吸附结果表明,三苯胺、三氯化铁和二甲醇缩甲醛的比例影响PAF-106s的多孔性能.三氯化铁和三苯胺摩尔比从3∶1增加到12∶1时,PAF-106c的BET比表面积从PAF-106a的135 m^(2)/g增加到280 m^(2)/g.引入二甲醇缩甲醛后,PAF-106d~PAF-106g的BET比表面积随三氯化铁和二甲醇缩甲醛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273和298 K下,测试了PAF-106c的C_(2)烃吸附性能,并采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计算了C_(2)H_(2)/C_(2)H_(4)和C_(2)H_(6)/C_(2)H_(4)分离比.
    • 江凡; 蒋振涛; 林升大; 张贤慧; 黄雯孝; 黄薛龙
    • 摘要: 为了增大前期工作开发中Hg^(2+)荧光探针分子TBBA在近红外区间的吸收范围,降低分子的生物组织损耗,本研究在保持三苯胺为给电子单元不变的情况下,将苯并噻二唑分子换成吸电子能力更强的苯并硒二唑和吡啶硒二唑单元,并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荧光分子TBSeBA和TPSeBA。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ESI质谱确认了两种分子的结构,在DMSO溶液中TBSeBA和TPSeBA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65.00 nm和520.00 nm。TBSeBA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00 eV和-2.82 eV;TPSeBA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17 eV和-2.77 eV。硒原子的引入为荧光分子的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调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 万晓燕; 胡向群; 马小云
    • 摘要: 介绍一种4-(二苯氨基)苯甲腈的合成方法。以三苯胺为起始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制得4-(二苯氨基)苯甲醛,4-(二苯氨基)苯甲醛经肟化反应、醋酸铜催化脱水反应生成4-(二苯氨基)苯甲腈。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两步反应的总收率为59.7%。通过熔点测定及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 苏畅; 马金鹏; 初艳芳; 费强
    • 摘要: 有机聚合物材料因其特有的结构可设计性和优秀的氧化还原性能成为潜在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文合成了一种含有醌式结构的三苯胺衍生物功能单体(BDPAA),并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2,6-双(二苯基氨基)-9,10-蒽醌]聚合物(PBDPAA)。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新型电极材料展现出提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与聚三苯胺电极材料比较)。该电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6mAh·g^(-1);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研究表明,电极材料比容量在初始几圈迅速衰减,5圈之后基本稳定,50圈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93mAh·g^(-1);倍率性能研究表明,在20、50、100、200和500mA·g-1电流倍率下,电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3、104.9、92.1、90.3和79.7mAh·g^(-1)。电化学阻抗测试得到PBDPAA材料具有比PTPA材料的电荷迁移阻抗,这有利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
    • 张文霞
    • 摘要: 吩噻嗪和4-溴-4′,4″-二甲基三苯胺经过C-N偶联反应合成中间体PZTA,进一步氧化得到给-受体(D-A)型目标化合物OPZTA.并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OPZTA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其固态下呈蓝色发光,溶液中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 唐文成; 刘志鑫; 秦银彬; 何涛; 闫磊
    • 摘要: 本文设计并计算了三个基于三苯胺及其衍生物类的空穴传输材料T1、T2、T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这三种材料的能级、前线分子轨道、静电势、吸收光谱等性质,其中最高占据轨道几乎分布于分子的整个骨架,最低未占据轨道主要分布在稠环上面,这表明这三种材料的前线分子轨道离域的很好,而空穴传输主要与HOMO有关,并且三种材料的HOMO能级都高于价带能级,这有利于空穴提取,也满足钙钛矿层MAPbI3受光激发时产生的空穴有效注入到空穴传输层的HOMO能级上的要求,所以从前线分子轨道和HOMO能级也可以知道这三种材料都适用于空穴传输材料;T1、T2、T3在真空条件下的能隙分别为3.54eV、3.69eV、3.64eV,在溶剂条件下的能隙分别为3.47eV、3.68eV、3.62eV,相较于真空条件,THF条件下的HOMO轨道值和LUMO轨道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从而导致能隙降低。从T1-T3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知道它们的吸收峰分别为360nm、362nm、365nm,而可见光的范围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所以这三种空穴传输材料不会与钙钛矿层发生光竞争吸收。这三种空穴传输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相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验都可以为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王慧; 陈浩; 许丙嵩
    • 摘要: 以3-甲氧基苯胺、碘苯和4,6-二甲基-2-羟基嘧啶为原料,简单高效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D-π-A-π-D型三苯胺嘧啶衍生物(L).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化合物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化合物L的光学性质及外部因素(例如pH、氨基酸、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L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且不受pH、金属离子、氨基酸等外部因素的干扰.MTT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L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已成功应用于活细胞及斑马鱼的荧光成像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