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构造
抗震构造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9331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城市建设、民营科技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一届全国村镇综合防灾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201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等;抗震构造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乾、俞廷标、张冀豪等。
抗震构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331篇
占比:99.71%
总计:69532篇
抗震构造
-研究学者
- 周乾
- 俞廷标
- 张冀豪
- 房军
- 梅晓丽
- 王仪
- 袁建力
- 赵秋红
- 齐朝阳
- 倪华君
- 占玉林
- 向星赟
- 季大雪
- 廖平
- 张洋
- 张胜圣
- 曹光
- 李广鑫
- 李清
- 李福海
- 杨晓华
- 王春梅
- 王永宝
- 王江丰
- 纪金豹
- 罗斌
- 肖明清
- 葛兴杰
- 贾毅
- 赵人达
- 邓朝辉
- 金吉祥
- 陈建桦
- 颜正煊
- 鲁志鹏
- 齐立忠
- Liu Hua-bo
- Zheng Yu-qing
- 代书凝
- 代学灵
- 冯振兴
- 刘华波
- 单亚江
- 叶皆岐
- 吴体
- 周星
- 孙军军
- 宋随弟
- 张红江
- 徐友良
-
-
周乾
-
-
摘要:
为更好地保护太和殿,建立基于典型构造的太和殿有限元模型,开展模态分析、谱分析和时程分析,评价太和殿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太和殿的结构主振型以平动为主;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的变形和内力很小;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可满足抗倒塌要求。太和殿的典型构造有利于结构整体抗震。
-
-
施晓坤
-
-
摘要:
地震会严重损坏房屋建筑,甚至摧毁建筑结构,加强建筑及构筑物结构的设计,重视抗震构造的设计,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保证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要从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入手,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主要探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应用。
-
-
周乾;
纪金豹
-
-
摘要:
基于某单檐歇山屋顶式古建模型搭建的技术要点,分析浮放柱底、柱架、斗拱、屋架、屋顶、墙体等构造,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对模型开展的振动台试验,进一步探讨上述构造的有利影响,结果表明,柱底与柱顶石之间的摩擦滑移可产生隔震效果,柱架构件的榫卯连接、斗拱层均可产生减震效果,屋架高宽比及厚重屋顶有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屋顶在地震时会产生局部扭摆,墙体有利于减小中低烈度地震作用下木构架的晃动幅度.
-
-
-
曹勇
-
-
摘要:
政府抗震管理正成为影响当代四川藏区乡土石木营造体系传承演变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四川藏区牧民定居第一村——甘孜州康定江巴村建设历程为例,通过对2009—2011年定居点建设中抗震改良、2014年康定"11·22"地震实际表现、震后重建时群众反映这三部分考察,记录当地木雅藏族乡土石木营造体系在现代抗震技术要求下转型磨合过程,从其中呈现的矛盾初步分析其特殊性及学术内涵,指出应在深入理解藏族传统营造体系抗震智慧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的设计研究,探寻适宜性的藏区石木结构抗震转型之路延续藏区乡土营造的地域性、生态性.
-
-
李灵君;
程春玲;
李晓莲
-
-
摘要:
本文结合甘肃省天水市农村实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农村住房建设状况,发现天水市农村住房在建造过程中存在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大多数农村住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为天水市农村住房建造提供参考.
-
-
李瑞生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索提升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具体构造措施,本文首先对装配式桥梁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连接位置是装配式桥墩抗震设计的薄弱点,并分别对桥墩节段以及与盖梁、桥墩与基础之间的连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装配式桥梁设计事业的发展.
-
-
-
-
杨震;
李美红
-
-
摘要:
结合某既有砌体结构建筑加固改造设计实践,介绍砌体结构改扩建加层加固设计。对砌体结构进行结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建立模型,经分析加层后原结构主要存在墙体抗震、抗压承载力不满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根据该砌体结构年代久远,不满足结构指标要求,改造加层需降低结构风险,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板墙与钢筋网水泥砂浆抗震与抗压性能,并验算了加固后加层扩建结构模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加固改造工程需要重视的施工技术要求。
-
-
周乾;
Qian Zhou
- 《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6暨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大会2016》
| 2016年
-
摘要:
为更好地保护太和殿,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和殿的抗震构造及抗震性能.根据太和殿构造组成特点,侧重讨论了太和殿柱子、榫卯节点、斗栱等部件构造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有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太和殿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太和殿的基频和主振型;通过线性谱分析研究了太和殿在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特征;通过时程分析,研究了太和殿在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特征及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太和殿的典型构造特征有利于结构整体发挥抗震性能;太和殿结构基频为0.9Hz,主振型以平动为主;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峰值较小,且结构保持稳定振动状态;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屋顶部位变形较大,但在容许值范围内,因而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
-
-
-
-
王晓洁;
陆道渊;
魏丰登;
赵明;
王进琦
- 《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2009年
-
摘要:
工程采用全落地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超过了《高规》规定的7度区B级高度的规定,达到175.6m.工程以专家意见为指导,采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和弹塑性静力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研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设计的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