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
三弦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篇、专利文献396854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北方音乐、民族音乐、戏剧之家等;
三弦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钰宁、赵果庆、王耀华等。
三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6854篇
占比:99.91%
总计:397193篇
三弦
-研究学者
- 赵钰宁
- 赵果庆
- 王耀华
- 牛宝珍
- 谈龙建
- 刘付鹏
- 周菁葆
- 李海萌
- 王辅宋
- 金鸿为
- 于广建
- 于锡宏
- 亓汉友
- 何新喜
- 傅晓
- 刘在民
- 刘慧
- 刘文峰
- 刘素芳
- 启垚
- 吴念博
- 孟建军
- 宋国宣
- 宋少康
- 宋少影
- 张学宏
- 张志文
- 张念冰
- 徐凯
- 徐飙
- 戴茂
- 晓黎
- 朱信智
- 李广福
- 李松
- 李碧英
- 李鹏飞
- 杜群阳
- 杨萍
- 段恕海
- 王利峰
- 王琰
- 石田立
- 程积道
- 聂新荣
- 萨日呼
- 董文蔚可
- 蒋欣梅
- 许少茹
- 许敏
-
-
黄思嘉
-
-
摘要:
《侬》是著名青年演奏家、作曲家刘乐于2016年为七声筝和钢琴创作的一首协奏曲,是首部融合了评弹旋律的古筝曲。该作品题材新颖,旋律悠扬,受到广大古筝爱好者们的喜爱。本文将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形态、音乐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
-
-
柳苏凌
-
-
摘要:
由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阮·柳琴·三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乐海·长沙首届国乐艺术周暨湖南省首届阮·柳琴·三弦艺术节”活动于8月13日至15日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以下简称艺术节)。此次活动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选手,角逐了阮、三弦、柳琴三个专业的独奏组、合奏组的一、二、三等奖。艺术节活动涵盖长沙首届国乐艺术周开幕式——国乐名家音乐会、湖南省阮·柳琴·三弦艺术展演、弹拨乐名家讲座以及优秀选手音乐会等系列活动。
-
-
赵钰宁
-
-
摘要:
三弦分布于云南少数民族的重要弹奏乐,具有多民族性和多样性特征.在多样性成因中器形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三弦演奏技术、音乐风格、演奏形、音域及情感表达.而目前对云南三弦大小尺寸划分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将云南三弦划分为超特大三弦、特大三弦、大三弦、中三弦、小三弦、微三弦、超微三弦,并以专业大弦全长为参照标准,基于黄金分割法来确定了相应全长尺寸标准和鼓长杆长综合标准,对文献中各种云南三弦大小命名进行佐证,同时提供了白族龙头三弦系列和部分平头、弯三弦实物进行识别.
-
-
金志强
-
-
摘要:
本文择要介绍了作者在京剧三弦专业课堂上采用的系列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新生入学后,教师通过一观、二测、三询的方式对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行摸底;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分组授课法,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划分简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授课;在剧目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按行当板式分类,进行归纳性教学;将相同剧目,不同流派进行比较性教学等等.
-
-
段蕴格
-
-
摘要:
戏曲表演被视为一种精致的艺术,演员以角色照应剧情,角色下具有表意性的身段言说情绪,辅以神态表现情感。作为高度诗意化的艺术门类,戏曲中的歌舞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物性格中,因此戏曲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传递尤为重要,如何恰到好处的以点画面刻画人物性格,既需要文本的研读,还需要理解戏曲中角色与音色产生的艺术内涵。
-
-
陈京京
-
-
摘要:
在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孕育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他们就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融汇在我国的大地山川之中,滋养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我们珍贵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音 乐中的重要乐种也是对民族音乐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乐种之一。本文就其组成乐器之一的三弦及其在江南丝竹中的作用和演奏方 法进行论述。
-
-
黄文华
-
-
摘要:
三弦,俗称“弦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它就已经在北方传播开来,而三弦的称谓则是在元代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原来,三弦也叫琵琶。琵琶的特点是拟声词,模仿弹拨乐器发出的声音。“琵”是一种模仿上扬( 或向左 ) 的声音,“琶”是一种模仿下扬 ( 或向右 ) 的声音。在古代,琵琶是一种以类似方式演奏的乐器的总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