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1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3篇、会议论文133篇、专利文献1072920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2011年胸腔镜心脏手术演示暨学术研讨会等;手术室管理的相关文献由1364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兴莲、王艳、谭淑芳等。
手术室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2920篇
占比:99.92%
总计:1073726篇
手术室管理
-研究学者
- 高兴莲
- 王艳
- 谭淑芳
- 陈芳
- 丁瑞芳
- 党玉连
- 刘丽敏
- 张帆
- 张敏
- 张艳
- 张莹
- 普鹰
- 李宏彬
- 柴艳红
- 王敏
- 王颖
- 罗忠梅
- 胡翠莲
- 蒋秋庆
- 许晨耘
- 赵体玉
- 邱逸红
- 邸玉娜
- 郑如庚
- 郑孟芹
- 陈洁
- 陈熙乔
- 陈玉巧
- 陈红
- 马莉
- 仇艳苗
- 余念恩
- 刘会兰
- 刘凤莲
- 刘小平
- 刘春英
- 刘燕萍
- 刘琦
- 刘秀娥
- 刘素琴
- 刘莹
- 刘静阳
- 卢玲静
- 厉红英
- 原英姿
- 叶宝华
- 叶小红
- 吕芳群
- 吴慧颖
- 吴晓红
-
-
陈镇坤
-
-
摘要:
目的:探究手术室管理在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预防压疮;随机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预防压疮;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和压疮分期。结果:①实验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②实验组压疮患者压疮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0.91%(P<0.05)。④实验组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27%,低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压疮和俯卧位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轻压疮严重程度,整体改善术中压疮情况。
-
-
巩蕊蕊
-
-
摘要: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枣庄市肿瘤医院选择自2020年1月后实施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内7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比较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手卫生操作考试合格率及手术时间管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护理安全、护理物品管理质量评分及手卫生操作考试合格率均高于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实施前的评分,手术交接时间、每台手术总时间以及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于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手术室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管理方法。
-
-
余莹;
刘明凤
-
-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样本对象。基于时间分组规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64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措施;观察组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6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分析比对两组对象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指标、术后感染率、手术室样品合格率情况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以及手部相关采样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室消毒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污染物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象术后感染发生率(3.19%)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感染情况,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手术室样品抽检不合格率,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水平和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
王银玉;
王致远;
刘梅丽;
柏艳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以提高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的实践效果。方法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包括建立多渠道共享治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优化薪酬结构,支持职业发展及建立支持性人文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磁性护理管理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医师对手术室环境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
余丽云;
张月琼;
梁翠燕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基层手术室管理中应用专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采取专科管理措施作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专科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质量、风险安全管理质量、技能水平、护理效率、服务态度、亲和力评分、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岗位管理、仪器管理、药品管理、手术配合管理、术后标本管理、院感控制等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筛查、风险因素评估、应急管理以及多学科协助等风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护理效率、服务态度、亲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协调能力等满意度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手术室管理中,应用专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与风险安全管理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与手术医生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
张艳;
贾志国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供给-分拆加工-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供应链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手术室三级库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SPD模式基础上建立手术室三级库管理模式,从手术室单台手术耗材消耗均值、耗材管理效果、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分析模式前后的效果。结果某三甲医院应用手术室三级库模式后,单台手术耗材消耗均值从(8987.39±524.178)元下降至(7192.07±396.573)元,单台手术成本显著降低(t=18.338,P<0.001);高值耗材漏收费、丢失情况得到改善,耗材管理异常情况明显减少(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提升(χ^(2)=69.412,P<0.001)。结论基于SPD模式的手术室三级库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耗材支出成本,SPD模式是公立医疗机构当下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
-
姜皓;
林琳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进步和抗菌素的使用要求,手术室微生物培养标本送检日趋增多。微生物标本培养和检验科送检中涉及环节较多,容易出现送检时间过长、标本运送条件不正确、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等诸多问题,给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带来困难,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手术培养标本管理一直是手术室管理的难点,传统送检流程已无法满足现代手术室的需求。流程再造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等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1]。随着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被诸多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医院的管理模式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革。我科自2021年1月开始,将手术室培养标本与检验科对接流程进行再造。本研究旨在分析手术室微生物培养标本与检验科对接流程再造的临床实践效果。
-
-
刘静;
陈红;
吴波;
程慧芳
-
-
摘要:
目的:以手术查房和调度为重心,构建一套先进实用的手术室管理系统,以满足手术查房、手术调度等管理工作需要,实现手术动态全程把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手术运营效率。方法: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术室管理系统,并通过对比分析应用前后观测指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应用该系统进行查房和手术调度后,手术间连台衔接时间缩短,手术间的平均利用率提高,单次查房时长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术室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手术间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手术室的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
林静仪;
杜春梅;
陈蔼环;
甘小亮
-
-
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眼科高值手术耗材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具体实践方法,加强眼科高值手术室耗材管理。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眼科高值手术耗材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医院各信息系统对接,整合相关数据,建立眼科高值手术耗材合理使用监测系统,将耗材的供应、使用到监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结果:通过对眼科高值手术耗材全生命周期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术前可控制、术中可监测、术后可追溯的全流程管理。结论:该体系的建立可提高眼科手术高值耗材的管理效率及质量。
-
-
黄雪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构建手术期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新的管理依据。方法:于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组织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对“破窗理论”进行学习,调查分析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而分析“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前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高于实施后(16.00%vs 4.00%,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药物使用规范性、感染控制程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医生、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破窗理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干预模式,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
-
李亚玲;
刘丽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总结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妇产科门诊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应用信息识别系统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对医生及护士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待及无效时间、维持医疗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李亚玲;
刘丽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总结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妇产科门诊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应用信息识别系统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对医生及护士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待及无效时间、维持医疗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李亚玲;
刘丽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总结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妇产科门诊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应用信息识别系统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对医生及护士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待及无效时间、维持医疗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李亚玲;
刘丽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总结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妇产科门诊手术量大、种类多、时间短、工作节奏快等特点.应用信息识别系统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对医生及护士安全、高效地完成医疗任务;减少患者的就诊等待及无效时间、维持医疗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
-
-